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

大石崇拜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大石崇拜是蜀人×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的崇拜形态,它是祖先崇拜和对祖先生存环境的崇拜相结合而形成的信仰综合体,包含着社会的和自然的两种因素。

在考古学文化上,新石器时代至青铜器时代的大石崇拜遗迹分布十分广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向南经地中海沿岸,从亚洲高加索经伊朗、印度到环太平洋地区的中国、东南亚、日本,以至太平洋岛屿和美洲大陆,多有分布。由于它以巨石建筑物如石棚、石圈、石台、石墙、石雕以及石室为特征,所以考古学上一般称之为“巨石文化”,亦即大石文化。但是应当指出,世界各地的大石文化,都程度不等地从属于所在地区的史前或青铜文化,并不是全世界所有的大石遗迹共同组成为一个单独的大石文化体系,这是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基本概念。

根据科学分类,蜀地的大石文化遗迹可分为墓石、独石、列石三类。

墓石集中分布在川西南安宁河流域,这里大量的大石墓,即属墓石之类。特点是用大石砌成墓室,顶部又覆盖以大石。大石通常重达数千斤,甚至逾万斤。川西南大石墓的年代大约在东周至西汉。

独石集中分布于成都市,主要有石笋、五丁担、石境、天涯石、地角石、支机石、五块石等。其年代,文献记为开明王朝时,但事实上应为商代以前。

列石,或称石行,亦称石阵。新都有旱八阵,双流有八阵图,新繁有飞来石,皆属此类,与×行为直接相关。

古人普遍有崇拜祖先生存环境这样一种×信仰。即使进入早期城市社会后,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存空间的变迁,生存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但仍然要以不同形式表达出对祖先生存环境的崇拜。从高地迁往低地的族类尤其如此。世界文明史上早期城市中的一些巨型建筑,如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神庙,都是以埃及人和巴比伦人祖先的生存环境山洞为原型的,本质上都是祖先崇拜和其生存环境崇拜两方面的综合。

蜀的大石崇拜发源于蚕丛氏,“蚕丛氏始居岷山石室”,石室即“累石为室”的邛笼。岷江上游的石棺葬其实也是模仿石室内建筑的墓穴。当蚕丛氏从岷江上游下迁至成都平原后,空间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虽不再居石室,但仍以不同形式的大石建筑来寄托对祖先及其生存环境的崇拜。此即古人所谓“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大石即为蜀人先祖灵魂和石砌建筑灵魂的共同载体,亦即二者相结合的物化形式。

令人感兴趣的是,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内出土一块与金、玉、铜器共生的大石,明显的是大石崇拜的遗迹。无独有偶,在岷江上游理县佳山寨石棺葬中,也出土一块不规则的梯形自然石块。两者虽然异时异地,但其大石崇拜传统如如一辙,绝非偶然。另一饶有兴味的事实是,三星堆一号坑的方向为北偏西45°,二号坑为北偏西55°,共同朝向蚕丛氏所由兴起的岷山。而同一时期成都羊子山土台大型礼仪建筑,方向也是北偏西55°,同样朝向蚕丛氏发源的岷山。这一系列现象无不显示出存在于其中的深刻的内在联系,说明其源头都在岷山,都与蚕丛氏始居岷山石室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可见,蜀国大石崇拜的祖源在岷山大石崇拜正是对蚕丛及其所居岷山石室加以顶礼膜拜的信仰综合体。由此也可看出,成都平原的大石文化遗迹,年代必在开明氏之前,是夏商时代的遗迹。

至于成都平原大石的来源,由成都平原的地理条件所决定,必不产于当地,全部从成都平原以西的邛崃山开采、运输而来。一方面说明成都平原的大石遗迹决非天然生成,另一方面则有力地证明它是×的产物,起源于蜀人根深蒂固的大石崇拜信仰传统。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