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傈僳族民族渊源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勤劳、勇敢的傈僳族是我国各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在公元1~3世纪期间,傈僳族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部落和统一的部落组织,而是处于分散形态的大小不等的部落的发展阶段。

从傈僳族语言系属和地理分布情况来考察,较明显地说明它属于氐羌的后裔,其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彝语支,是古代“乌蛮”的一支。从时间上看,它是唐代时期乌蛮的组成部分。因此,有关历史文献常常把这个时期的傈僳族彝族、纳西族(摩梭)并称为“东蛮”、“东乌蛮”等。这里的“乌”字本身含有黑色的意思,彝语里原为“诺”,古代“若水”为黑水。当时,雅砻江称诺矣江,金沙江称泸水,澜沧江称兰津,怒江称诺江,都是“黑水”的意思。这种命名来源于秘书工作古氐羌族群居于这几条江沿岸。据傈僳族老你说,世世代代口传,他们祖先住在澜沧江以东的“诺易比”两岸,“易比”指金沙江水,泸水的“泸”实为“诺”字,不过是汉字记傈、彝语的异字而已。从地理分布和神话传说、风习分析,古代的彝族、傈僳族原属一个族源,后来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才逐渐分化为不同部落集团,形成单一的民族。这个总是可以从历史文献中加以印证。唐樊绰的《蛮书》卷四名类第四记载“栗粟两姓蛮”,这是有关傈僳族名称在史册上最早的记载。到了明清时期史籍中有栗蛮、施蛮、顺蛮、长裤蛮、卢蛮、栗些、力些、僳苏、力此力、此力此夕、僳僌等多种同音异写。

公元8世纪中叶,傈僳族处在“勿邓”、“两林”、“丰巴”三个强大的乌蛮部落的统治下,没有形成统一的部落组织。12世纪以后,先后受元代丽江路军民总管府、明代丽江土知府木氏的统治。14世纪后,傈僳族人民在头人木必扒的率领下,渡过澜沧江,翻过碧罗雪山,迁到怒江地区。这是傈僳族最早以四川进入云南怒江地区的时间。在17-19世纪的200多年间,傈僳族人民不堪忍受清王朝大民族主义的压迫,被迫多次迁徙。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光绪三十年(公元1894年)这三次大规模的迁徙,大批傈僳族往西、往南等方向迁移到澜沧江、怒江、德宏、临沧、耿马、禄劝、大姚等地,使傈僳族居住区域不断扩大,形成现在的分布状况。傈僳族虽然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迁徙,但他们一直保留着民族特点和民族传统习俗。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