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吴地风物—吴地清明习俗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每逢此时,我们吴地也有踏青、扫墓、插柳、拔河、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此情此景,在文人墨客的诗中多有展现,别具情趣。

踏青即郊游。《武林旧事》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缡,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宋人欧阳修的“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柳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的词句,宛如一幅清新又迷人的踏青风俗画。

阳春是放风筝的大好时光。放风筝,作为一种古老而有生命力的文娱形式,在古代文人笔下留下了不少诗词。《红楼梦》中的“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就很有名。清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柳绿莺啼的阳春儿童喜放风筝的情景。读罢这首诗,使人想起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名句: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感到江南风光美不胜收。

吴地古时清明节当日,许多人家的门楣上、灶头上等处,要插上柳条,清明时妇女还戴柳以作时令点缀,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说。《姑苏竹枝词》云:“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毗邻诸姐妹,一村斜插绿云翘。”清明前后,吴地正是忙农活、事蚕桑的时节,诗词也多有记述。如唐代陈润的《东都寒日》云:“江南寒日早,二月杜鹃鸣,日暖山初绿,春寒雨欲晴。浴蚕当社日,改火待清明。更喜瓜田好,令人忆邵平。”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