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经验做法

经验做法

去年的材料今年还想用?这五招让你不被批评反被表扬

以稿换稿】  作者: 老笔头   来源: 老笔头   阅读 次 【    】【收藏

按:重复性的文稿如何写出新意,是笔友们常常为之困惑的问题。正如老笔头得道会员群友吐槽的那样: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却要写得不落俗套、与众不同,真是难煞人也!变“老生常谈”为“别开生面”,真的就那么难吗?非也!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位老笔杆的经验,看看他是如何跳出窠臼、推陈出新的。


重复性文稿出新的五条路径

对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来说,最犯难的莫过于常写常新,让“年年岁岁花相似”的重复性材料,产生“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效果。之所以犯难,是因为这类材料要么是常规性的、惯例性的,框架、风格、内容都比较固定;要么是同一个主题却要经常讲、反复讲的,翻来覆去就是那么些内容。这类材料如果没有新的套路和写法,就会落入“老腔老调老面孔”的俗套,使人望而生厌、弃之如履。这就是“文似看山不喜平”的道理之所在。

文章有法,而文无定法。古往今来,文章妙手都有一个相同的观点:“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运笔行文重在波澜起伏、叠峰层出,给人以曲径探幽、妙趣迭出之感,切忌平铺直叙、山平水静,使人看头知尾、如饮白水。

那么,如何把重复性的文稿写出新意?依我自己的体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观点上求新

观点之于文章,如同人之精神、人之灵魂。一篇文稿,如果无观点,那就是文字的堆砌,好比行尸走肉,有其形而无其神;如果观点不鲜明、不突出,就形同散珠落盘,无法串珠成链,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如果观点不新颖、不独到,就有如花之无态、火之无焰,难以打动人、感召人、启发人。

观点要出新,写作者须有深厚的哲学素养和生活积累,以及辩证思维、发散思维、拓展思维的方法,能“见他人之未见,言他人之未言”,于寻常之处立新意、发新声。通常能达到此层次的,大都是具有多年实战经验的“老炮儿”。对新手而言,先要打好基本功,把文稿写准确,写清楚,写通顺,写干净,不要盲目地着急去出新,否则就“画虎不成反类犬”。

比如,一位市委书记在讲话中谈到招商引资时这样说道: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创新比套路更重要;服务比优惠更重要;诚信比项目更重要;质量比总量更重要;落地比签约更重要;链条比单体更重要。”“招商引资不是‘一锤子买卖’。抓招商不能只埋头‘拉车’,还要低头‘修路’”“诚信是一笔长久的“招商储值”,是“隐性资源”,未来必定有机会转化为重要的“显性项目”和现实成果。”

这些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寥寥数语就把道理讲清了、说透了,远比长篇大论来得简洁、来得有力。

再如,一位市委书记在谈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时这样说道:

“思想解放的程度有多深,化危为机的动力就有多强,改革发展的潜力就有多大。”

在讲到抓党建的重要性时这样说道: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新了就是创造力,做好了就是推动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这些观点既新颖又深刻,可谓言近旨远、文简意明,产生了“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之效。


二、结构上求新

结构之于文章,如同人之骨骼、人之筋脉。行政公文有着较为固定的格式,可供写作者自主发挥的空间很小。此类公文只需按部就班,简明扼要地把事情说清楚即可。而领导讲话、总结汇报、调研报告、经验交流、党课讲稿等事务公文,大体虽有,定体则无,在结构布局上可以攲正相依、俯仰造势,以求得形态多变、推陈出新之效。

就常用的事务公文来说,通常结构分为三种模式:一种是横向结构,其下细分为简单列举式、总分并列式;另一种是纵向结构,也细分为直叙式、递进式;还有一种是纵横交叉结构,也就是将横向、纵向两种结构交叉运用。日常应用最多的有两种,一是并列式,比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一是递进式,比如动员讲话、调研报告。但在具体应用中,不能囿于陈规、过于呆板,须对文稿结构进行巧妙变换,使之开生面、立新意。

比如,有篇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时是这样写的:

过去一年的工作,可以总结概况为“五个一”:第一,取得了一个阶段性成果……;第二,奠定了一批战略性基础……;第三,破解了一组关键性难题……;第四,发生了一场全局性变化……;第五,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

这种写法,没有按经济、产业、城乡、改革、民生、党建的结构去布局,而是突破常规套路,用“五个一”来为文稿架梁立柱,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再如,有篇招商引资动员讲话的结构是这样摆布的:

一、没有产业的转变转型就没有经济的做大做强。二、没有企业的集聚集群就没有产业的转变转型。三、没有招商的提质提效就没有企业的集聚集群。四、没有环境的开明开放就没有招商的提质提效。五、没有作风的务实踏实就没有环境的开明开放。六、没有制度的从严从细就没有作风的务实踏实。

这篇讲话在结构上,并没有按照常规的目的意义、工作任务、措施要求来布局,而是如同剥笋般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说清说透了招商引资的意义和路径,使人读后过目难忘、印象深刻。


三、标题上求新

标题之于文章,如同人之面容、人之五官。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在《答祝芷塘太史》一文中说:“欲作好诗,先要好题。” 因为,标题不仅发挥着浓缩全文主旨的作用,还肩负着抓住读者受众的任务。好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一张脸、一双眼、一层金,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含英咀华、回味无穷。

常见的标题类型主要分为总结归纳型、辩证对比型、形象比喻型、引经据典型、设问回答型、短促有力型、反话正说型,可谓异曲同工、各具其妙。就拟制技巧而言,常采用对偶、引用、化用、嵌入、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经典格言、诗词名句、歌名剧名、网络热词、俗语俚言均可入题。有了好标题,就会“一子落而全盘活”,使得文稿鲜活生动、灵动飞扬。

比如,有篇生态保护经验材料的标题是这样的:

一、生态保护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需要统筹谋划、综合施策。二、生态产业必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三、生态惠民应当“敲鼓敲在鼓心上”,突出问题导向、以民为本。

这些标题巧妙地将俗语嵌入其中,既通俗易懂,又鲜活生动,使人感到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再如,有篇新闻工作会议讲话的标题是这样的:

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要做政治坚定、头脑清醒的新闻工作者。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要做敢于担当、服务人民的新闻工作者。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做勤于学习、精通业务的新闻工作者。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做深入基层、求真务实的新闻工作者。五、“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要做发现精彩、弘扬正气的新闻工作者。六、“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要做打造精品、追求卓越的新闻工作者。七、“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要做严格自律、形象优良的新闻工作者。

这些标题恰如其分地引用经典诗词名句,妥帖自然,形象传神,有如老树发新枝,让人悠然神会、如饮甘醇。


四、素材上求新

素材之于文章,如同人之血液、人之肌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有米还得用心炊,如果不用心、不上心,还是煮不好饭。很多文稿之所以陈腔滥调、干瘪无味,很大的原因是素材不新颖、不精炼、不典型、不接地气,使其价值大打折扣。

选取素材,并不是简单的堆砌,平淡地铺陈,机械地引用,而是用心地甄选,巧妙地嫁接,灵活地改造,使之与主题相互呼应、有机融合,产生众星捧月、相互映衬的效果。具体而言,应把握五条原则:一是宜“小”不宜“大”,就是要选取那些小事小情,做到以小见大,防止大而无当,说不深,讲不透;二是宜“短”不宜“长”,就是要选取那些精短故事,不能长篇累牍、喋喋不行,把观点淹没到文字里;三是宜“近”不宜“远”,就是要选取那些身边事例,使人可视可信可感知;四是宜“新”不宜“旧”,就是要选取媒体报道的、民间传扬的新人新事,让文稿更有时代感和新鲜感;五是宜“精”不宜“泛”,就是要引用那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能够有力支撑观点的素材,切忌漫无边际、泛泛而谈。

比如,有篇党课讲稿在阐述竞争时这样说:

“迪拜酋长阿勒·马克图姆在《我的构想》这本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非洲,每天清晨,羚羊醒来便懂得自己要跑得比狮子快,否则就会被吃掉;还是在非洲,每天清晨,狮子醒来便懂得自己要跑得比最慢的羚羊快,否则就会被饿死。不管是狮子还是羚羊,每当晨光开启,就要比别人跑得快,这样才能得以生存。这是草原铁的法则和定律,也是当今时代竞争态势的真实写照!”

这个素材利用自然界的规律,生动地说明竞争的重要意义,为文稿增添了新意和灵气。

再如,有篇领导讲话在阐述努力的重要性时这样说:

“邮局不努力,顺丰就愿意帮他努力;银行不努力,支付宝就愿意帮他努力;电信不努力,微信就愿意帮他努力;商场不努力,淘宝、天猫就愿意帮他努力!”

这个素材,通过对大众所熟知的行业发展态势的形象描述,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不努力就落伍”的道理,让人感到既深刻又接地气。


五、在语言上求新

语言之于文章,如同人之肌肤、人之衣服。再好的主题,再好的内容,语言表达不鲜活、不生动,就很难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一些文稿之所以使人读起来如同嚼蜡、枯燥无味,根子就在于语言僵化、石化,通篇是大而无当的社论体、套话成串的排比句、艰深晦涩的夫子气、堆砌辞藻的学生腔,如同毛泽东批评的“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在文稿写作中,要克服枯燥地说教的习气,学会“用活的语言反映活的实践”,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来说事论理,尽量写得生动鲜活、富有个性,读起来有张力、有味道,而不是冷冰冰、硬邦邦、干巴巴。因为,越是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越有新意,越能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

比如,有篇领导讲话在强调干部作风问题时这样写道:

“发展没有局外人,千钧重的担子大家一起挑,不能一群人围着看热闹,鞭打‘快牛’、累死‘黄牛’。要把考核结果与‘帽子’‘票子’‘板子’挂钩,真正把‘帽子’戴到有能力的人头上,‘票子’发到干实事的人手里,‘板子’打到做虚功的人身上。”

这段话,就大量使用了口头话、大白话,不仅晓畅直白、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简单好记,远比那些大话套话更能震撼人、感召人、激励人。

再如,有篇领导讲话在阐述廉洁自律时这样写道:

“聪明的人以别人的教训教育自己,愚蠢的人以自己的教训警醒别人。一切的不幸都是侥幸的累积。要时刻警惕“蛇吞象”的贪婪、“寒号鸟”的侥幸、“温水蛙”的麻痹、“黔之驴”的轻狂,决不能让“自己的事故”成为“别人的故事。因为,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这段话并没有按常规的表述来论述道理,而是使用非常出彩、极具个性的语言阐释廉洁自律的重要性,更能让人入心入脑,受到启发和教育。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