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传统文化>> 礼俗规矩

礼俗规矩

古代大家小姐的规矩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    】【收藏

关于笑的最基本规范是笑不露齿

关于露足的问题。在古时候,女子,尤其是未婚的闺秀,轻易不能在外人面前,尤其是在陌生男子面前露足。穿鞋的时候不能露,光着脚被看到了,更是很耻辱的事。走有走相。行走要「步从容」。即走路时不急不慢、从容大方。人的正常行走应当是身体挺立,两眼直视前方,两腿有节奏地向前迈步,并大致走在一条直线上。“立不中门”,站的时候别站在门口,挡别人的路,还有碍观瞻,特别对小姐来说,显得不端庄。“趋礼”,一是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二是客人造访,主人迎接,主人要快步相迎,客人要快步接迎。

从尊长身边告退时,要「退必迟」,即缓慢退出,动作要缓,优雅,端庄。。显示对长辈的不舍和敬重。

转弯处,要注意「宽转弯,勿触棱」,是指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棱角,以防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关于“三从四德”,这是我国古代女子的规范

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第一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第二是相貌(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第三是言语(言谈有礼、出言谨慎);第四是治家(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周礼、天官、九嫔》) 。

三从容易理解,四德里最重要的是妇德,即妇女的道德规范,要求做到“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就是具备了妇德。

汉代才女班昭在《女戒》指出:“妇德不必才明绝异”,意思是不必具备高明的才能,这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俗语的最初依据。

女子的德就是说作为妻子,要尽心照顾和服侍丈夫、公婆,还要“去妒”,帮丈夫纳妾(就是帮丈夫找小三。。。);作为母亲,要会“教子”,作为继母要“慈爱前子”;与家庭成员相处,要“和叔妹(小叔、小姑)”、“睦娣姒(妯娌)”。家境贫寒要能“安贫”,富贵还需“恭俭”。还要“敬身”、“重义”、“守节””……具备一系列美德。

 

妇言、妇功大致和妇德差不多,不提

这里要说的是妇容,郑玄对妇容的解释是“婉娩”,就是温顺柔和的神态表情。班昭认为妇容不是指颜色美丽,而是日常生活中做到“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为妇容”——也就是做到勤于洒扫,服饰整洁、按时沐浴、讲究卫生就符合妇容标准了。

 

关于妻妾。我国最初是没有妻妾之分的。大概是从周朝末年才有了妻妾之分。

《公羊转·隐公元年》载:“立适(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就是说正妻的长子才是有继承权的。何休《解诂》:“适谓适夫人之子,尊与无敌。”也是说正妻的儿子地位高。

正妻(正也可说嫡、适)与妾(媵、妾一个意思)的地位差别很大,这个自然不必说。

关于切脉诊病。还是那个道理,深闺大院的姑娘小姐,夫人太太,是不能随意抛头露面的,特别是不能再陌生男子面前。切脉时,不光帐子关紧只露出手,而且还要用手帕盖上。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