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文化行旅—读萧平的散文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我认识江苏省两个萧平先生。在南京的萧平先生,是个书画家,又是一个书画艺术鉴定专家;在无锡的萧平先生,也是一位书画家,不同的是他擅长雕刻。

最近,我又读到无锡萧平先生的散文,我十分欣喜。尽管我的事务仍旧繁忙,时间有限,我还是抓紧读了他的文章10多篇,字数达数万。

无锡萧平所写的散文,无一不来自鲜活的生活,真可谓是:“随手拈来,皆成文章。”他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而我也曾在无锡居住10多年;即使他去了外省外市参观游览过,而他去过的那些地方,我几乎也都去过,那么他熟悉的生活,当然我也算是比较熟悉的,因此读他的散文,便使我有一种亲切感,还使我对以往感受的生活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新的理解。

例如《阿炳的幸运》一文,便与众不同。一般人都为阿炳的早逝而惋惜,认为这是阿炳的不幸,而萧平却别开生面,挖出了阿炳是“幸运的”这一奇想。最后文章结尾,蕴意深刻,字里行间透露出无锡其他的名人如也要“幸运”,那么就希望现今的无锡文人们多动笔作宣传了。又如那篇《太湖情韵》,写了作者3次回无锡老家南方泉嶂山麓太湖边,产生的三种感受,他虽然没用太多的笔墨去写那场文革洗劫怎么破坏、损害了人民的生活,只写了 “邵宝手书的匾没有了”、“桃林仅留下三分地……”,最后又用了“我觉得冷”,这就使人感到那场洗劫令人冷彻骨髓了;同时也就比较出了童年时的美好和改革开放后现今生活的喜滋滋了。

又如他写的“茶馆”、“抽烟”、“吃粥琐话”、“童年轶事·打狼”、“驴、马、牛的故事”等,都是实话实说,有感而发,充满生活情趣。就是那篇似模仿鲁迅先生《故乡》一文的《童年轶事·子畏》,也写出了一个类似闰土又不同于“闰土”的子畏。子畏是小学校的校工,会做鸢子、灯笼,会捕鱼、捉虾,曾经送给小学生萧平一只黄头鸟;在子畏死后,已是人到中年的萧平从蜷缩在屋里的子畏之父的脸上,看到了“苍老、木讷”,“没有一丝表情”,又怎不令人心酸啊。

我在无锡萧平先生其他的一些散文中,发现他也绝不无中生有、无病呻 吟、无聊做秀;他总是以文给人一种真情实感和美好的享受。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思想获得了大大的解放,文艺界与学术界都已显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但是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也难免会有“垃圾”、“毒品”乘机而入,有些“接轨”很可能便成了“见鬼”了。而无锡的萧平先生总是坚守自己的底线,仍在追求“真、善、美”,说真话说实话,写美情写美文,这是很值得肯定的。如今后能再进一步地深化,写得更深刻、更隽美,那定会得到更多的读者欢迎的。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