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业务性工作>> 文稿撰拟

文稿撰拟

如何识别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以稿换稿 】  作者:何新国   发布:2016年07月15日   阅读:

按:这篇千字短文,是我的处女作。我当时还是九江师专中文系三年级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上发现了这个问题,王力《古代汉语》教材没有讲到、任课老师没有讲清,于是课后苦苦思索、奋力写成短文、悄悄向外投稿。《中文自修》杂志没有因人废稿,很快发表出来,而且排在当期“古代汉语”栏目第一篇。感谢《中文自修》杂志社的编辑们,他们成就了我人生的第一次。2007年5月在南京开会,碰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孙运时秘书长,闲谈之中得知他曾担任上海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我急忙询问《中文自修》杂志的近况,他说已经移交华东师范大学主办了。我从内心深处祝愿《中文自修》越办越好!

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情况比较普遍,它不但具有动词使动用法的语法意义,而且还具有形式上的语法特征,能带上宾语。古代汉语里及物动词用如使动的情况比较少见,而且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与一般用法形式上没有区别,都能够带宾语。这里就有一个如何识别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的问题。

从意义上识别。动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我们要识别某个及物动词是否用作使动必须牢记动词使动用法的语法意义,紧密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如:

①孟子将朝王(孟轲将要朝见大王)。《孟子·公孙丑下》

②武丁朝诸侯(商王武丁使诸侯来朝见)。《孟子·公孙丑上》

例①的主语为“孟子”,宾语为“王”。作为思想家的孟轲当时是以游说之士的身份出现的,他跟最高统治者王是臣君关系;例②的主语为“武丁”,宾语为“诸侯”,武丁是商朝最高统治者,他跟诸侯是君臣关系。由此可知,“朝”字在这两个例子中表达的关系、意义都是不同的。这决定于“朝”字的语法功能,即例①的“朝”为一般用法,例②的“朝”为使动用法。

从主谓关系上识别。及物动词一般用法,谓语动作由主语发出,主语是谓语动作的施事者;及物动物的使动用法,谓语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主语不是谓语动作的施事者。如:

③缑王……与昆邪王俱降汉(匈奴的缑王跟昆邪王一起投降了汉朝)。《汉书·苏武传》

④单于愈益欲降之(匈奴的单于更加想使苏武投降)。《汉书·苏武传》

例③的主语为“缑王……与昆邪王”,作为谓语“降”这一动作的施事者,“降”在此句中为一般用法。例④的主语为“单于”,并非谓语“降”这一动作的施事者,“降”在此句中为使动用法。

从动宾关系上识别。及物动词一般用法,谓语支配宾语,宾语作为谓语动作的受事者;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谓语对宾语有“致使性”,即使宾语发生那个动作,宾语作为谓语动作的施事者。如:

⑤负石自投于河……(背着石头自己投到河里)。《庄子·盗跖》

⑥ 宁许以负秦曲(宁可答应秦国的要求,而使秦国负担理曲的责任)。《史记·廉颇蔺相如例传》

例⑤的宾语为“石”,受谓语“负”所支配,作为受事者,“负”为一般用法;例⑥的宾语为“秦”,施行“负”这一动作,作为施事者,“负”为使动用法。

从主宾关系上识别。及物动词一般用法,主语作为谓语动作的施事者,宾语作为谓语动作的受事者;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语并非谓语动作的施事者,而宾语才是谓语动作的施事者。如:

⑦虎求百兽而食之(老虎寻找到各种野兽就吃掉它们)。《战国策·楚策》

⑧ 对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圣明的君主在位时老百姓不受冻挨饿的原因,并非他能亲自耕种生产粮食使百姓吃)。晁错《论贵粟疏》

例⑦的主语为“虎”,作为谓语“食”的动作的施事者,宾语为“百兽”,作为谓语“食”的动作的受事者,“食”为一般用法。例⑧的主语为“圣王”,并非谓语“食”的动作的施事者,而宾语为 “之”,才是谓语“食”的动作的施事者,“食”为使动用法。

(原载上海教育学院主办《中文自修》1988年第6期)

【来源:何新国讲公文写作新浪博客(授权转载)】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