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孔子其人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6年06月0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早年孔子
  孔子(前552~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周灵王二十一年生于鲁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生父叔梁纥。据传由其父与母亲颜氏野合而生,孔子三岁时,父亲病逝,被母亲带回娘家,迁居阙里。孔子十六七岁时,母亲去世,他受到当地贵族社会的排挤。困苦的境遇激励孔子奋发向上。他一面谋生,一面刻苦自学。他困知勉行,不耻下问,谦恭知礼,处世深沉。于是,很快在祔上,包括在贵族中间获得了声誉。二十岁以后,他曾经当过季氏的“季吏”,负责管理仓库,又当过乘田,负责管理牛羊,干得都很出色。
 
  孔子赴齐,三月不知肉味
  周敬王三年(前517),孔子赴齐国,成为高昭子的家臣,并拜见齐景公。孔子与齐太师谈论乐,学《韶乐》,欣赏音乐后,三月不知肉味。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道,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称善。后来,景公又问这一问题,孔子说“政在节财”,景公大悦。孔子的出现是时代的象征,他将以同族结合为基础的礼乐转换为较具普遍社会性的礼乐——社会制度,进而提出“仁”,做为礼乐实现之目标。“仁”一方面是指个人的人格,个人人格没有贫富贵贱之别;另一方面则指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以彼此承认对方的人格为要。要实现“仁”,必须靠教育和教养;而礼乐则是实现“仁”的手段,因此要从礼乐的学习与研究着手。孔子以身作则,从事教育工作,所收学生不限阶级,诚可谓“有教无类”,其精神是可佩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音乐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孔子闻韶不知肉味的故事体现了当时音乐艺术和音乐欣赏的水平,文人和士大夫把音乐修养作为教养的一部分,孔子还由此引申观念。
 
  孔子仕鲁,周游列国
  鲁定公八年(前502),季氏家臣公山不狃在费(今山东费县西北)反叛季氏,派人召孔子,孔子准备应召,然而弟子子路劝阻了孔子。名声在外的孔子,终被鲁定公所用,先任孔子为中都主管,为时不过一年,政绩显著,四方效仿,遂被升迁为司空,后又升迁为大司寇。孔子前半生用心于政治,力图复礼,在为鲁国任用的一段时间里曾全力施展其抱负和才能,在司法、教育和打击三桓势力上作过不少努力,虽然见效不大,但也显示了他的政治见解。后因与鲁国君臣政见不合,孔子于55岁时离鲁,开始了他周游列国的阶段。但他周游了14年,先后到了卫、陈、曹、宋、郑、蔡六个诸侯国,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可以任用他推行“仁政德治”主张的理想国君。
 
  孔子归鲁,开始著述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孔子应鲁大夫季康之召,返回鲁国。孔子虽满怀改良时政、复兴周礼的政治抱负,然而终不获见用。孔子初归鲁时,鲁哀公、季康曾先后问政于孔子,但终究没有重新起用他。孔子眼见自己的政治理想无以施展,于是转而致力于讲学与著述,以求得自己的理想、思想、学识流播于后世。孔子有感于当时周室衰微、礼乐皆废,说“为国以礼”,又说“不学礼,无以立”。“礼”指周礼,包括奴隶制的等级世袭制度、道德标准和仪节。孔子又强调“礼”必须以“仁”的思想感情为基础,“仁”与“礼”相辅相成。孔子又相当重视“乐”的陶冶情感作用,乐指音乐,因“诗”为歌词,合而言之,“乐”也包涵诗。孔子主张“礼”以修外,“乐”以修内。以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广要道》)从西周开始至春秋中期,传下古诗3000篇,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义者,删定为305篇,并分为“风”、“雅”、“颂”三类,即流传下来的《诗经》。孔子说“诗”的作用有四:激发道德情感;观察风俗盛衰;增进相互情谊;批评政治得失。与此同时,孔子开办私学,弟子先后达3000多人,身通六艺者70余人。
 
  孔子逝世
  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四月十一日,孔子逝世,卒年73岁。鲁哀公作诔文悼念孔子,开后世诔文之先河。孔子的门徒服丧三年,而子贡则在墓冢旁建房而居,六年之后才离去。因为孔子弟子及鲁国人在孔子墓附近聚居,所以墓地一带就叫孔里。孔子晚年自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闭门治学,潜心研究礼义。他与弟子整理古籍,评论时事人物。传说他作《书传》、《礼传》、为《易》、作《彖辞》、《象辞》、《系辞》、《序卦》、《说卦》、《杂卦》、《文言》,人称《十翼》;删减《诗》三千多篇为305篇;整理《春秋》,使文辞简约而内寓褒贬;正乐,成六艺以备王道。孔子的主张虽然不被当时的君主所采用,影响却很是深远。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巨人,正是他,揭开了中国系统思想的序幕。他以道德作为政治、行为的规范,从个人角度规范了仁、义、忠、信,完善了春秋道德思想,他的大同精神、日新精神和存而不问但求进取的精神成为了战国文明的主导精神。他一生跨越了“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精神境界。他的儒学思想,不但为世界人民所尊崇,更是维系中华民族的象征。直到今天,孔子的思想仍然是世界思想史上一颗瑰丽的明珠。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