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

山西民俗—饮食民俗—煮制食品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山西的煮制食品极为丰富,因其制作方便,又可汤菜结合,方便实惠,因此深受青睐。

面条类有扯面、龙须面、刀削面、转盘剔尖、刀拨面、河捞面、柳叶面、撅片、抿面、切面等。老百姓的一般饮食,隔三交五要吃顿面食,叫吃“酸咸饭”。把玉米面、江面加入榆皮面擀成面条,晋北叫“圪瘩子”,长治叫玉米面拨子,放镲板和抿床上抿成条状下火锅中叫“擦擦子”、“抿圪斗”,“抿须须”。用河捞床压制下锅谓之“喝河捞”。过去白面少,除大型节日外,只有招待贵客时才吃。所以,以白面包裹玉米面吃顿“金裹银”面条,便算上乘饭了。

山西的刀削面名扬海内外,与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削面选用瓦形钢刀。只见大师傅们托起揉好的面团,站好优美的姿势,刀舞间面条如流星落地,鱼跳龙门,削出的面条又细、又薄、又长。山西风陵渡饭店有位李子元师傅的刀削面被誉为“燕钻窝、凤脱巢”。太原钟楼街饭店的飞刀手孟玉祥师傅,二十秒能削出114刀。更有甚者,相传过去在北京比武,一位民间能手,在光头上垫一块净布,把面顶在头顶卜,双手持刀,左右开弓,快削如飞,削出的面条片片相挠,依次落入七、八步外的茶壶口中,成为京华奇谈。

山西刀削面具有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消化等特点,加之随到随削,简易方便,是深得人们喜爱的食点。

看一次拉面可以说比吃上一顿还痛快。太原的宋国胜师傅拿三斤面团在案上轻揉数下,而后抖动双臂,左通右转,转眼间面条腾空飞舞、似玉带乘风,一分多钟时间拉伸十二扣,拉出细若银丝的四千零九十二根面条,直惊得人目瞪口呆,拍案叫绝。

拉面拉七扣为大拉面,九扣以上便为龙须面。在晋南一带民间人们将和好的面条分成一二两的小块,随时拉伸入锅,宽薄软筋,称为小扯面。

把和成半流质的面团盛放在盘子里拍平均匀,一手执一铁筷,一手转动盘子,沿边剔面下锅,浇卤食之,是流行晋中、太原一带的名吃:“转盘剔尖”。

刀拨面是把和好的面压成半公分左右厚度,切成五寸宽大片,叠放四、五层,置锅过条案上,双手执对柄切刀,起刀拨面下锅,啪啪有声,刀闪面飞,甚为壮观。

除这些面条类的汤类食品外,还有很多各具特色、别有风味的手工煮食,如猫耳朵、小撅片、捻鱼、豆面流尖、拌汤、煮圪瘩。包馅煮食有饺子、馄饨等。这些又根据地方不同,或用白面、豆面,或用莜面、红面、玉米面,且又多与各种瓜菜同锅煮食,真是盛一碗饭,稀的、稠的、脆的、绵的什么都有,丰富多样。农家喜欢吃这类“混锅”饭。其吃法,一种是葱油调味炝锅,与汤面同吃;一种是面熟后再加易煮菠菜放入椒盐酱醋调味,叫“腾汤面”;再一种就是把面捞入碗中浇卤,称为干搭面;也有将煮出的面再卜油锅加菜、蛋、肉煎炒面食的,叫“炒面”。

小米稀饭、玉米圪糁稠饭、玉米面糊糊、油面茶、红豆南瓜饭、黄豆面、撒子饭、瓜菜稀饭等都是农村极普遍的辅助饭食。根据地方条件不同,随手制作,既富营养又简便适口。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