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传统文化>> 姓氏生肖

姓氏生肖

张姓:神话与历史之三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09年11月13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张姓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融合,先后有解、龙、聂,以及蒙古、朝鲜等他族之姓融合进来,同时还衍生出“张廖”、“张简”等特殊的姓氏。
    研究姓氏学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任何姓氏在诸如部族衍变、民族融合、战争迁徙、朝代更替、文化传播等因素的影响下,一定会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融合、演变,从而形成同姓但不一定同宗同源的姓氏族群。
    张姓也是如此,在其历史的演化过程中,有不少其他姓氏、其他民族融合进来,形成了今天历史悠久、族大支繁的张氏族群。姓氏学专家研究表明,张姓的融合、演变就其来源主要有:
    1.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西南部,建都于今山西翼城西)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为黄帝姬姓后代,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
    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其中,以迁居韩国的张氏影响较大,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韩国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后南迁宜阳(今河南宜阳县韩城),又迁阳翟(今河南禹州),最后迁至郑(今河南新郑)。赵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迁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最后又迁邯郸(今属河北)。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间张氏。
    2、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
    ①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②据《三国志•魏志》所载,魏国大将、晋阳侯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世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后成为大姓。
    ③出自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据有关资料所载,汉末三国时,乌桓族中张姓是贵姓;十六国时期由羯族建立的后赵政权中,就有许多羯族张姓,如张季即是;金有辽阳人张浩,本姓高,为东明王(高句丽开国君主)之后;元未有蒙古族将领伯颜帖木儿,英勇善战,后归明朝后,明太祖便赐姓张氏;女真族人咎卜,任女真千户,以武勇善战着称,明成祖也赐他姓张。另外,女真族中的颜盏氏。赤盏氏等在此时也有改张氏的,等等。这些支族的改姓,使得张氏支派更加庞大,新的成员增加。
    3.台湾张姓的演变。
    台湾的张姓,组合的情形较为特殊,有所谓的“清张”、“张廖”、及“张简”之分。所谓“单张”,就是一脉相承自四千多年前得姓始祖张挥的张姓,而该省的“清张”省籍人士,大多属于著名的清河衍派,根源在遥远的河北、山东地区。
    “清张”还有一个较为特别的支派,那便是近年来一直有出色表现的台中神冈张氏。这一支张氏,是该省民间有名的“番仔驸马”张达京和土著岸里社公主所传的后裔。
    张达京是广东人,于雍正年间渡海来台,在台中地区开垦。那时台中地区还是土著的地盘,张达京为了开辟新天地,就与六个番社的士著合作,由他出资开圳,把水分给土著灌溉,土著则以土地换水,不久之后,张达京并且娶了岸里社的公主为妻,所以被称为“番仔驸马”。
    台中盆地的开发,张达京的功劳不小,由于他的开路,此后,从神冈、丰原、潭子、石冈、东势以及新庄一带,才大量出现了大陆移民的聚落。他的这番贡献,连满清皇帝都认为了不起,后来,还曾经特别把他和岸里社的头目阿穆一起召到北京面圣褒扬。
    “张廖”,则是从福建地区衍传到台湾来的,父系为张,母系为廖,他们的家族标识,也是张、廖二姓的混合——从张姓的清河郡和廖姓的武威郡,各取首字,合成为“清武堂”。
    “张简”,也是产生于宋朝时的福建,父系为简,母系为张,由于父系的祖籍是在福建上杭县太平里的洪源村,所以本省的张简氏子孙,迄今仍然以“洪源”表示自己的根源所在。
    清张、张廖和张简三支系统,组合成了目前台湾省第四大姓的张姓家族,他们虽然各有各的源流,但是在血缘方面,却毫无疑问是殊途同归,全都是五千年前黄帝轩辕氏的后裔。因此,本省的张姓,不论属于哪一个系统,早已彼此互认为一家人,不但张、廖、简三姓的联宗组织处处可见,数年前,大家还合编了一部“张廖简氏大族谱”,以最具体的方式,团结宗亲,共清本源。(未完待续)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