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赣文化

赣文化

南昌书院街文化研讨会侧记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南昌有2000多年的历史,走在一条被水泥、柏油覆盖的老街小巷之中,说不定就是步某历史名人之后尘。书院街就是这样一条老街。26日,记者在南昌书院街文化研讨会上,熟悉了这条名人辈出的千年老街。

在中国教育史上,古代书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书院街的得名也与此紧密相连。南昌古代三大书院之一的豫章书院,就坐落于此(现为南昌十八中) 。时过境迁,“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书院街没了往日风流。与会代表颇有感触,他们当中很多人的童年留在了书院街,这些作家、画家、音乐家离不开书院街的熏陶,身上有着老街一砖一瓦的痕迹。浓浓的“根文化”情结,令他们对老街的现状颇为忧虑。

有代表列出书院街文化系列项目,包括举行艺术作品展、出版艺术作品集,筹拍电视连续剧《百年书院街》,还有征集街歌、形象代言人的现代包装模式等等。只是以上举措对重塑和加强书院街的文化渗透力还不够。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以前的书院街能走出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文人墨客,是因为“近朱者赤”,而现在的书院街几乎闻不到书香墨香,这一点与会代表在参观老街时已发出感叹。打造书院街的文化名片固然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环节,但让书院街重现活力,增强其文化渗透力必不可少。既然现在有这么多文化名人出自书院街,相关职能部门有没有魄力让一个民间组织参与管理这条街,他们对老街的感情、自身的文化底蕴以及多年累积的社会资源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以他们的学识,恢复设坛讲学的古风,搞一个“书院街文化名人系列讲座”,创立基金或奖学金,奖励在文学艺术等学科方面的优秀学生。这些想法并不是很成熟,城市的竞争核心在文化,而文化的核心在于传承。好比田径赛场上的接力跑,接力棒传接很有讲究。本次研讨会不是“南昌书院街研讨会”,而是“南昌书院街文化研讨会”,重点就在“文化”二字。一切围绕“文化”做文章,记者认为“街道文化”的提法很有意思,老书院街就是一条具有浓厚的“街道文化”的街道。那么,现在不是回头学老书院街是如何形成“街道文化”,记者以为这可避免舍本逐末。

书院街最宝贵的是弥漫于空气中的文化气息,当这种气息消散了,书院街也就失去了追寻和怀念的意义。书院街与这座城市的其他普通小巷一样,越来越浸染着平民居家气味。用一种气息替代另一种气味,光凭一件新衣裳的遮挡是远远不够,对于书院街而言,犹如一位深居内宅的睿智老人,自是另当别论。给老街换件新衣裳,并应该遵循它的品位,否则,不伦不类,是对一种本土文化。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