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政务性工作>> 信息工作

信息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党委办信息工作

以稿换稿 】  作者:佚名   发布:2018年01月03日   阅读:

第一节 什么是党委办信息

一、党委办信息的概念

党委办信息是党委领导制定和实施决策、指导工作过程中运行的信息,是党政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和基本特征,反映经济、社会、政治、文明、党建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党委办信息的特点

1.政治性。党委办信息是专门为党委领导提供服务的,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要保持高度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而不是娱乐性、艺术性等其他特性。

2.政策性。党委的主要职责和任务,一是坚决贯彻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方针政策,二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实施本地的政策。在党委制定政策前,要通过信息综合,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预案供领导参考;决策作出后,要跟踪问效,了解贯彻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对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

3.广泛性。党委是一方的神经中枢、领导核心,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位置,是对全面工作实行领导,需要掌握方方面面的情况,各行各业都应该在信息工作的视野之内,所以信息收集的范围是相当广的。既要有国内各地区,也要有国际上的信息;既涉猎经济、文化、科技,也包括政治军事、社情民意等;既要从行政隶属的网络上收集信息,也要从新闻、信访、公安等渠道了解情况。

4.内部性。党委办信息有些涉及到秘密,还有一些是不宜公开传播的信息,要求党委信息工作在内部进行,在信息收集、传递、处理等各个环节要注意保密。

5.严肃性。党委办信息是直接为党委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服务,维系全局,事关重大,提供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必须严肃认真对待,来不得半点马虎,漏报、误报或迟报信息,或提供虚假、失真的信息,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6.宏观性。党委工作的原则性、宏观性强,涉及的很多是些方向性、全局性的事情。党委领导关注的也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关系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具备强烈的换位意识,站在领导的位置思考问题,善于从微观中找出宏观,不能简单地当个二传手和传声筒。

三、党委办信息的分类

1.紧急类信息。重大突发事件、重特大事故、重大自然灾情和疫情、重大刑事和治安案件、重大社会动态及其他可能危及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2.问题类信息。具体政策、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存在的问题。

3.反馈类信息。上级重要政策、重大会议、重要部署的执行落实情况;本地根据具体实际制定的政策;政策执行出现的空白点、矛盾点和突破点,政策执行发现的问题或政策本身的缺陷。

4.建议类信息。针对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等,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往往和问题类信息一起写的。

5.经验类信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效、新经验等,便于上级及时了解本地工作或典型事例,以更好指导和推动工作。

6.民意类信息。反映重要的社情民意和群众的思想顾虑等,“×县广大干群对×××反响强烈”。

7.言论类信息。上级领导在内部场合的重要讲话,其他层次领导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的新思路、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新思考。

8.动态类信息。指最近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反映事物发展过程的信息等。

四、党委办信息的作用

有人把信息比作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政治早餐”,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必看,少不了;二是简洁,易消化。总结为四句话:领导科学决策的“情报部”,掌握工作进度的“显示屏”,把握大局趋势的“晴雨表”;发现处理问题的“预警器”。

1.耳目作用。党委办通过建立信息网点,把信息触角伸向社会各个领域、角落,保证重要社会动态及时反馈上来,紧急信息能及时上报上来,突发性事件能及时反映上来,问题性信息能及时发现收集上来。党委领导通过掌握信息,作出决策和驾驭局势。

2.参谋作用。毛主席说,领导的主要职责就是出主意、用干部。领导抓大事作决策,需要信息工作人员协助领导“出主意”,当参谋。信息工作没有系统开展前,领导机关、领导同志掌握的情况不够具体、全面和及时,这对正确决策是不利的;信息工作列为党委办专门的工作开展后,通过信息网络,将广、快、精、准的信息,及时送到领导手中,使上级机关和领导同志掌握的情况更准确,解决问题更及时。

3.导向作用。一个时期党委政府关注什么、提倡什么、禁止或反对什么,以及领导对某项工作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可以通过信息需求及时反映出来,对各地各部门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4.桥梁作用。信息可以把基层的工作状况、意见建议以及群众的意愿等,及时地向上级领导机关反映,也可以把上级领导的工作思路、批示精神传达到基层,充分发挥信息联系基层、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5.指导作用。信息工作的开展,可以迅速、准确、有效地将上级领导的意图传达基层,使基层有章可循。有时,领导的意图不适于以文件形式传达,但具体工作又重要,利用信息的收集可达到目的。

6.解难作用。对工作弱点、难点、热点问题,信息工作可以发挥及时传报、有效解难的作用。实际工作中许多“老大难”问题,通过其它途径上报,往往环节多、速度慢、解决难。通过党委办信息渠道传报,既简便又快捷,可以直接通天听,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很多拖而不决的问题,领导批示之后,很快得到解决。

五、信息与新闻的区别

目前,很多单位的信息员也是宣传员,信息和新闻基本一起报的,其实两者之间有较大区别。

1.服务对象不同。新闻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大众,而信息主要是服务党委领导,服务范围要窄,层次也较高。新闻服务对象越广泛越好,而信息服务对象有严格的确定性,甚至局限于极少数主要领导。新闻具有公开性,知道的人越多越好;而信息具有专属性,不能完全公开,有的要严格保密。如公安、安全等部门上报的部分信息就不能公开。

2.服务功能不同。新闻偏重于宣传效应,而信息偏重于参谋效应。新闻是人们了解社会的窗口,而信息是领导科学决策的依据。新闻只是让人了解情况,不具约束力,产生的是舆论影响作用。信息直接传递给领导,如果领导依据信息作出决策,那么信息的作用就充分体现。

3.选用材料不同。新闻选材更广泛,只要是新近发生的新奇的事情,都可作新闻题材。信息则主要关注影响施政活动的事实。如属于个人行为的一般性好人好事,以及单位集体和个人在职责之外所进行捐助活动等,是新闻宣传题材,但一般来说,这些都不作信息题材。

4.表现形式不同。新闻语言生动活泼,而信息语言准确、平实。新闻经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问、双关等。信息要求规范,避免任何歧义。新闻的篇幅长短不一。而信息较短,把问题说清楚就行。新闻消息稿件多数采用倒金字塔结构,讲求文学性。信息一般直接在标题中揭示主旨,尽可能标出地点、行业或领域,以便让领导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哪里发生的什么事。新闻的标题有时有主题、有副题,有时甚至还有肩题,而信息一般只有一个标题。

第二节 如何找党委办信息

一、收集范围

1.上级党政领导机关的重大决策、工作部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2.当前的重要社会思想动态和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3.本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和突出的矛盾;

4.重大敌情、社情、灾情、突发性事件及基层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动态等;

5.基层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6.基层工作中的新举措,具有推广价值和指导意义的经验作法;

7.基层干部群众对各级党政机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8.其他应向上级汇报、反映的问题。

二、收集渠道

当前,党委办信息收集的渠道主要是内部网络、互联网、会议、调研等,其实信息收集的渠道很多,有人进行了总结为18个渠道。

文件堆里挖信息;会议之中捕信息;参与活动追信息;

翻阅材料筛信息;联系上级摸信息;联系基层约信息;

重大事件抢信息;讲话稿中捡信息;深入基层找信息;

关注新闻抓信息;领导口中理信息;掌握规律淘信息;

情况反馈传信息;调查报告转信息;跟踪问效知信息;

与外联系通信息;利用网络选信息;身边情况捡信息。

三、收集办法

1.心系中心,突出重点。收集信息,始终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要从与中心工作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情况和问题中发现信息,收集与中心工作相关的新典型、新动向、新问题和新矛盾等;要突出紧急、负面信息和重点时期信息的重点,“全面撒网”,“重点捕鱼”。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以上三种信息采用超过八成,所以在收集信息时,要围绕这些重点进行收集。

2.脑门向上,把握走向。搞信息工作不能只是埋头写稿,还要抬头抓题,也就是说,也要“向上看”,要看准上级的政策动向,了解上级的信息需求,要根据上级需要找信息,上级领导关注什么,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我们就找什么信息,报什么信息,投其所好,按需找材,有的放矢。

3.眼睛向下,盯住基层。眼睛向下,盯住产生重点信息较多的单位,及时加强沟通联系,确保第一时间将发生的重要紧急信息收集上来,防止漏报、迟报、瞒报;盯着群众关注的热点,注重收集群众普遍关心的敏感性问题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盯住基层特色特点,发现特色工作、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反映出本地区的特色。盯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挖掘出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有深度、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4.耳朵向外,关注外面。收集信息,要时刻关注中央、省、市、县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重要的工作部署、重大会议精神等,及时收集与之相关的信息,如落实情况、工作进度、存在问题等;同时,信息人员之间要加强沟通联系,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附1 重大紧急信息范围

一是事件类:集体上访、罢工、罢市、罢教、罢课、游行;冲击党政机关或打砸抢烧;暴力阻挠执行公务;堵塞或中断交通运输;群体性械斗;恐怖、暴力事件;非法结社、集会;非法宗教、xj组织的活动及苗头;民族矛盾;影响民族团结事件。

二是案件类:抢劫、杀人、爆炸、投毒、走私、贩制毒、制贩假币和票据、诈骗案;劫机车船及人质案;纵火、非法制售枪支案;毁坏、盗窃、走私、贩卖国家文物案;猎杀、贩卖、走私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案;重大窃密、泄密案。

三是事故类:交通、水利、电力、工矿等安全事故;中毒事故;易燃气体泄漏、瓦斯引爆事故;毒性气体泄漏,放射性物质扩散等性质严重、危害较大的事故。

四是灾情疫情类:火灾、大风、暴雨、雷电、洪水、冰雹、霜冰和旱灾、病虫害、地震、疫情。

五是网上信息类:互联网上敏感性问题;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造谣、诬蔑和煽动不满

六是其他信息类:重大思想动态、不满情绪;制贩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报刊、书籍和反动宣传等。

附2.重点时期的范围

重点时期主要包括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重大会议及重要活动期,重要节假日;重大自然灾害、疫情和治安案件发生期;“六四”“4.25”等政治敏感期等。

一是重大会议及重要活动期,包括中央、省、市、县党代会及党委全会期间;全国、省、市、县“两会”期间;其他重大会议、重要活动期间。二是重要节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期间;“五一”、“十一”期间;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节假日期间。三是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及重大特大事故易发期或发生期,清明,秋冬季等旱期火灾易发期或发生期;各类疫情易发期或发生期;汛期高峰期;极端气候灾害、地质性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特大事故易发期和突发期;辖区内重大刑 事案 件、治安案件发生期。四是其它时期,“六四”、“4o25”等政治敏感期;“高考”、“中考”,“高招”、“中招”期间;电力迎峰度夏期间。

第三节 怎样写党委办信息

信息写作没有固定格式,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般来说,信息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构件。但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每篇信息都有五个构件,有的可能全有,有的可能只有其中的若干个。

一、标题

标题是信息的眼睛,占有首要位置。有的标题还属于内容一部分,有的本身就是一条信息。现在信息资料很多,领导很多时候就看一下标题,觉得有内容才接着看。信息份量和价值,首先从标题上体现。因此,信息的标题不能像文艺作品含蓄隐晦,也不能像新闻报道有主副标题。

(一)撰写要求

1.直观明白、一目了然。要一眼看去就明白信息要反映哪方面的内容,不说大话套话空话,不带有任何的艺术色彩。《××县坚果产业基地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县第一季度财政收入超亿元》,十分直观醒目,不看内容就可知信息的中心议题。

2.简练概括、一语中的。要用最少的语言,高度综合概括信息的精华,剪掉枝叶、删去辞藻,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如《××镇发生一起经营业主暴力抗法事件》,用“暴力抗法”表明全篇内容主旨。

3.新颖醒目、突出精华。选取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作标题,突出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的事实,在标题中反映。《国家发改委下达××续建项目专项资金1000万元》《乡镇干部走读现象亟待管理》《××市大力推进特色婚检》。

4.节奏明快、可读性强。讲究语调、音节整齐、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合乎语法,尽可能用主语、谓语、宾语齐全的整句;要适应人们的阅读习惯,一般不用倒装句。《××县林权改革活了山区富了林农》《××县突出“三个到位”,认真抓好校园安全》《××县一手抓经济发展 一手抓甲流防治》,读起来很节奏明快。

(二)写作方法

标题既可以直述事实,又可以概括重点,还可以进行议论。一般有以下五种形式:

1.直述内容型。告知本篇信息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信息文稿最常用、占比例最大的类型。其具体做法是一语破的、不绕弯子。如《××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县遭受暴风雨袭击》等。

2.评论建议型。把对事实的评论、看法、意见或建议融入标题。特点是主观议论性语言多,帮助领导了解正文内容和观点。如《医疗改革势在必行》《流浪乞儿管理亟待重视》《基层年轻公务员断档现象不容忽视》等。

3.题文承接型。题目本身就是信息的第一句话,它与正文联系紧密,融为一体,成为信息正文有机组成部分。如标题《××水库除险项目争取专项资金800万元》,正文为:“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万元,地方配套资金××万元。截至目前,已安排专项资金××万元,工程完工后,将完成护坡××平方米,改造提灌站××座”。

4.概括归纳型。多用于综合信息,含有多方面内容、信息量较大。如《人事工作要实现三个突破》、《×县突出四项工作促进就业》等。

5.趋势预测型。多用于预测型信息、连续反映的动态型信息。重在对即将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发展趋势、走向进行科学的预测。如《××县居民因拆迁问题有集体上访苗头》《临近换届一些干部的十种心态》《某地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不容乐观》等。

从另一角度来看,信息题材的不同,拟题方法也各不相同。下面介绍8种方式:

1.问题式。着重于反映经济活动中带有政策性的新情况,以供领导决策参考。如《农村空挂户问题值得重视》《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不容忽视》《土地抛荒现象应引起重视》。

2.反馈式。反馈上级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对领导批示件的处理结果。《××县对“两免一补”政策的反映》《干部对实施粮食直补政策的看法》《××县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等。

3.预测式。针对下一步工作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超前分析,从特殊性揭示普遍性,或者对已存在问题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揭示可能出现的后果。《农资涨价将对农业生产带来五个不利影响》《×县×厂可能再次发生突发性事件》等。

4.建议式。建议性信息是针对已知的存在问题,或者围绕当前工作中难点、热点、疑点,提出解决的途径、形式、办法、设想等建议性意见。《加强公路沿线农田保护的建议》《建议统一考虑××问题》等。

5.思想式。及时反映重要的社情民意及群众的思想顾虑等,突出反映领导同志关注的思想动态。一般由何地、何人、对何事的思想反映构成。《××县广大干群热烈祝贺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县广大干群对××来我省调研反响强烈》。

6.突发式。 突发性信息主要是为领导提供突发性事件或重大灾情及社会动态,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常见的有《××县遭受××袭击》、《××发生××重大事故》、《××发生××事件》等。

7.动态式。主要是迅速反映某一事物发生和发展变化的动态。可根据先后标明之一、之二、之三……,或续报之一、之二、之三……。如《××情况之一》、《××情况之二》、《××续报之一》、《××续报之二》、《××动态》。

8.经验式。主要是对各级各部门提供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做法。如《××县水利普查“不重不漏不误”的经验》《××县党员素质教育的经验值得推广》《××县采取“四改”措施确保水稻种植面积》等。

二、导语

导语是信息的开头部分,即用极简要的语句说明全文的目的和结论,引起注意,形成一个总概念。它不是信息的必要构件,大部分信息没有导语。常见的导语有以下几种:

1.叙述型导语。用朴实的语言平铺叙,直接写出信息内容中最重要和最新鲜的事实。一般具备事情发展的全部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或只缺极少的一部分,因此也被称作摘要式导语。如信息《某县国税局发生一起增值税专用发票盗窃案》,开头部分“某月某日某时许,某县国税局发生一起增值税专用发票盗窃案—— ”为典型的导语,其后应是具体经过、发生原因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内容。

2.议论式导语。如:信息《部分地区拖欠教师工资问题严重》,“某市反映,现在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仍然很普遍,这不仅影响教师的正常收入,对当地的教育质量也产生了不良影响”---议论式导语,重在议,发挥突出信息主题,强化信息内容的作用。

3.概括型导语。概括型导语概括性更强、语言更简练,没有叙述型导语那种具体的事实。如“据反映,××市打击经济犯罪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近日,××的事迹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这些“问题”“反响”是什么,要到主体中找。

三、主体

主体是信息的主干部分,它用充分事实材料和典型事例把导语中所概括的内容、提出的问题或结论,加以详尽地展开进行阐述。主体的写作应把握如下方面:

1.主题要精炼。信息作为短文,只能围绕一个中心思想,主题思想必须集中明确,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信息能不能引起党委领导重视,采不采用,关键看主题思想如何。具体来讲,做到“三个集中”:

一是反映事情要集中。信息一般采用一文一事的写法,力求清楚透彻。如果信息素材中涉及到意思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且两件事都值得写,那就分两条信息处理;涉及若干相近或相关的事情,应择其最突出、最典型的事情去写,其余的省略或不写。

二是论述观点要集中。一篇信息应只讲一个观点,阐述时应力求用简短的语言讲清、讲透,与观点有关的话就说,无关的话或关系不大的话就少说或不说。为说明观点而引用的论据、例证、数字等也都应精选。尽量减少道理式的语句,更不要高谈阔论、旁征博引。

三是语言材料要集中。围绕主题选择语言材料,能用一句说清楚的,就不句两句、三句,与主题密切相关的部门应详写,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就要一笔带过或略去,即使需要详写的内容也要精简,杜绝一切大话、空话,尽可能用最少的文字囊括最大的信息量。

2.立意要新颖。编写信息时必须突出一个“新”字:

一是观点要新。应着力去发现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或新的见解,即使反映的是老话题,也应当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二是内容要新。改革和建设进程中会涌现出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会发现不少新经验、新做法,信息内容应当反映这些新东西,使其为发展服务。

三是角度要新。同一份信息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会得出不同主题,产生不同的认识效果。要努力根据信息内容和当时的中心工作,选择最新、最佳的角度,给人以新的启示。

3.结构要严密。信息一般300字左右,结构严密、辞意简洁。一篇信息采用何种结构方式,应视主题需要而定,可采用固定的结构方式,也可几种结构方式交叉使用,关键使信息上下左右贯通,布局合理匀称。目前常用的大体有:

一是倒悬式。这种写法把信息最核心、最紧要的先列出来,统领全篇。此类信息的开头话往往就是信息的标题和主题。如某县上报侦破拐卖妇女一案,先讲公安机关何时何地将8名妇女及人贩子抓获,而后再讲这8名妇女是怎么样被贩到该县及到该县后的情况。

二是综合式。围绕一个中心议题,综合介绍各单位的情况,把各地有特色的东西集中在一篇信息里,通常用于综合反馈各地对上级决策贯彻落实情况等。

三是罗列式。在一篇信息里几种情况、几个经验或几个问题并列起来。这种写法一般用于介绍经验、列举问题。条文之间常用“一、二、三”序号连接或用“;”表示层次。如某县实施三项工程提升城市创建水平,一是实施绿化工程;二是实施靓丽工程;三是实施碧水工程。

四是直叙式。用一两句话简要说明情况或问题,既是题目也是正文,类似“一句话新闻”。近日,××茶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城×县×乡建分公司,目前,一期厂房和茶园改造项目已开工,公司建成运营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可带动当地就业300余人。

4.层次要清晰。信息篇幅短小,一般不分段落,一段成篇,必须语言紧凑、表述清楚,使人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获得素材后,首先要对材料进行梳理,根据主题要求,考虑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按着一定的顺序去写;其次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内在联系,用一定的逻辑关系贯穿起来。此外,对于叙述事物的信息,也必须按着一定的顺序写。有的以时间为序,有的以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为序,有的按事物的因果关系为序等。

5.格调要庄重。信息是为党委领导服务的,其内容都比较严肃。信息语言要端庄、郑重、平实、明快。一是采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句子多用陈述句和祈使句,少用或不用疑问句、反问句;词语要规范,少用或不用口语、方言等。二是采取平铺直叙的写法。遣词造句平易朴实,不能使用文学作品经常使用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之类的手法。要秉呈直书,不要旁敲侧击,隐晦曲折,模棱两可;不说生僻语、客套话或绕弯子语。

6.语言要精炼。信息不同于文章,要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让人不折不扣地了解信息的本意。因此,信息语言必须勤加锤炼。一是用词要准确。真实准确是信息的生命。信息中表达的观点、概念都应恰如其分,遣词造句更应客观、准确。如表述成绩时,是用“显著”、“优异”还是用“巨大”、“很大”,或者用“较大”,都应认真掂量;反映灾情事故时,注意区别“特大”、“重大”、“较大”等。二是词句要简练。尽可能用最少的文字囊括最大的信息量。要砍掉那些套话、废话,包括那些正确的大话、空话,如经验材料开头经常出现的“在XX的关怀下”等;砍掉公文和讲话中常见的那种起头语和结束语,尽可能地避免内容和语句的重复,避免正文开头和标题的重复;砍掉语句中多余的枝叶,善于把长句子缩短,尽可能合并“同类项”;砍掉那些次要的或不够典型的事例,有些情况和意思相近的事例择一即可。

7.背景要得当。所谓背景即是对信息产生、发展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和周围环境。其作用就在于说明信息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帮助读者完整全面地理解信息事实。一般有三种类型:

一是说明性材料。用来回答信息中为什么的问题。如历史条件、政治背景、地理环境等。

二是诠释性材料。用来解释专业术语,读者生疏或政策性较强的事实。如一些产品介绍、名词解释、科技知识及人物身份等。

三是对比性材料。通过对比进行鉴别和比较,以便识别优劣良莠。如对事物的前后、左右、正反的对比等。

背景材料的运用要善于从领导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估计领导对信息背景的知晓程度,来考虑背景材料的使用。要适度运用,简明扼要,灵活穿插。

四、结尾

信息结尾的特点和作用在于深化主题,照应全文。但不能流于形式,有时宁可不用,也不要拖泥带水,画蛇添足。结尾的形式一般有下面几种:

一是归纳式。对全文进行概括和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某县查处三起偷税案》结尾:“三家共补税1523元,处以罚款6005元。”

二是展望式。展望前景,预测结局。如《各地会议太多影响工作》结尾:“基层希望能够严格控制各类会议,把时间还给领导,还给基层。”

五、案例

1.动态类信息。动态类信息,包括工作动态和社会动态(包括突发性事件等和社情民意),要及时、连续、多角度反映各方面的新情况,便于上级了解情况、把握特点、协调各方、指导工作。动态信息篇幅短小,简洁明快,时效性强。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或单位、事件和由来五要素,有的还包括领导机关的反应。

【例】XX县妥善化解一起药害农作物事件

[时间](2009年5月23日),[地点](XX县江洲芦苇场)[原因](在对芦苇施药时,因药液飘移造成附近XX镇5个村近6800亩棉花等农作物受到药害),[人物](村民)[主要经过](对此不满,拟组织人员到市政府上访要求赔偿。)[当地党委政府采取的措施](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深入现场开展调查勘测、思想疏导和协调化解工作。)(最新动态)(目前,芦苇场已对XX镇5个村的村民给予的经济补偿,村民情绪稳定。)

点评:时效性是动态类信息的“生命线”,动态信息整理和报送要及时,不能成为“马后炮”。

2.预测类信息。预测信息是反映事物变化趋势,对动态信息的延伸,分析、判断、推理是获得预测信息的主要环节。预测信息既可以促使领导及早作出决策,增加工作的主动性,又能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工作失误。

【例】2008年度棉花产销预测

预计将达到1230万亩,同比增加2.5%。近日,各地收购开秤企业增多,但由于新棉水份过高,棉农观望心理重,棉花加工企业难以大量收购。湖北、安徽籽棉收购价3.1-3.2元/斤,新棉上市价14100-14300元/吨,多为三四级棉花,我省棉花仅XX市有零星采摘、收购,每斤3.1元左右,预计今年国内棉花价格将在每吨13000-16000元/吨间高位运行,波动幅度将会增大。

【例】今年冬春我市森林火险等级将居高不下

据气象专家预测,今年1-4月,我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森林火险等级将居高不下。当前,我市森林防火形势不容乐观:一是发生森林大火的危险性不断增大,我市森林资源中以油松、侧柏为主的易燃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占总面积的59.7%,一旦遇有火源,极易引发大火;二是森林防火专项投入不足,全市林地面积已由五年前的300万亩增加至450万亩,市级专项防火经费仍维持67万元;三是缺乏高科技手段,效率低,损耗大,扑火力量薄弱,全市每3.8万亩林仅有一名半专业森林消防队员。

点 评:预测信息可为领导提供超前服务,它既可以是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反映其迹象的预测,也可以提供该决策的有效性的资料信息。

3.问题类信息。在工作中反映出来的、对指导推动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的问题,即报忧信息或负面信息。

【例】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农村遗留问题应予以关注

一是土地撂荒问题。大批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有的举家搬迁,致使土地无人耕种;二是人才问题。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大量流出,致使新农村建设缺乏有技能的新型农民;三是出现大量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非正常家庭生活群体;四是流动党员不能正常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

4.建议类信息。指一些对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有参考价值的建议。选题要对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有帮助,建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例】建议将城市低收入群体列入扶贫开发对象

目前,扶贫的主要项目都在农村,没有把城市低收入群体列入扶贫开发范围,XX县城镇居民贫困人口约1.6万,仅享受低保的就有3577户9928人,这些人享受不到国家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部分家庭生存状况还不如农村贫困家庭,建议有关部门将城镇低收入群体列入扶贫范围,从资金项目上予以扶持。

点 评:建议类信息选题要准,要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客观公正,有理有据,有数字有分析,把问题找准,把原因查清,解决问题的措施要切实可行,不能大而化之。这样,可以提高输入领导决策的“命中率”。

5. 经验类信息。产生于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或结束后,是对一类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经验、事物、人物的升华而成。它一般是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事例。写典型信息,注意目的明确,选择那些有特色、带有指导意义、比较成熟的经验或教训。

【例】XX县民调工作新途径

一是建立新网络,完善乡村调解组织3000多个,发展企业和社区调解组织47个,建立跨区域调解组织890个。二是完善新机制。建立首问调解制、首席调解员制等,完善社情分析、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三是出台人民调解工作奖励办法。对乡镇调解会、街道调解会实行量化考核。去年以来,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22万件,调成1.2万件,调成率99%,制止大型械斗60起。

6.紧急类信息。紧急信息是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内容包括一些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如非典、地震等,也包括一些人为的事件,如爆炸、火灾、恶性交通事故等,有其突发性、巨大危害性的特点。上报此类信息要注意时效性和连续性,反馈准确及时,采取一事一报的原则,写清事情的经过、原因,正在采取的紧急措施。

【例】某县某镇发生一起山林火灾

2月10日中午2时30分,某县某镇发生一起山林火灾,目前火势还在蔓延。扑火中,有20多人受伤,7人伤势比较严重的已送往医院治疗。县委、县政府接到火情后,非常重视,立即组织县政法委30人、县WZ部30人赶赴现场指挥救火。起火原因可能是一扫墓者不小心失火所致。

(续一):2 月11日凌晨,某县某镇山林火灾仍在继续。由于坡陡,风大,到2月11日上午8时大火仍在燃烧,估计过火面积已在300亩以上。某县委、县政府已组织500多名干部职工和村民到现场救火。救火中,有6人负重伤。起火原因可能是一扫墓者失火引起,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派人前往此地参加指挥救火。

点评:上报此类信息要事实清楚,要素全面,有时间、地点、事件的前因后果,措施及初步效果。此类信息最重要的是快,越快越好,迟了则会误事。可以分阶段报,掌握多少情况就报多少情况,然后续报。

7.民意类信息。指人民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具有一定代表面的心态意向,即社情民意。要注意代表性,关注主流民意,不能断章取义,片面理解。

【例】当前我市农民所思所想所盼

一盼政府拓宽致富途径,引导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增收步伐。二盼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提高生产率,稳定农产品价格。三盼稳定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能降低高中及大学收费。四盼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民后顾之忧。五盼有关部帮助农民分忧,帮助农民修建乡村道路和改善居住环境。六盼政府和社会提供更多更全农业信息和农技服务。

点 评:民意类必须快速反应、预事周全,提前就对有关方面有所安排,广泛搜集各有关方面的意见,防止“闭门造车”。

8.综合类信息。综合信息是对原始的、零散的相关信息进行归纳综合,做出定性定量分析后获得的信息,是将零碎、肤浅的相关信息集中起来,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形成有事实、有分析,既提出问题,又有关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建议,揭示事物全貌,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高层次信息。

【例】××县重大安全事故频发成因及对策

今年X月,××县连续发生4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5人死亡,损失达 万元,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社会稳定,社会反响强烈。

一、连续4起重大安全事故情况(略)

二、造成这4起重大事故的成因

1.安全意识不强,监督管理不力。监管部门对非法生产经营教育监管不到位,放任非法生产经营,有的些甚至只罚款不处理,最终导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2.执业教育不够,上岗培训不足。发生事故的4名乡镇安监办主任,其中仅2人持有上岗证,其他2人未经过县安监业务培训,只有乡镇任命文件。经过培训的也反映安全检查涉及行业广、专业性强,常规安全知识培训是远远不够,且乡镇安监办没有任何检测设备。

3.职权职责不清,监管出现真空。安全监管存在职能交叉,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管理,收费时多个职能部门争着管,对非法生产经营放任不管,出事后相互推诿责任。

4.社会认知不够,法律惩处偏轻。重大安全事故危害性巨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刑法对玩忽职守犯罪处刑很轻。除了还没判决的1起案件外,其他3件全部判处免予刑事处罚。

三、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对策

1.强化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组织安监等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举行座谈会、案情分析法、法制讲座、警示教育等,加强法制教育,强化责任观念,真正树立“安全第一”意识,用法律的规范和约束职能部门人员的行为。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监管能力。针对重大安全事故多发、易发行业,一方面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培训,分析事故多发的原因,加强行业监管;另一方面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规范行业操作规程,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3.理顺工作关系,完善监管体系。明确职能职责,防止“踢皮球”现象发生,填补监管“真空”地带。同时,堵塞自身监督机制漏洞,理顺监督体系,促进监督机制落到实处。

4.加大查案力度,严厉打击犯罪。重点查办重大安全事故背后的玩忽职守犯罪,不管涉及哪个部门、哪个人,都要坚决一查到底

这则信息对××县连续发生的4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分析,原因清楚,措施具体,有较强的可行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一条较好的综合信息。

第四节 怎样报党委办信息

1.报送要及时。对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情况、重大工作部署和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决策情况等,要及时报送,确保各级党政领导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及早作出决策。

2.格式要规范。信息报送的形式要规范。要看到报送单位和标题,报送格式为:(报送单位)+(题目)。

3.内容要保密。培养和树立强烈的保密意识,根据信息内容的涉密情况,选择适当的报送渠道。对“flg”和“民运”等涉密信息,要注重保密,对重大紧急类信息、问题类信息也谨慎,也要把好关。

4.途径要多元。信息的上报途径主要是内网,有时确保信息无遗漏,也可以用电话、传真报送等。

【来源:秘书工作交流群】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