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

四川乡镇茶馆风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尽管同样都是茶馆,在四川,乡镇上的茶馆和城市中的茶馆还有所不同。解放前,越是偏僻的小镇,山高皇帝远,茶馆越具有权威性。乡镇上无官无府,袍哥大爷地头蛇就是当地土皇帝。袍哥组织的“码头”(或公口)就设在镇上热闹区的茶馆内。这些茶馆多半兼营饭馆和旅店,前店公开经营茶、洒、饭;后店暗中招纳烟、赌、娼。地头蛇们以茶馆为巢穴,摊派税款,分配壮丁,包揽拆讼,促裁纠纷……都在茶馆内进行。茶馆,实际上成了地头蛇小小王国的权力中心。

乡民之间遇有债务或人事纷争不能解决,双方当事人各约集自己亲友到茶馆“评理”,恭请镇上龙头大爷或头面人物莅场仲裁。到场的人一人泡茶一碗,双方人各说各的理,有所谓“一张桌子四支脚,说得脱来走得胶”的乡谚。如果谁家的理说亏了,就负责给清全部茶钱,赔礼认错;如果双方各有不是之处,那就两家各付茶钱一半。至于究竟谁家理亏,那就全凭评理人一句话了。

乡镇上茶馆,晚上多半还有川剧“玩友”坐唱川剧,习称“摆围鼓”。这是四川乡镇茶馆中传统的文娱活动。不化装的生、旦、净、末、丑,环绕着打小鼓(场面指挥,亦称坐桶子)的人而坐,或高腔,或胡琴,有板有眼,引吭高歌。有的只唱,有的兼施器乐演奏。一时金鼓喧阗,丝竹悠扬。茶馆成了热闹的剧场。当时的乡镇还没有电影,演戏的时间也很少,茶馆里“摆围鼓”,便成了乡民欣川剧的难得机会,因此争相前往,门庭若市。乡镇茶馆“摆围鼓”,广泛地普及了川剧。过去不少川剧名角,都是先在茶馆唱“玩友”显露头角,后来“下海”而成为名角的。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