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吴地风物—无锡春节习俗撷趣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俗话说百节年为首。在江南众多的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莫过于春节了。每逢春节,从城市到水乡,到处充满着节日欢庆的气息。自古以来,从除夕到元旦,出现了一系列的喜庆活动,内容纷繁而讲究、传说悠久而有趣、气氛热烈而隆重,形成了美妙热闹的风俗画面,反映了人们祈求幸福、丰收的良好愿望。无锡作为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当然也有着它传统的过节习俗;这些习俗,有些已经不存在了,有些习俗仍然存在,但形式不一样。

无锡过去家家户户有炉灶头,灶头上供有灶神,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据说灶神要上天述职,家家户户要在这一天举行祭灶的仪式,在灶神前点上香烛,供上酒菜,还要放上一些麦芽糖。现在除少数农村还有烧柴草的灶头外,城乡居民多用煤气、液化气和天然气,不供灶神,也就不再祭灶了。除夕将到,无锡城乡居民要做团子、蒸糕;团子象征团圆,年糕象征年年高、节节高。蒸糕时不能有人窥视,否则糕粉不易发透,就要夹生--糕不熟,来年就不吉利了。当年办过丧事的人家,则不蒸糕,也不掸檐尘(无锡旧俗在十二月十七、十八要打扫卫生,叫"掸檐尘";民谚说:"十七、十八越掸越发")。除夕到来,人们在门上都贴上新春联。有的在屋檐间插上冬青、柏枝、芝麻箕等,取常青、百事如意、节节高等吉利;有的在天井庭院中堆起枯柴、麻秸、豆箕燃烧,认为越烧越发;有的用石灰在场上画米囤、弓剑、戟或元宝等,以祈求来年丰收和生活富裕。

除夕中午或晚上要祭奠祖先,俗称"桌享";但很多的人家在大年夜前几天就举行祭祖仪式,大年夜也就直接吃年夜饭了。饭菜是非常讲究的,这一天外出的人都要赶回来,实在无法回来的,家里人要在桌上放一副碗筷。当然,现在无锡人吃年夜饭许多人家不在家中,而是去饭店;往往在春节前一两个月,饭店的酒席就被预订了。

除夕晚上红烛高照,通宵不灭,俗称"守岁烛"。除夕临睡时,又要放二声或三声关门爆仗。无锡这一天晚上睡得都较早,如有孩童贪玩不肯睡时,父母常哄孩子说:"早些睡,今晚听老虫(老鼠)做亲。"

大年夜再一习俗就是,午夜(0时)寺庙敲钟108响。这一习俗至今犹存,并且通过春节晚会的传播成为大众关注的一项习俗了。这一习俗的由来已久,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朱南宫写过这样一首诗:龟山高耸接云楼,撞月钟声吼如牛;一百八声俱听到,夜行犹自不知休。

为什么要撞108响呢?有几种说法。一是说:农历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75候,加起来108。一是说,古人认为九为阳数之极,是最吉祥的数字,9*12为108,撞钟108,一年12个月都能吉祥。还有一说,佛教僧人挂的佛珠108颗,代表108位菩萨,这108位菩萨能消除人间108件烦恼事,108响是向这108位菩萨表示敬意。

无锡旧俗年初一不能烧新饭,只能吃隔夜(除夕)剩下的饭。吃饭时也不能在饭里浇汤,也禁忌吃粥,认为年初一吃了浇汤饭和粥,一年内出远门常会遇雨。年初一这一天有不能扫地的习俗,认为要扫掉财气。年初二即便扫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门,而是堆在屋角边,直到正月半才能清除掉,称为"聚财"。无锡岁朝风俗忌向人家乞火、取水,也不动剪刀,并禁止倾倒污水、粪便。

无锡地区在年初一早晨盛行吃糕丝、圆子,取团圆高升的意思;另外还要吃面,取长寿、长春之意。无锡风俗,新年中小孩来到,主人就得拿茶点糖果招待馈赠,亲友中有孩子前来拜年都要赏给压岁钱。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选在年初三;初三称为小年朝,也不能扫地、乞火、汲水、与初一风俗相同。

无锡民间过去还有一种"卖痴呆"的习俗,孩子们拿着压岁钱,在外面边跑边喊:"卖痴呆,卖痴呆!"其目的是卖去痴呆,留住伶俐。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宋代诗人范成大就有描述吴中这一习俗的《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 钝滞迎新春;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无锡过去习俗中还有烧豆箕、烧松盆等。如今,这些习俗也已经不存在了。

接(请)"路头"

无锡旧俗在春节或婚嫁喜庆时,都得接(请)"路头",春节的接(请)"路头"在正月初五。相传这一天是"路头财神"的诞辰,目的是希望受到财神爷的保佑,发财致富。

正月初五从五更开始,人们就敲锣放爆仗接路头了,以求争先得到吉利。后来越提越早,担心迟了"路头财神"被别人接去。所以到后来竟有正月初四晚上就请供路头的。有人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来描述当时人们的这种心情:"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初五的早餐一般都吃荠菜糕和面条,叫做"路头高"和"路头面"。以往商店里对正月初五办请路头就特别重视,因为商人希望发财。这一天,店主要请全体伙计吃路头酒,大家也一定都要到。在宴席上斟酒也务必要倒满,取财气满满的意思。如果店主要解雇店员,店主就在吃路头酒时做出暗示,方法就是店主向伙计夹菜时,把鸡头夹给谁,谁就心里有数这是东家要辞退自己的表示,散席后,就主动提出辞职,店主也心照不宣同意他离职。这风俗叫做"吃鸡头"。

无锡的商店大多数要吃过了路头酒以后才开始营业,下午一般提早打烊,过了正月半开始整天营业。

接(请)路头的习俗在无锡特别流行,固然是无锡工商业发达的缘故,但也有它特殊的来历。路头也称五路财神,其实原先五路并不是财神,而是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无锡抗倭牺牲的义士何五路。

春节的江南传说

关于春节的来历,在江南还流传着美妙的传说。相传远古时代,有个聪明、勤劳的青年叫万年,他靠打柴为生。由于当时节令较乱,农时不准,造成农耕失时,影响了生产。为此,万年立志把节令定准。有一次他上山打柴,坐在树下休息,从树影移动中得到启发,回家设计了测日影计天时长短的"日晷仪"。但逢到阴雨天择无日可测,于是他继续思索。后来他又看到崖上的泉水很有节奏地往下滴,便动手做了个五层漏壶,用漏水的方法来计时,慢慢地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万年带着自制的日晷仪和漏水器去见天子,向天子讲了自己多年测定的结果,说明了冬至点、日月运行的周期。天子听后,感到万年说的有道理,便把万年留下,并在天坛前筑起日晷台、漏水亭。

过了一个时候,天子派节令官阿衡去了解万年的制历情况。万年拿出自己的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荣枯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听后很嫉妒:万年把节令定准,就会得到天子的重用……于是,他收买了一个刺客去暗杀万年。

一天中午,当万年到日晷台观日影时,刺客拉弓向万年射去。只听"啊"的一声,万年应声倒下。卫士闻讯赶来,拿住刺客,扭送去见天子。天子得知暗杀万年是阿衡策划的,便将阿衡处以死刑,并亲自去看望万年。万年指着申星说:"现在申星追上了蚕白星,星家复原,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逢春。希望天子定个节吧!""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天子说。从此春节的习俗流传至今。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