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篇,用时57毫秒.
〉全部结果 文秘家园  文章  图片
  • 秦朝历史 商鞅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生平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

    http://www.wmjy.cn/wsxy/Class1/qcls/42255.html
  • 王安石 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作品赏析 金:古代货币单位。严守自己诺言比百两黄金还珍重。指信守诺言可贵【典故】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新法公布以后,为使人们相信新法一定要执行,商鞅命人在国都南门处立了一根三...

    http://www.wmjy.cn/wxjs/Class1/sdx/was/130112.html
  • 秦朝历史 商鞅

      商鞅变法是商鞅于前361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对战国末年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   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大国。反映并加速井田制瓦解,...铁制农具,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人殉的恶习。次年又迁都栋立,决心彻底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

    http://www.wmjy.cn/wsxy/Class1/qcls/42223.html
  • 陈普 咏史上·...

    此天此地此经文,学者何尝溺所闻。尽道李斯焚典籍,不知吹火是商君。

    http://www.wmjy.cn/wxjs/Class1/sdx/cp/170568.html
  • 秦朝历史 商鞅变法的主要

      发生时间: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   所属年代:春秋战国时代   发生地点:秦国   相关成语:作法自毙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商鞅即卫国公孙鞅,姓公孙氏,名鞅,也称卫鞅。少好刑名之...霸道说之,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强国主张,孝公大悦,任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公元前356年,商鞅进行第一次变法,内容包括:   (一)颁发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

    http://www.wmjy.cn/wsxy/Class1/qcls/42211.html
  • 道德文化 商鞅并没有否定道德

    《商君书》 商鞅在历史上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在学术史上,有人批评商鞅废灭文化、遗弃道德。换言之,商鞅思想反道德文化。譬如,贾谊指责商鞅“遗礼仪、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淮南子·泰族训》也认为,商鞅偏重刑法而弃绝道德,曰:“今重法而弃义,是贵其冠履而忘其头足也”。商鞅的思想完全否定道德文化吗?笔者以为不然。 ...

    http://www.wmjy.cn/wsxy/Class3/ddwh/335725.html
  • 礼俗规矩 商鞅定规矩变法强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

    http://www.wmjy.cn/wsxy/Class3/lsgj/48311.html
  • 伟人俊杰 战国时秦国政治家:...

    战国时秦国政治家。姓公孙,卫国贵族,又称卫鞅或公孙鞅。商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在魏相公叔座门下任中庶子(或作“御庶子”)。公叔座临终前将其推荐给魏惠王,惠王不能用。商鞅闻秦孝公下令求贤,发愤图强,乃离魏去秦,以变法强国之术说孝公,孝公大喜。但甘龙、杜挚等大臣对变法并不赞成,他们制造舆论,以为“智者不变法而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孝公不为所动,仍以商鞅为左庶长,下令变法。其主要内容是:①...

    http://www.wmjy.cn/wsxy/Class2/wrjj/333732.html
  • 春秋战国 商鞅变法,公孙鞅曾在哪国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哪个国家 商鞅变法怎么用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全名为卫鞅。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为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即五马分尸)。   商鞅在...

    http://www.wmjy.cn/wsxy/Class1/cqzg/41933.html
  • 秦朝历史 商鞅变革塑造了唯利是图-毫无羞耻的

      秦孝公去世后,商鞅被处以车裂酷刑,族人也被诛杀。此为明末刻本《新列国志》插图   商鞅的变法虽然容易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实行,仅能仰仗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所以就会“免而无耻”   商鞅的刻薄少恩,深刻地体现在他所制定的法令中   关于商鞅为人的刻薄少恩,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有...

    http://www.wmjy.cn/wsxy/Class1/qcls/42146.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