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唐朝历史

唐朝历史

公元655年武则天被册立为皇后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8月0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武则天(624~705),自幼好学文史,巧慧善权术。14岁时,因貌美被太宗纳入宫中为才女,赐号武媚。太宗死后,入庵为尼。太子李治颇喜武媚才色,即帝位后,因王皇后欲借武媚使高宗疏远萧淑妃,屡劝高宗纳武媚,遂召入宫,颇受高宗宠信,封号昭仪。王皇后、萧淑妃渐渐失宠。武则天扼死自己亲生女,诬为皇后所为,高宗始有废皇后之意。高宗征求权臣长孙无忌意见,长孙无忌坚决反对。永徽六年(655)九月,高宗几次召见长孙无忌、李勣、褚遂良、于志宁等元老重臣议废皇后之事,均坚决反对,理由是:“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武氏出身低微,曾事先帝,立之恐以恶名留世。”宰相韩瑗、宋济也力谏。后高宗以废后事问李勣,李勣因与长孙无忌等有隙,遂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高宗遂以王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于十月下诏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册立武昭仪为皇后。
  
  皇泽寺
  皇泽寺原名乌奴寺,也称川主庙,相传为纪念李冰父子而建。寺位于广元市西郊嘉陵江西岸、乌尤山麓,因武则天生于此地,她称帝后,寺内尼姑奏请施恩,改寺名为皇泽寺。寺占地20余亩,主要建筑有大佛楼、则天殿、望江亭等。则天殿内供头戴宝冠、身披皂帛,形似比丘尼的唐刻武则天真容像,并立有后蜀广政二十二年(959)“大蜀利州都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碑,“天后武氏其人也,事具实录,此不备书。贞观时,父士彟为都督于是州,始生后焉。”寺存历代文人雅士题咏甚多,内有郭沫若题“广元皇泽寺”碑和对联“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相传农历正月二十三是武则天的生日,故每年这一天,乡人多来此庆贺,有“正月二十三,妇女游河湾”之风俗。皇泽寺后还有北周以来的石窟30余个、摩崖造像1000余身。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