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现代历史

现代历史

冯玉祥孙女当护士带棍值班 爷爷嘱托要自爱

繁体中文】  作者:刘璐 张晶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她捧出母亲写的书,眼里满是崇敬与珍惜

  冯丹龙的人生足迹,让许多人心生赞叹:“她的志远大气和不懈努力与冯玉祥将军何其相似!”而她却认为,自己的一点成绩不足挂齿,祖父的人生才是与大时代相伴的。

  “他参加了辛亥革命[注: 辛亥革命是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和倒袁世凯[注: 袁世凯,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清末民初的军事和政治人物,1909年辛亥革命时,出任内阁总理大臣,1916年1月1日,]的战争,退出了北洋军阀系统以缩短军阀混战,领导了1924年的首都革命,响应了北伐与大革命,九一八事变后在察哈尔与喜峰口树起了抗日的义旗,在八年抗战中坚持团结抗日,在生命的最后三年,更是切实献身民主革命事业,反对独裁内战,拒绝外国的阴谋利诱,毅然离开美国回国参加新政协,不幸在回国途中遇害……”冯丹龙娓娓道来。

  长辈很少与她谈论祖父,冯丹龙对祖父的了解,几乎都来自母亲余华心写的书。“我母亲1981年出版了《冯玉祥将军魂归中华》一书,记述了祖父晚年的生活和他在黑海遇难的经过;2007年出版的《传奇将军冯玉祥》,则是全传。 ”冯丹龙捧出母亲写的书,眼里满是崇敬与珍惜:“这都是我母亲一个字一个字输入电脑里,连图片也是她自己扫描后配上的。 ”

  余华心是冯玉祥的部下兼好友余心清的女儿。1942年,9岁的她跟随母亲第一次去冯玉祥家做客。谁也不曾想到,当年那个黄毛小丫头日后会成为将军的儿媳妇,并且在十年动乱后提笔为将军写书正名。

  在对历史及其人物都缺乏客观公正评价的年代,有一次余华心问冯夫人对将军应该怎么看,冯夫人沉思了片刻,说:“他是爱国的。 ”于是,冯玉祥将军的爱国情成了余华心书写传记的主线,这也是烙在冯丹龙记忆里最深的印象。

  与将军第一次会面,冯玉祥给余华心母女俩一人画了一幅水彩画。给余母画上的题词是:“一个大白菜,味是真正美,大家常常吃,打得倭寇必败北”;给余华心画上的题词是:“红萝卜、紫茄子,味都好,味都香,大家多吃些,一定打过鸭绿江。 ”对抗日战争必胜的坚定信念,可见一斑。

  冯玉祥的抗日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但他保卫祖国的赤子丹心从不曾改变。“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了抗日同盟军,给日本侵略者以有力打击。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冯玉祥又力主抗日。 “八·一三”上海抗战之日,他被任命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奔赴前线的途中,2架敌机飞过头顶,在树下暂避的冯玉祥对身边的副官说:“敌人要是扔炸弹,我就高呼中华民族万岁,然后死! ”

  还好,敌机在头顶上盘旋了几圈就走了。

  ■“爷爷的这份生命留言,虽只有薄薄的几页纸,却很厚重”

  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时,冯玉祥当选理事。在一次聚会上,冯玉祥把一个橘子放在茶碗上,上面再放一粒花生米,让在场的孩子们猜是什么意思。

  “他后来揭晓谜底说,‘茶碗象征着国家,橘子是家,花生米是我们个人。如果茶碗倒了,那就一切全都没有了。要是国家灭亡了,我们的家和个人就都没有依靠了。 ’”这段描述在那群孩子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被冯家后人铭记至今。

  对国,冯玉祥爱得深沉;对家,他治得严厉。

  最近几年,冯丹龙每年都会回一次祖父在安徽巢湖的旧居。1936年,冯玉祥曾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 “他在祭祖后对我的姑姑伯父们和父亲说,‘供给你们上学,我是尽力的,但别的一点不愿给你们留下、害你们,如有一点房子这些东西,日后我也必定是捐助学校或者其他慈善事业,愿你们知道。 ’”

  “我爷爷常对我爸爸说,我给你们一双手,你们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后来,我爸爸常常对我们说,给你们两只手、一副很好的身体,你们要靠自己。 ”在冯丹龙看来,祖父的教导,是言传,也是身教。

  勤俭朴素,是冯玉祥身体力行的。土布衣裤、布鞋布袜是他时常的装束。

  “他也从小教育理达姑姑不能做娇小姐。”冯丹龙回忆说,“印象里,我奶奶和姑姑从来没戴过首饰。 ”

  冯玉祥还要求子女认真勤奋。 “爸爸和姑姑小的时候,我爷爷每周要求他们写100个大字、1000个小字。他们后来写得一手好字,就是这样练成的。 ”

  慈厚博爱也是冯玉祥持守一生的准则。上世纪30年代在山东泰山,他和夫人共同创办了15所小学,免费供贫民子弟读书。抗战期间,冯夫人成立了“战时儿童保育会”,拯救难童。经费困难时,冯玉祥对夫人说,“那咱们捐六千块钱,这可以够一百个孩子一年的费用。 ”

  祖父的博爱也融入了冯丹龙的血脉里。目前在公司,她还负责慈善捐赠的项目。在冯丹龙看来,“行善并非富人的专利,善举的源泉更重要的是来自精神。”而她的精神源泉,显然与祖父的精神财富分不开。

  1948年,冯玉祥立下遗嘱:“我没有什么东西,有几间房子交给李德全夫人……至于我的几个孩子,虽然还有未毕业的,只要他们能自爱,有双手,就不会饿死。 ”

  建国初期,李德全实践了冯玉祥将军的遗愿,把他的遗产和房产全部无偿捐给了国家。现在,他的后代们也如他所教所期,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爷爷的这份生命留言,虽只有薄薄的几页纸,却很厚重。它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冯丹龙深情地说。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