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文学文艺

文学文艺

美在檐头古瓦间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朗轩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多为土木建筑,与世界各国建筑相比其最大的迥异之处,就是在木构梁架之上铺盖瓦顶,板瓦与筒瓦相间连续扣合而成瓦垄。檐沿之筒瓦通常都具有瓦当,用以蔽护屋檐,防止风雨浸蚀和美化建筑。远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开始应用的瓦当,可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极富装饰功用的重要材料,它们就像一串串美丽的珠链横列于建筑物的檐端椽头,整齐划一、绚丽夺目。
    风雨千年,许多嵯峨富丽的宫阙楼台都伴随着社会变革的兵燹而毁弃,徒留下一片狼藉废墟。后世之人每在凭临吊古之际,偶或能够发见并拾得一片两片幸存的瓦当,这些古代遗珠以其特有的人文涵蕴传递了那过去了的时代气息,引人遐想,摄人心神,直至逐渐衍化成为众同爱藏之于屋的一种芳馨古朴的收藏品类。
    瓦当在古代中国应用很广,类型亦多。从宫殿、楼宇、庙观到民宅屋舍墙院都曾大量使用,考古发掘所获最早者为西周制品——虽然简朴但已有粗细绳纹和重环纹之装饰,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气氛更使得齐、燕、秦、楚等国遗址所存瓦当艺术风格多样化,常常令人眼目一新:瓦当图案的内容和题材既有抽象的纹饰也有人物、动物、植物,如鹿、鹳、鱼、龟、雀、雁、虫、葵、花、网、云等,直接取材自然,构图奇巧、洗练传神、变化多端。笔者曾在陕西省骊山脚下的临潼县博物馆中见到一枚直径长达61厘米的特大型瓦当,其上图纹为具有几何状的神异夔龙,对称均衡,回转得体,有动势有力度,博大雄奇,表现了秦王朝好大喜功、铺张奢侈的时风和制陶工艺之高妙。
    汉代瓦当纹饰可谓中国瓦当艺术的巅峰,当面上的动物和文字更为精妙独到:双鹤翔云、猛虎吞燕、玉兔蟾余、鸿雁高飞……以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和“长乐未央”、“千秋万岁”、“延年益寿”、“长宜子孙”等等篆书文字瓦当尤为收藏家们世代所重。隋唐时期的瓦当由于广受佛教东传的影响,以“莲花纹”为主要兼有佛像、龙形、兽面、忍冬纹等少量应用,而文字瓦当则寥若晨星,这便是当时思想意识与艺术表现在佛教文化左右下形成的整齐划一格局化的结果。
    在此之后,宋、元、明、清诸朝的瓦当纹饰虽然亦有一定的发展和变化,但由于一些美术人士、收藏人士因“曾见沧海难谓水”的习惯心理影响,往往被目为“不足为道”而遭受普遍忽视。这些时期的瓦当图纹之兽面、花草、文字常常仅只当作出土考据的参考物证,而未被美术界、收藏家和研究者所器重,这不能不说是美术界、收藏界中的一个自入迷茫所致的长期偏误。各朝各代都有各自的文化、各自的艺术,在某一时期内侧重于某一方面,忽略了另外某些方面那是很正常的,但并不就此表明那些被忽略的方面即无可观、即无可研、即无可爱、可收藏之必要,更何况瓦当艺术原本就是集绘画、工艺、雕刻于一体的美妙艺术呢。
    单以“兽面”瓦当为例,从西汉之际首次出现一直应用到现代今天的仿古建筑上面,它的衍续使用不能不说是一个旷久不衰的成功。它既有直径阔达16厘米者又有缩减至5、6厘米者,其造形粗看似乎一致,实则各朝各代各地各处尽存差异:有的是浅浮雕,有的是中浮雕,有的是高浮雕;有的面相猛厉狰狞,有的面相平和宁静,有的面相质朴含蓄;有的设计精到巧妙,有的制工敷衍粗糙,有的很具高超艺术创造力,有的则被赋予了某种时代精神或性格气度。笔者收有两块外形完整的高浮雕兽面瓦当:其一为宋元时期者,直径10厘米,当面兽形似狮,耸耳扬鬣,双目圆睁,呲牙咧嘴,显示出一种彪悍雄猛,更为显著的是它的鼻孔怒张,斜翘上倾,当其置于庙宇檐间时,香客游人仰首而观,自会感受到一种威严赫赫的气势,体现了当时设计者对于空间位置的构思考虑和艺术处理的匠心独运;另一系明清之物,直径12.5厘米,当面上的图案与其称之为兽不若视之为人——虽则大样上仍沿袭兽面,留有上耸的双耳和面颊须毛(两侧还各有一粒乳钉凸起),但已仅仅作为装饰而已,其口型已然大大缩小,上獠牙消退并成为下唇边的齿状点缀,居中的鼻头造型也不再似其它的兽面那样宽阔肥园,而是径如人类之鼻子平直挺立,双睛虽则圆锐凸瞪(并且较一般者为高),但其眉毛纹路俨然如同人类一样呈弓状弯曲,殆无兽类之可怖,独现人面之状态,更还由于该瓦当充分利用了高浮雕效果,使得人类五官状态特征十分明显。这枚瓦当可视作中国古建筑兽面瓦当向人面瓦当变异过渡时的一个典范,直与古埃及狮身人面像似有异曲同工的美术造型艺术效果。
    瓦当艺术是古代建筑美术设计与生产工艺相结合的装饰艺术,是历代劳动人民运用聪明才智而把美学观念融汇于实用化的产物。有人说:建筑是凝固了的音乐,那么,瓦当就是中国古建筑群落里不可缺少的音符。瓦当的外貌虽则古朴简拙,但它对文物考古、古代建筑、文字演变、金石书法、雕刻绘画、工艺美术、装饰造型诸方面都具有显见的直接作用和参考价值。特别是它那独特的艺术品位与魅力,更使困狭在现代工业社会环境中,备受喧嚣噪音和各种污染以及人际竞争磨擦所嘈扰的人们倍感温馨与宽慰,它是泥土与火的合成,它是久远的文化沉淀,它的内涵深厚沉郁,外形质朴纯正,吸引了愈来愈多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的青睐与追求,其市场身价也正在与日俱增。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