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侗乡大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大歌,侗语称为gallaox或galmags,是大型之歌的意思,又含有古老之意,它是侗族诗歌里的精粹。从文学方面来看,传统大歌多系一些长篇的抒发男女爱慕之情的抒情歌或展示故事情节的叙事歌或劝人为善的说理歌,内容极其丰富。它揭示了古代侗族社会生活的面貌,反映了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人民思想感情的特征,赞善贬恶的道德品质,追求幸福自由的理想。同时,它保留了侗族古代诗歌体裁形式的特征和极其精炼、,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

从音乐方面看,在音乐上形成了多种结构形式与表现手法。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在集体性的歌唱中产生了应用多声部来表现内容的手法,它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民间最完善的一种民间合唱形式;大歌属支声复调音乐范畴,演唱形式是领唱与众唱相结合,分高、低声两部。主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与一般以上声部为主旋律的合唱规律相反。行家们评论侗族大歌的音乐"和声完美,歌音洪亮,气势磅磁,豁达开朗。"在这一带的侗族村寨中存在着民间传统的集体歌唱习俗和歌队组织(或称歌班)。

传统的歌队是以房族为基本单位而组成的。一个大房族可以单独组成歌队,彼此有血亲关系的房族可以多房族组成一支歌队。活动地点以房族聚会的主要场所——鼓楼为中心。歌队的组成是具有婚姻集团性质的,因而一般只有未婚青年才能参加。歌队中按性别分为男班和女班;其中又按年龄大小,划分为大班、中班和小班。传统习俗,孩子们长到十来岁就开始把他们组成歌班(小班),开始学歌。到了十五六岁左右可以随大班参加社交活动,并继续学歌,这就是中班了。到了十七八岁后就是独立的大班了。只有大班才能接待外寨来访的歌班,可以按习惯外出游访、传歌、赛歌、学歌。当歌班中绝大部分主要成员结婚之后,歌班便自然瓦解,下一班又升了上来,一代一代往下传。

至于歌班的人数无具体规定;要视其房族青年人多寡而定,少的三五人,最多的达二十余人。有时一种临时性的组合也可多至五六十人。歌队都有年岁较大的歌师来管理和负责教习。他们都热心于本民族的文化事业,年轻时都是村寨里著名的歌手。歌师是歌队的主心骨,可称是侗寨里最有学问、最有名望的人物。歌队中要选拔出领唱和唱高音部的歌手。高音侗语叫seitgal或sohseit、sohpangp,意为雄声、雄音、高音。唱高音的人从小就开始培养,一般同时培养三人。但在演唱中则不论歌队有多少人,唱高音的只有一人,或者三人轮流担任。其他成员唱低音部,侗语称为meixgal或soxmeix、sohtaemk,意译为母声、母音、低音。高音在歌班中通常亦有领队的自然领袖的作用,因此一般又称高音者为"歌头"。大歌的正式演唱场面是比较隆重的,通常都在外寨的歌队来访时,由主寨歌队邀请对方夜间进鼓楼演唱。如果对方是男性歌队,由主寨女性歌队接待。如果对方是女性歌队,则由主寨男性歌队接待。同性歌队习惯上是不互相邀请的。

当夜幕来临时,双方歌队就进人鼓楼,在专设的长凳上对面排坐着,高音坐在歌队中间。全寨老少围在歌队的周围。对唱开始时,首先由主队唱《迎客歌》,客队回唱《赞鼓楼》。当这两首寒喧性质的礼节歌唱完后,才进行正式的大歌对唱。一般先由女方起头,男方回答。这样一首首地唱下去,兴浓的可以通宵达旦,对唱至第二天黎明方散。

大歌的命名,有的以歌词中的一句命名,如《十九岁时才知珍惜十八岁》,有的以音乐旋律传来的地方命名,如《三龙歌》、《高增歌》,有的以歌中主人翁的名字命名,如《金汉之歌》、《元东之歌》,有的冠以昆虫鸟兽或季节时令的名称,如《蝉歌》、《三月歌》;有的以某一类型的人物的通称为名,如:《父母歌》、《单身歌》等。侗家大歌这颗明珠,不仅蜚声国内,而且扬名国外。国际声乐专家当德尔先生慕名来到贵州,亲自来鉴赏侗族大歌,并且决定将其推荐到巴黎秋季艺术节。1986年10月,由九名侗族姑娘组成的黔东南州歌舞团侗族大歌合唱团,应法国巴黎艺术节的邀请,在巴黎演出,受到许多报刊和专家的盛赞。法国《世界报》以"迷人的侗族复调歌曲吸引了西方观众"为标题,称之为"金秋艺术节的重要发现和成就之一"。《解放报》把侗族大歌誉为"最有魅力的复调音乐。"执行主席马格乐维特说:"在东方一个仅百余万人的少数民族能够创造和流传这样古老纯正、如此闪光的艺术,在世界实为少见,它不仅受到法国观众的喜爱,而且全世界人民也都会喜爱的。"艺术节顾问路易斯o当德尔在一篇专题论文中说:"这是对一个长期没有文字的民族发展自己文化的补偿;侗族是音乐的民族,侗乡是音乐的海洋"。等等。侗族大歌博得了西方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