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业务性工作>> 文稿撰拟

文稿撰拟

通报的写作要领及有关问题

以稿换稿 】  作者:岳海翔   发布:2017年11月20日   阅读:

通报是各类机关单位常用的一种公文。根据国家公文法规规定,它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有关情况。由此衍生出三种不同类型的通报,即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传达性通报。各种不同类型的通报,在写作时所遵循的要领和方法从总体上讲是相同的,但又各有特点。

一、要厘清通报与通知文种之间的用法差异

通报与通知看似相同,但却有着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

(1)适用范围不同。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2)行文目的不同。发布通知的目的是使受文单位了解发文单位要求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行动起来;而制发通报的目的则在于使受文单位了解某一重要情况或典型事件,从而受到教育、启发。

(3)内容构成层次不同。通知一般要由受文单位做什么和怎么做两大层次构成,要直陈直述,不用举例和论证;而通报则不同,它一般由情况和事例构成,要求对情况和事例作简明扼要的分析,并对分析的结果加以议论。

二、要厘清传达性通报与批评性通报之间的差异

传达问题(事故)的情况通报与批评性通报颇易混淆:两者都需要程度不同地介绍问题或者事故的情况、论述其危害的严重性、提到处理决定,并就此对全局工作提出统一的要求,但是,这两种通报的用法与写法都有区别。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两者对事故或者错误事实的介绍详略不同。批评性通报针对文中个案的事实作出处理决定,所以事实的介绍通常较为具体;而问题(事故)情况的传达性通报是以此事实为切入点、为由头,引导人们重视某一带有共性的现象,所以对事实的介绍就较为简要概括。

(2)两者对处理决定的表述不同。能够区别两者的突出之点,就在于批评性通报写有对问题的处理决定,这是所有关注问题处理结果的人员在第一时间获取的第一手的书面信息,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福建省人民政府违反规定征收基础设施建设附加费的通报》作为批评性通报,在文中直接宣布了对福建省人民政府所犯错误的处理决定“经国务院同意,决定没收其部分收费收入上缴中央财政,并予以通报批评”。而问题(事故)情况通报包含的处理决定只是对原始处理决定及实际处理情况或具体或概括的转述。

(3)两者在此问题基础上对全局工作提出的要求详略不同。批评性通报以处理该事故(问题)为基本任务,附带提出一些对全局工作的要求,所以通常这一部分文字简短、言简意赅;而问题(事故)情况通报,行文的本意就是要借题发挥,所以对全局工作提出要求是其写作的重点。

三、要厘清处分决定与批评性通报之间的差异

实践中,由许多人对于究竟是用处分决定还是批评性通报也存在模糊认识,区辨不清。二者之间的差异是:

(1)行文目的不同。处分决定与批评性通报虽然都能起到引以为戒、使人受到教育的作用,但前者是组织传达对某人所犯错误的处理结果,是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对某人的处理结论,而后者则是以反面典型教育大家,汲取教训,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2)涉及对象不同。处分决定一般对人,而批评性通报通常以对事为多,对人较少。

(3)行文范围不同。处分决定的行文范围比较严格,有些还具有保密性,不宜广为宣传;而批评性通报的行文范围比较广泛,保密性较少,一般都让群众知道。

(4)写法不同。处分决定的写法比较简单,一般包括个人身份情况、错误事实和结论三部分,而批评性通报则一般包括情况介绍、原因分析、希望和要求等内容。

四、要厘清表彰性通报与嘉奖令、表彰性决定之间的差异

这是实践中在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带有普遍性。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命令适用于“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决定适用于“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据此可见,这三个文种均有表彰奖励的功能,因此,在实践中往往被人们错用或混用。正确的做法是,各级党政机关应当依据法律的规定和职权,根据奖励的性质、种类、级别、公示范围等具体情况,选择使用相应的文种。根据长期的使用习惯,人们往往是从以下几方面区别选用的:

(1)发布机关的层次级别。在这三个文种中,唯有命令具有发布权限的规定,而嘉奖令又往往由级别较高的机关予以发布;表彰性决定虽无明确的使用权限,但发文机关一般层次较高且通常是被表彰对象的非直接上级机关;表扬性通报的发文机关不受限制,但多是被表彰对象的直接上级机关。

(2)被嘉奖对象先进事迹的类型及影响范围。若是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事迹突出、影响范围广泛,则适于用嘉奖令,如《国务院对胜利粉碎劫机事件的民航杨继海机组的嘉奖令》《国务院 中央军委关于给武警部队抗洪抢险先进单位及个人授予荣誉称号和记功的命令》;若是在长期艰苦的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卓著则适于用表彰性决定,如《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表扬性通报适用的规格低于前两者,但适用范围可大可小。

(3)表彰奖励的规格。嘉奖令和表彰性决定的规格要高于表扬性通报。尤其是嘉奖令,通常都要授予被嘉奖对象荣誉称号,故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有“批准和授予衔级”的特别规定。而表扬性通报多侧重于介绍被嘉奖对象的先进事迹,进行恰切的评价并给以适当的表扬奖励,但其规格要低于嘉奖令和表彰性决定,多是“通报表扬”,如《国务院关于对第二次全国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中提到的“为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总结经验,宣传典型,扎实推进各项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效,经国务院同意,对天津市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等20项地方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和发展改革委加强宏观政策统筹协调等16项部门工作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不过表扬性通报进行表扬奖励的及时性往往胜于嘉奖令和表彰性决定。总之,从嘉奖令、表彰性决定到表扬性通报,表彰奖励的规格是逐步递降的,而其中的表扬性通报,无论是适用主体还是适用范围都是最广的。

五、要梳理脉络,讲究叙述的技巧

通报的写作,无论是表彰性通报还是批评性通报,肯定要涉及对被表彰或者被批评有关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叙写,包括时间、地点、起因、过程结果和影响等要素的叙写,因此,通报的写作离不开叙述的表达方式。

此类文种的中心题材是被通报的具体事项,因此其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叙事并非通报的最终目的,一切通报的写作意旨都在于使读者通过通报的事实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汲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用以指导和推动工作的开展,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因此,通报的基本写法是在叙写所要告知的具体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抽象概括,挖掘深层次原因,据以梳理和提炼出带有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来,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提出相应的希望和要求。体现在写法上,则通常又是在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前提下,往往兼以必要的议论和说明。但必须注意的是,通报中的叙述必须是高度概括,而不能写的过于详尽,要用概括性语句将所要表述的内容反映出来,力戒一般文章和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性语句。某公司工会的一名姓刘的干部,因分房问题未能遂愿去找房管科科长罗某纠缠,结果两人话不投机,以至于相互辱骂,动手打架。该公司为此拟制了一篇批评性通报。文中在叙写两人纠纷的过程时使用了这样一段文字:“刘随手从茶几上摷起一只热水瓶朝罗的头部砸去,想用热水烫对方,幸好瓶中无水。由于瓶中无水,再加上刘用力过猛,结果暖水瓶飞向罗的头部。罗一看不好,往左边一闪,暖水瓶正好砸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上,只听‘啪’的一声,碎片溅满办公室。这时,罗也顺手抓起办公桌上的计算器,朝刘的头部砸去,说时迟那时快,刘一猫腰朝罗的肚子顶去,计算器正好打在刘的屁股上。”这段神乎其神、活灵活现的文字,要是用在文学创作中应当是很生动的,但在公文中则属于“语不对体”。

六、要处理好文字表述的详略适宜

无论表彰性通报还是批评性通报,肯定要涉及事件的概括、原因分析以及处理决定等部分。这篇通报的主文部分由三层内容组成:其中表彰性通报往往在第一层是表明成就,用语概括简练;第二层是交待通报的目的和具体事项;第三层则是对受文单位提出希望和要求。而全文的中心意旨通常是在第三层明确提出来的,即主要是对受文单位提出要求,发出号召。从行文来看,可定要有一条一以贯之的脉络,使主旨明确,结构严谨,用语准确顺畅。如果是对群体的表彰,由于其带有普遍性,因此对其事迹的叙述就显得更为简括,而无需列出具体事例。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可以使用一些议论评价性文字,这是此类文体写作的规律性特征。如系对于个体的表彰,对其事迹的叙写往往相对较为具体,但也要注意简要概括,力避详尽描述。

七、要向深处挖掘,讲究层次分明、严整有序

通报的写作,特别是表彰性和批评性通报的写作,往往要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挖掘事件或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和责任归属,据以揭示问题的实质,概括出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应当汲取的教训。要注意触及事件的本质,向思想和灵魂深处发掘,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否则,就起不到以典型事例指导工作的目的。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公寓大楼 “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调查处理结果的通报》(详见安委办〔2011〕22号,因篇幅所限,本文不再列出原文)为例,这篇批评性通报从行文的内在结构层次上看,主要包括如下几部分内容:

(1)以概要叙述和精辟分析为内容的说明段。行文第一自然段即用高度概括的语句交待了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发生的这起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的基本情况和结果,从写法上属于“章法倒悬”,并认定“这起事故是一起因企业违规造成的责任事故”,论断明确,令人信服,紧接着表明行文的依据并用惯用过渡语句提领下文。这是此类通报的常用写法。

(2)以概述为内容的说明段。即正文中对事故基本情况的叙写,包括该公寓大楼的施工时间、建设和承包单位、施工内容和相关情况等等,从整体上看,是以叙述为基本表达方式的说明段。

(3)以释因为内容的说明段。释因就是阐释该事物之所以产生,造成如此情状的原因。既有直接原因,又有间接原因,为下文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立下了鹄的,成为后文的伏笔,贯通了文脉,因而它在全文中属于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原因分析是此类通报的必备成分。

(4)以叙述为内容的说明段。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加以分析议论,一语中的:“这起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后果严重,造成了很大的社会负面影响,教训十分深刻。”表明了问题的严重性,也昭示出下文据以提出相应措施和要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用“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现提出以下要求”的过渡句提出六条措施要求,每条都是针对如何应对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而提出,与前文相互呼应,文脉贯通。

由此可见,通报文种的主要写作方法是先叙后议,而此种表达方法的完美结合在于行文脉络的贯通,以求达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之效。

八、要明确直达与转述,在表达手法上有所侧重

根据通报发布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直达式与转述式两种类型。其中前者是以领导机关名义直接下发,后者则是对下级来文加写按语后予以批转;一个是单体行文,一个是复体行文。有鉴于此,在写作时其表达手法也就各不相同。直达式通报侧重于叙事,兼以必要的说明;而转述式通报则侧重于议论,属于评价性文字。应注意这种评价性文字不是对下级来文内容的重复,而是在此基础上的提炼与升华,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指导下级机关的行动。从这个角度讲,它是转述式通报写得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简介

岳海翔,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公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来源:应用写作研究】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