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业务性工作>> 文稿撰拟

文稿撰拟

文笔练习举例(含五篇心得体会范文)

以稿换稿 】  作者:何新国   发布:2016年07月15日   阅读:

按:2002年6月12日至16日,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杭州举行,张德江同志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报告。在认真学习党代会报告的同时,我把自己有关心得体会在一周之内写成五篇千字短文,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文笔练习。这五篇短文是一种自觉的训练,可以窥见我在那个阶段的练习方法。周末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历史的记忆。这次搜集整理,除增写一段分析性按语置于篇尾,其他文字未作任何改动。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新时期 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修养

——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体会之一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全面推进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报告总标题用的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里便可看出省党代会主要议题其实就是“全面推进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报告阐述今后五年工作用了较大的篇幅论述进一步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这充分体现了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5·31”重要讲话的精神。报告在论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时对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修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由于这一段文字是综合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因而其中涉及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修养的文字着墨不多,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因此,在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新时期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修养之间关系时,必须结合整段文章乃至通篇报告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思考。综合起来看,我觉得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首先,新时期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修养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第一,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对象来看,党代会报告突出了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教育、社会成员的诚实守信教育、青少年的“五爱、四有”教育等三个重点,这里把从政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实际上也就是对领导干部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第二,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修养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领导的字面含义就是引领和向导,领导在前,群众在后,领导干部带领群众一起干。在道德建设方面,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修养,直接在群众面前示范,对群众道德教育施加导向性的影响,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和发展密切相关。第三,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成败得失。这是由领导干部的影响力决定的。所以身为领导干部,要更多地从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从政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这方面的自身修养,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

其次,新时期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修养的内容和要求是多层次的。这主要是由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丰富内容和领导干部不同社会角色转换决定的。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内容来看,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还有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教育等;从道德教育对象来看,有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教育,有社会成员的诚实守信教育,有青少年的“五爱四有”教育等;从道德教育其他标准来划分,还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等等。领导干部首先是一名社会成员,因此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应该包括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一是作为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规范的修养,二是作为人民公仆应该具有的从政道德规范的修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高。没有基本道德规范的修养,从政道德修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如果只停留在基本道德规范修养的阶段,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则是降低了要求,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现实中的反面教训也是很深刻的。总之,这两个方面互相关联,缺一不可,都是领导干部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修养要求。

再次,新时期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修养的最终途径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古代的政治家就提出了“大[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的名言,他们把道德修养看作人生的最高境界,把著书立说放在最次要的位置,而基础性工作就是建功立业,也就是要在“立功”中实现“立德”的远大目标,“立功”之后才“立言”。这种注重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道德修养对于今天领导干部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毫无疑问,领导干部道德修养仍然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和书面,而要见之于实践,也就是要通过“立功”来实现“立德”。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立德”、“立功”与封建社会的含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今时代的“立德”,就是要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在加快经济发展中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立功”就是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建功立业。“立功”是“立德”的基础和方式,“立德”是“立功”的升华和归宿。跨入新世纪的领导干部必须把从政道德修养与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1900字)

按:从结构上看,本文采取了并列式的论述方法,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修养的地位、内容、途径等三层意思构成了并列的关系。这篇练习完成于2002年6月下旬,却为2004年8月中旬撰写《用权讲官德 交往有原则》代拟稿奠定了基础。

 

在调查研究中转变作风

——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体会之二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第六部分从六个方面论述“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其中“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最后阐述,得到了突出和强调。报告指出,“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呢?报告强调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既要到条件好、发展快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到问题多、困难大的地方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这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理解报告这段论述,对于正确把握调查研究和作风建设之间的关系,深入开展“转变作风年”和“调查研究年”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作风建设的角度深刻认识加强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查研究既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方法,也是我党作风的重要体现。在这方面,我们党三代领导核心都有精辟的论述,而且身体力行,树立了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都是在对当时现实情况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查研究已经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为党的重大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肩负着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江泽民同志在总结我党八十年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而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呢?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这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要求。所以,调查研究决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方法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工作作风,关系到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此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必须把握好调查研究的两个基本环节。顾名思义,调查研究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方面,其中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是基础,对掌握的情况和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是关键。以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养老、失业保险执法检查为例,常委会先分6个组赴全省11个市进行检查,了解各地执行“两条例”的基本情况,这就是调查;然后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各组检查情况的汇报,并与省政府进行沟通,深入分析“两条例”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进一步贯彻实施“两条例”提出建设性意见,这就是研究。至此,为常委会审议省政府执法情况报告作好了充分准备。这是一个完整的调查研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常委会领导深入基层听取了11个市、12个县(市、区)人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法情况的汇报,召开了国有、集体、民营、个私企业负责人和在职、退休、失业职工及工会负责人参加的20多个座谈会,还实地察看了当地的社保中心,走访了部分失业、退休职工,对各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广大职工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体现了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利益的务实作风,体现了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本质。这给我们机关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第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机关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心里必须时刻装着老百姓,一切工作都必须从人民利益出发,调查研究自然也不例外。第二,求真务实是调查研究的根本作风。全面深入了解有关情况是调查研究的基础,深入就是要深入群众和基层,全面就是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在调查中体现实事求是的作风。第三,推动工作是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调查研究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我们的工作,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这与调查研究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实现机关作风转变必须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是成果就存在转化和应用的问题,科技如此,调研亦然。“两条例”执法检查之后,在综合各组检查情况和主任会议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执法检查报告,为常委会审议省政府的执法报告和监督省政府的执法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这就是调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而目前机关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如果机关调研成果不能得到应用,就难以实现密切联系群众、推动机关工作、为常委会服务的目的,机关作风转变也就要打折扣。所以,要在调研成果转化应用方面下功夫。为此,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努力。首先,机关调查研究要尽可能围绕常委会的中心工作选题,尽可能结合常委会的重点工作开展,从一开始就要为调研成果的应用创造必要的条件。其次,要努力提高调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扎实做好调研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最后撰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在报告中提出有现实针对性、前瞻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是调研成果得以应用的重要基础。再次,要搞好调研成果的传播工作。主要是畅通传播渠道,让常委会组成人员能够及时了解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引发新的思考,发挥调研成果在常委会审议决策时的资鉴作用。(2200字)

按:这篇练习完成于2002年6月下旬。本文抓住调查研究在转变作风中的作用,比较好地处理了调查研究与转变作风的关系,从转变作风入手论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基本环节、成果转化等主要问题,还紧密联系人大工作及机关建设实际,把学习省党代会报告与思考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是理论联系实际方法的具体应用。

 

创新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灵魂

——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体会之三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在论述“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时指出:“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创新是灵魂。”并进一步强调“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坚持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营造新的发展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说,如果没有创新,现代化建设就没有生命力,也就不可能取得新的进展。联系报告对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工作的回顾和对今后五年工作的规划,就能更加清楚地理解创新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创新对于人大机关工作的重要意义。

“创新是灵魂”,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首先,它反映了事物发展内在的普遍的本质规律。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具体事物如此,复杂事物也是这样。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复杂事物,其发展同样符合新陈代谢这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这就要求我们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代化的进程,充分认识创新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巨大作用。其次,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客观要求。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创新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就是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创新。对此,党代会报告还特别强调,“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大胆探索,敢为人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使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再次,它已经由中外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所证明。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来看,蒸汽时代、钢铁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信息时代的先后演进,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对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从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历史进程来看,随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理论创新对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浙江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样能够说明“创新是灵魂”这一深刻道理。

“创新是灵魂”,指出了当前浙江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紧迫任务。省党代会报告在回顾总结浙江过去五年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强调必须看到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强,区域间发展差距较大,社会信用和市场秩序方面的问题仍然较多,人口、资源、环境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协调;二是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城镇就业和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城乡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不少;三是干部队伍中存在着学风不正、作风不实等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消极腐败现象仍然突出,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强,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直接影响浙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课题,都需要作出理论和实践上的回答。这些重大课题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而且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只有从浙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办法,抓紧解决这些重大现实课题,才能实现浙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把浙江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发展。大的创新带来大的发展,不创新就没有发展,因循守旧意味着止步不前。要创新,就要立新论、说新话、办新事,这是带有一定风险的艰苦劳动。必须有对党和人民事业不懈追求的高尚情怀。同时还要树立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指导创新实践,确保创新的正确方向。要善于学习借鉴,夯实知识基础,掌握最新成果,使创新建立在较高的起点和扎实的基础之上。创新的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推进现代化建设,反过来还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创新、实践、总结、提高,就能不断扩大创新的成果,显示出创新对于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

“创新是灵魂”,对于人大机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任务非常艰巨,同时对人大机关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以创新的精神面对机关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首先,思想认识要创新。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人大机关工作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要不断拓宽新的视野,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度,来正确分析和认识把握人大机关工作的性质地位、目标任务、原则要求,从而切实增强做好人大机关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工作方法要创新。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人大机关工作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必须努力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常委会搞好服务。三是机关建设要创新。机关建设主要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个方面。思想建设方面,要结合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学习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特别是要通过学习将于下半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新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作风建设方面,要善始善终地开展好“转变作风年”和“调查研究年”活动,加强督促检查,努力树立和形成人大机关生动活泼的新风尚。组织建设方面,要通过即将进行的机构改革工作,调整机构设置,充实干部队伍,不断使组织和人员结构得到新的优化,以更好地为常委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作出新的应有的贡献。(2200字)

按:这篇练习完成于2002年6月下旬。本文第一段末尾提出了中心论点。接着从三个方面紧扣“创新是灵魂”进行展开论述,从内涵到现代化建设再到人大机关工作,有深入理解,有宏观分析,有具体建议。值得注意的是,文章最后还是落脚到现实中来,说明理论学习的意义在于指导实践。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保证

——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体会之四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党的领导是保证。”这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在论述“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时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报告在这一部分的最后突出强调加强党的领导,除了文章结构上的意义之外,从深层次上看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领导地位和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这一重大现实课题。

党是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这种核心地位。第一,这是中国近现代史已经作出的正确结论。1840年以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志士仁人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等,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一次次失败了。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只有到了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才有了强有力的保证,中国人民才看到民族胜利的曙光。第二,这是在八十多年的光辉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体现了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意志,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在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密切合作,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在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WZ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民族解放的前列,成为这场伟大民族战争的中坚力量和胜利旗帜。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消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推翻了三座大山。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仅用了3年时间就医治了战争创伤,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国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党始终牢牢抓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使我国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党的核心地位日益巩固。第三,这是在处置各种突发性事件中反复得到证明了的。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六四”风波、苏东巨变、亚洲金融危机、“九八抗洪”、美国轰炸我驻南使馆、撞机事件等一系列突发性事件,我们党对此都能审时度势,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稳妥处置,显示了我们党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和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完全值得全国人民充分信任和拥戴的坚强核心。

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只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我们党才能经受各种挑战和风险的考验。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既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党委要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的领导,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的党组以及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在依法进行职责范围的工作中,必须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决定。”这一重要思想不仅指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性,而且明确了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处理执政党与国家机关、政协、人民团体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进方面,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既要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又要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努力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意志转变为国家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在实践中实现党的领导方式的改进,进一步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党的党员队伍,党所处的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深刻重大的变化。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些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对我们党的执政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党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对此,江泽民同志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中从思想路线、党的基础、民主集中制、干部队伍建设和从严治党等五个方面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要深入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建设。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断激发广大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2200字)

按:这篇练习完成于2002年6月下旬。“党是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这三个分论点放在一起进行观察比较,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向上承接、向下递进的关系。在议论文结构处理方面,递进关系比并列关系要复杂一些,都是经常使用的结构方法。

 

在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中  维护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

——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体会之五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在论述“全面推进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主题时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规定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保证和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监督权、选举任免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维护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地位,在我省还是第一次。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这对于全省地方人大工作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维护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就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地位。这反映了我省地方党委认识的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要求。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省党代会报告在谈到这一问题时特别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具有决定意义。”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必须切实维护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第二,这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地位和权威。宪法和法律的地位得到了维护,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维护。第三,这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根本任务。地方各级人大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有利于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

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体现了我们党的意志,维护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与坚持党的领导是一致的。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这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宪法和法律是党的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方针政策的定型化。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开展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依法履行法定职权,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这既是实施宪法和法律的过程,也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党实现了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其次,这有利于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党组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在依法进行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时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决定,党员代表和党员委员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些努力,有力地保证了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更好发挥。再次,这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谈到“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时,强调要充分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这种职能作用主要是国家权力机关按照法定程序把党的意志转变为国家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

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从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到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化,关键在于人大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因此,在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维护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必须继续加强地方各级人大工作。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只有认真履行法定职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职能作用,才能最终维护和体现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地位。所以,省党代会报告还对加强地方各级人大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报告指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规。”在地方立法工作中,要“发扬立法民主,规范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这一条主要是针对省和杭州、宁波两市以及景宁畲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讲的,因为本省其他市县区人大及其常委会都没有立法权。二是要加强监督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加强法律监督,不断完善执法检查、述职评议和执法评议、个案监督等有效监督形式,注重监督实效,保证宪法、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报告在这里肯定了几种有效的监督形式,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总结完善的要求,指明了地方各级人大监督工作努力的方向。三是要加强代表工作。报告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虽然这三个方面都不是什么新的课题,但是从实现全面推进浙江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维护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地位的现实要求来看,这无疑赋予了地方各级人大工作以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这正是深入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推进人大工作所必须注意把握的问题。(1900字)

按:这篇练习完成于2002年6月下旬。省党代会报告内容丰富,可以学习领会阐发的思想很多,为什么最后选择了这个题目呢?现在回想起来,与我的经历密切相关。我1993年8月到省人大机关工作,到2002年6月正好将近9年时间。期间,全社会对于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工作的认识与法律规定存在很大差距,无论是从事人大工作的领导还是具体做人大机关工作的同志都不够自信。当时我可能是有感于此,才抓住报告里面的思想进行阐述并写成此文。

【来源:何新国讲公文写作新浪博客(授权转载)】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