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

写给没背景的公务员:唯有专业主义,值得终身努力!

以稿换稿 】  作者:和颜悦色   发布:2018年04月08日   阅读:

导 读:各位公务员小伙伴,2018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第二个季度。

是继续选择庸庸碌碌,还是选择重新开始?是继续选择随波逐流,还是选择认定目标?是继续选择当万金油,还是选择一技之长?

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和颜悦色老师的分享文章,文章从公务员专业主义、工作习惯角度展开,让人感觉豁然开朗,同时非常实操。

我深信:决定你今天能做什么,决定你未来价值的,背后藏着你走过的路。今天,重点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10年政府机关经历中,养成的5个专业主义工作习惯。

专业主义精进之一:每天读一本新书

在政府机关工作期间,无论每天多忙,我都要翻阅一本新书。哪怕有非常紧急的任务在手上。在体制内供职期间,我读了将近3000本书。

于是有人问我,这不是大约相当于一天读一本书吗?这怎么可能呢?

其实,还是一个读书方法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读书理念的问题。作为一个职场中人,我们读书已经不是为了考试而读书的那种方式了,也不能是为了消遣或者喜好而读书的那种方式,我们读书完全是工作型、实用型、“功利”型的读书,很多时候一本书对我们价值的仅仅就是几页甚至几个标题而已。

担任无锡新区政策研究室主任是我公职生涯中一段重要的经历。岗位的性质、工作的需要更使得我嗜书如命。这期间,我平均每天读书估算达到1.5本。这期间我读书的类型有5类:党和国家领导人出版的书籍,行业、地区发展经验书籍,工作方法类书籍,专家学者的学术著作,经济管理类图书。由于我工作过的地方,无论无锡新区、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还是山东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是开发区,我读的书更多还是经济类、产业类、科技创新创业类的。

清华大学教授、国情专家胡鞍钢老师对我从事政策研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影响甚大。胡老师的书我全部都买了,每本读了不下十遍,我每次写文稿之前,都要先查阅他的有关文章,观察他看待相关问题的高度和角度。

在浩瀚的图书市场中,选出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书,才能不耽误时间。我选书的标准很粗暴:只选和工作主题相关的;作者必须是该领域的No.1;要么全是干货、要么全是创意;最好从欧美翻译过来的书籍。

介绍下我工作导向型的读书法。原来我们是先看书,记住书上的知识,然后在考试后者其他场合回忆起书上的知识点,再加以利用;参加工作后,我是先根据工作需要,然后在网上搜索图书,进而买书,买来后先看目录并进行快速翻阅,把其中觉得有用的很小的一部分提炼出来,用在工作上。没有工作需要,我从来没主动买过一本书。

书读完后,我立即推荐给同事和下属,这样迅速把一本书的价值最大化。从带团队、带队伍的角度,我的体会是你苦口婆心讲一大通道理,不如给下属推荐一本好书,一本好书是工具、是方法、是资料、是老师,比我们自己再去费口舌省劲多了。

有人觉得读书太迂腐。我的体会是,工作导向型的读书,让我工作很省劲,成为了我的一大工作方法,我所有的工作创新、好的文稿,从来都不是我自己闭门造车憋出来的,我就是靠找对我要看的书。

有人会问,政府机关那么多事务性工作,哪有那么多时间读书呢?

我读书的时间来源有这么几块:第一块,开会的时候,我都是拿着笔记本、书和纸张,遇到形式主义的发言,我立刻看书;第二,车上、路上,我可能是kindle的第一批用户,下载了近百部电子书籍。在车上、路上,如果同事之间不谈工作,我不喜欢彼此之间讨论工作之外的事情,特别是谈论所谓人事、小道消息,那些我不感兴趣,我就读电子书;第三,下班前、吃饭前,这些时候人们开始翘首准备下班了、有人已在赶往食堂的路上了,没人打扰你,你快速阅读,效率很高。

专业主义精进之二:每天列一张任务清单

即使在政府机关工作,也要引入时间管理概念。我是随着工作任务的增多,特别是要带团队后,认识到政府机关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的。

后来,我养成了一个工作习惯,每天早晨到办公室,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用铅笔、手写一张工作清单。按照时间管理的基本法则,我会把要做的事情都列出来,然后按照重要的且紧急的、不重要的但紧急的、重要的但不紧急的、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四个等级分类,依次分配时间和精力。

我有一个心得,就是对不是一把手最关注的任务,要按照完成胜于完美的原则处理,花20%的精力,达到80%的完美度就可以了,这样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干好那些一把手优先关注的重点工作。

我在政府机关工作10年,早来晚走坚持了10个年头。哪怕早来10分钟,也意味着我们要上好闹钟及时提醒自己,这样你一天的工作状态就不一样了。哪怕晚走10分钟,你至少可以把明天要发出去的文件再确认一遍,这样你的工作就不会出差错。我们从事政府机关行政工作的,不如同多么高深的技术攻坚,唯有保持长期负责的工作状态、培养严谨的工作习惯,才可能形成日后在职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强调加强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自己当成机器人,盲目的去当苦行僧。现在,许多单位动不动就加班,有的是因为有临时重要任务,有的则是单位有关领导不懂管理、缺乏计划、工作开展和部署杂乱无章、随意所致,给下属工作人员和家人造成了不小的痛苦。

时间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专业主义精进之三:每周进行一次工作复盘

你有多么擅长总结,你的工作就可以提高到什么层次。当然,这里说的总结不是包装,而是对以往工作的复盘、反思、提炼。所谓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也多少有点这个意思。有些公务员,整天忙忙碌碌,到年终总结时候甚至无从下笔,这就很难说工作有什么心得、提高了。

有的时候工作复盘要非常及时。在德州开发区工作期间,我随到广州广药集团、广汽集团招商引资,我代表德州方面介绍德州产业优势和招商引资政策。第一场是在广药集团,我记得当时我汇报PPT时候,展示的要素太全了,通俗点说得过多了,时任德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委婉提醒了我。中午时间,我来不及吃饭,立刻在电脑中修改PPT,我记得有招商局的同志看我砍掉的东西太多,觉得这也是优势那也是优势,不忍心拿掉。我对他说,你依我的意思办吧,看下午的效果再说。果然,下午在广汽的PPT汇报显得更简练、重点格外醒目。

通过这次工作复盘,我得出了招商引资PPT制作的五个法则:

一是总页数不能超过15页;二是汇报不能超过8分钟;三是谈优势不能超过3个;四是想要直接传递给别人的数字信息严格控制在10个以内;五是最后一定要高度概括出别人能记住的1句话。

后来,由我牵头的招商引资推介,关于PPT介绍都坚持了这5个法则,客商体验不断优化。

在政府机关,最忌讳就工作干工作,整天忙得像头驴一样,但是提炼不出有高度的工作方法,这样每天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涛声依旧。再苦再累,工作思维、工作层次也得不到提高。

专业主义精进之四:每月梳理一次流程

我体会,政府机关工作流程关系到两方面:一是机关工作讲究程序,不走程序、没走对程序,有的时候是工作失误,有的时候甚至存在很大的风险。所谓机关,就是到处都是机关。二是流程关系到工作效率,特别是我们团队内部,这个流程未必是严谨的机关程序,但通过流程让工作更加井然有序,同时也保证质量和效果。

我听说,有个从高校到地方来工作并担任领导的同志,也比较年轻,不太懂地方上这些流程或者说机关里的道道,别人把其他领导不愿意签字的文件很“毕恭毕敬”的请他签,他还挺高兴,大笔一挥签字了,签到字的人如释重负,背后大家还哈哈大笑说他是傻瓜。我们年轻公务员一定要注意,公家饭就是规矩的饭,一定要注意流程、程序和规则,不注意这些,轻则干错活得罪人,重则面临风险。

比如,有部门直接拿个文件过来,要求你签字或者转发等等。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小事情。一定要走正规的办文程序。比如,我在政府工作期间,不是从办公室流转出来,非经办公室或者上级领导批转给我的文件,我都格外慎重,因为这涉及到办文的起码规矩。

团队内部要建立流程,因为我们是政府机关,不是乌合之众的随意组合体。我记得当时我们办公室的卫生制度都建立了流程,大概是办公桌一日一清、地面一日一拖、电脑一日一关、垃圾一日一倒、报纸一日一理、窗户玻璃一周一擦、大扫除一月一搞。

写文稿被认为是一种高度个性化、个人化的工作,但是我在担任政策研究室主任期间,我就在思考,既然是一个团队,就是要把这项工作流程化。经过反复思考,我将工作团队分工如下:我负责定主题、搭框架,也就是把握文稿大方向的,有人专门负责搜集资料,因为我发现他搜集信息有一套;有人专门负责仿写,按照我的指导写初稿,这些人有一定基础;有人专门负责校对,因为他心很细,最后由我改写、统稿、定稿。按照这样的分工,我们把文稿操作的流程制定为:定主题、找资料、搭框架、写初稿、大修改、细校对六大流程。这样,我们工作效率很高,而且我发现有了这个分工和流程,所有的参与者进步都很快。

专业主义精进之五:每季度结识一位以上教练级专业人士

从进入政府机关那天起,我就知道自己要走专业人士的路线,那种跑关系的职业发展传统模式,不是说我们学不来,而是我们的脸皮太薄,此外我们会认为那太缺乏安全感,总是担心没有一技之长早晚有一天一无是处。

我当时虽然端了这铁碗饭,但其实危机感还是蛮强的,每天都想学习到有专业技能的新知识,也非常渴望同专业技能领域的大咖们认识与交往。而且,为了交往这些有本事的人,我的脸皮就不薄了。比如,我做政策研究室主任时候,很注重同上海、广州等先进地区、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的政策研究室主任学习借鉴。

当了管委会副主任的时候,由于分管招商引资,我感觉同体制内的同行学习借鉴虽然也有必要,但总的来说人际交往要更多的向市场中的专人人士延伸,所以我很注重同那些有思想、有专业见地的企业家以及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专业人士交往、学习。这些交际、学习对我工作创新很有帮助。

这里边涉及到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你在寻找高能量的人士,想同高能量人士的交往中对自己赋能,别人也在寻找啊,别人也在衡量你啊。你如果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很装;或者你不能给别人带来智识上的愉悦与挑战,或许你根本交往不到真正的教练级的专业人士。

我时常提醒青年公务员,没有思想见地、没有知识和视野、没有一点腔调和风格,想接触外部世界的高端资源是蛮难的。真正的有见识的人,不会看重你的职务而同你交往,人家的时间异常宝贵,人家完全有资格、有身份地位交往级别高得多的领导。我有一位朋友,他行政级别就是处级干部,但他交往的对象包括将军、全国知名的作家等等,这是因为他的才华。否则,那些名流无论如何不会投入时间和他交往的。

此外,我经常和我的学员讲:你真正的人生教练、职业教练往往是那些你未曾谋面却神交密切的影响力人物。比如,影响我职业生涯的胡鞍钢教授,我仅仅是他著作的研究者而已。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和你产生能量交换的人无需见面。

我记得富克兰林曾经说过,人类一生的工作,精巧还是粗劣,都由他每个习惯所养成。我们的青年公务员朋友,你可以偶尔吐槽下,也可能你在考虑要不要进行职业转型,但是在工作的每一天,千万不要忽视工作习惯的养成,因为它将影响你的思维方式、影响你的价值观甚至影响你此生的生命质量。

【来源:遴选大赢家】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