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文选>> 毛泽东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六卷: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六

繁体中文】  作者:毛泽东   发布:2011年07月0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六、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一)在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战线上,都要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

1、“进行一切社会关系的根本改造”的提法原则上对。第79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过渡时期要进行一切社会关系的根本改造,消灭旧的资本主义的基础,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基础,保证社会主义胜利所必需的生产力的发展。在同私有制传统势力和资产阶级影响的斗争中,要以社会主义的精神改造小资产阶级群众和全体人民.

毛主席评论说,在过渡时期中,要“进行一切社会关系的根本改造”,这个提法原则上对。所谓一切社会关系,应该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的关系。

2、在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战线上,都要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第121,122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在过渡时期的经济生活的一切领域中,都按照“谁战胜谁”的原则展开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斗争。

毛主席评论说,这里只说经济生活的一切领域中展开谁战胜谁的斗争,这是很不完全的。我们的提法是,在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战线上,都要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

3、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非常重要的。第719页

教科书说(第三十五章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没有敌对的阶级,所有劳动者都愿意建成共产主义,所以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是不需要通过社会革命来实现的。

毛主席评论说,搞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也是不知道怎样革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资产阶级右派的猖狂进攻,使我们搞出了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这个提法。现在看来,这方面的革命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还有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1、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还有革命。第341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四章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不会弄到发生经济危机、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这类冲突的地步。这些矛盾是发展中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逐步过渡的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充分认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国家,依靠群众——共产主义建设者的积极活动,能够及时克服产生的矛盾,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没有力图保存腐朽的经济关系的阶级,对社会发展进行着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领导。

毛主席评论说,社会主义制度下,虽然没有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但是还有革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也是革命。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革命,从共产主义的这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也是革命。共产主义一定会有很多的阶段,因此也一定会有很多的革命。

这里说依靠群众的“积极活动”来克服矛盾。应该认识到,所谓“积极活动”,包含着复杂的斗争。要对各种错误的倾向展开批评和斗争。

2、社会主义社会的“既得利益集团”问题值得注意。第276,277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三章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由于全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于1936年,通过了新的苏联宪法,从立法上,把社会主义的原则和基础巩固下来。这个宪法不仅在形式上把公民的权利固定下来,而且把重点转到从实际上来保证这些权利。社会主义在苏联的胜利创造了保证劳动者实际享受各种权利的牢固的经济基础。

毛主席评论说,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即使消灭了旧的剥削阶级,资产阶级影响还会长期存在,阶级意识形态还会长期存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这就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问题。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但有机会他们是要猖狂进攻的。第289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三章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巧妙地运用了国内现有的通过广泛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作为过渡措施,并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联盟,来实行和平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的客观可能性。

毛主席评论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已经基本完成,但是有机会他们还是要猖狂进攻的。一九五七年资产阶级右派进攻被我们打退了。

4、对资产阶级的影响批判得愈彻底,就愈能使人民群众从它的威胁束缚下解放出来。第718页

教科书说(第三十五章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没有敌对的阶级,所有劳动者都愿意建成共产主义,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是不需要通过社会革命来实现的。

毛主席评论说,重要的问题,是要把社会主义革命搞彻底,坚持反对资产阶级影响的斗争。一九五七年的斗争,一九五九年的斗争,都是整风反右,都是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我们对资产阶级的影响、资产阶级的残余势力,批判得愈彻底,就愈能使人民群众从它的威胁束缚下解放出来。

5、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性矛盾,如果双方处理得当,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矛盾。第122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过渡时期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国家实行限制、排挤、最后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政策。在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反对反抗社会主义建设的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是合乎规律的。

毛主席评论说,中国的经验,在无产阶级力量强大、有广大农民援助的条件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性矛盾,如果双方处理得当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矛盾。

6、我们提出对资产阶级分子进行改造的任务,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整个世界观。第122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根据一个国家的具体条件,工人阶级可以吸收某一部分资产阶级参加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乃至国家管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情形就是这样。

毛主席评论说,教科书说,我们吸收资产阶级分子来参加企业的管理和国家的管理,可以这样说。但是,我们同时提出对资产阶级分子进行改造的任务,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整个世界观,或者改变他们在个别问题上的个别观点。教科书却不提对资产阶级分子和知识分子改造。

7、我们这里还有敌对势力。教科书对于合作化以后的农村,不讲人民内部矛盾。第237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二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实行全盘集体化的头几年,集体农庄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组织上经济上巩固集体农庄,加强党和国家对集体农庄的领导,肃清钻入集体农庄、力图从内部摧毁集体农庄的敌对的富农分子。

毛主席评论说,我们这里还有敌对势力,在农村,就是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和一部分坚决反对公社化的富裕中农。在河北省,有百分之十五的队,被这些富裕中农和坏分子所掌握。不过我们还是把这些富裕中农当做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

教科书对于合作化以后农村情况的叙述,不讲富裕阶层的问题,不讲人民内部矛盾,例如,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矛盾,积累和消费的矛盾,等等。

8、社会主义社会先进的人忠心耿耿,落后的人为名为利。第341页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二十四章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矛盾的性质的观点时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先进的人对集体事业忠心耿耿,勤勤恳恳,朝气勃勃;落后的人为名为利,为私为己,暮气沉沉。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每个时期都会有一部分人力求保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我国农村中的富裕中农,在许多问题上都有他们自己的观点,因此他们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并且其中有一部分人对这些变化进行抵抗。甚至在技术问题上也有斗争,广东在农村同富裕中农展开农业“八字宪法”的辩论,就是证明。

9、不能说社会主义制度下所有成员都“极其关心”生产的发展。第456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七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劳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体力劳动者和企业领导人员是统一的生产集体的成员,他们都极其关心生产的发展和改进。由此就产生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旨在不断改进生产的创造性的合作。

毛主席评论说,不能说社会主义制度下所有的成员都“极其关心”生产的发展和改进。事实上是有不少人“极其关心”自己的卢布。

1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不断发展的。第216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二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大工业消灭着资本主义因素,而小农经济却经常地和大量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

毛主席评论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也需要不断解决。某一种生产关系这个时候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过一个时候就不适合了。例如,我国全国一完成高级合作化,当时每个专区、每个县就出现了小社并大社的问题。

11、八大一次会议政治决议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不对。第121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过渡时期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毛主席评论说,这一段里关于过渡时期经济的基本矛盾的提法,是对的。我们在一九五六年八大第一次会议的政治决议中说,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提法不对。半年以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突出起来,我们很多同志就觉悟了,并且采取了正确的办法解决这个矛盾。

12、政权先进和经济落后的矛盾不是国内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第175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大工业——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苏维埃政权初期,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权和落后的技术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毛主席评论说,同外国来比,政权是先进的,经济是落后的,我国现在也有这种矛盾。但这种矛盾,不是国内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三)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仍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教科书说(第二十三章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根本就没有阶级对抗和民族对抗,它的特点是团结一致,十分稳定。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在苏联的统治地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上政治上的一致、各族人民的友谊、苏维埃爱国主义这些强大的社会发展动力赖以发挥的经济基础。而这些动力又反过来给予经济很大的影响,加速经济的发展。

毛主席评论说,这一段只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是“团结一致,十分稳定”,不说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说精神上政治上的一致,是社会主义国家强大的社会发展动力,不说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样一来,矛盾的普遍性这个规律,在他们那里被否定了,辩证法在他们那里就中断了。没有矛盾就没有运动。社会总是运动发展的。在社会主义时代,矛盾仍然是社会运动发展的动力。因为不一致,才有团结的任务,才需要为团结而斗争。如果总是十分一致,那还有什么必要不断进行团结的工作呢?第273页

(四)彻底批判资产阶级,使人民群众从它的影响束缚下解放出来

1、彻底消灭资产阶级的影响甚至需要半个世纪。第97页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问题的观点时说,我们的经验证明,改造是不容易的,不经过反复多次的斗争,都是不能改造好的。彻底消灭资产阶级残余势力和他们的影响,至少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甚至需要半个世纪。

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意识中的资本主义残余尚未完全克服。第429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七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劳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意识中的资本主义残余尚未彻底克服,劳动尚未成为社会一切成员的生活的第一需要。绝大多数工作者忠实地履行自己对社会的义务,在劳动中表现出积极的创造性,但同时也有一些工作者不老老实实地对待自己的义务,破坏劳动纪律。

毛主席评论说,这里说在社会主义阶段,“劳动尚未成为社会一切成员的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里的“一切成员”讲得太笼统了。列宁也是社会成员之一,能够说劳动没有成为他生活的第一需要吗?

这一段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两部分人:极大多数人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有一些工作者却不老实地对待自己的义务。这个分析是对的。但是要使一部不老实对待自己义务的人转变过来,也不能光靠物质刺激,还必须经过批评教育,提高他们的觉悟。

教科书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意识中的资本主义残余尚未完全克服。这么多年了,老是不“克”,怎么能“服”呢?

(五)改造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1、改造知识分子的世界观的问题,是一个极大的问题。第120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过渡时期的基本阶级是工人阶级和农民。工人阶级在尽量扩大工人和农民的新知识分子的队伍时,也努力吸收旧知识分子,包括资产阶级专家在内,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毛主席评论说,这一段讲了培养工农自己的知识分子,吸收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没讲对知识分子的改造。

不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需要改造,就是工农出身的知识分子因为在各方面受资产阶级的影响,也需要进行改造。文艺界的一些人,当了作家以后,大反 社会主义,就是证明。在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改造知识分子的世界观的问题,是一个极大的问题。他们不重视这个问题,他们对资产阶级的一些旧东西采取迁就的态度,当然是不对的。

2、知识分子世界观的问题常常表现在对知识的看法上。第122页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关于在过渡时期工人阶级吸收部分资产阶级参加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乃至国家管理问题的观点时说,在知识分子中,世界观的问题常常表现在对知识的看法上,究竟知识是公有的,还是私有的?有些人在有了知识以后,就待价而沽,没有高价钱就不出卖。他们只专不红,说党是外行,不能领导内行。搞电影的说党不能领导电影,搞歌舞的说党不能领导歌舞,搞原子能的说党不能领导原子能科学事业,总之,说党不能领导一切。

3、美国不少搞文化的人,干的是反共。第688页

教科书说(第三十四章社会主义再生产和国民收入),苏联非生产部门的工作者有60%以上是在科学、文化和保健部门工作。而美国在文化和保健方面工作的人,不到非生产部门的工作者的1/5。

毛主席评论说,美国不少搞文化的人,干的是反共。对于苏联在科学、文化和保健部门工作的人,也要看看他们站在什么立场,干些什么事。

(六)教育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二十三章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关于教育问题的观点时说,这一段只是讲了社会主义建设同文化革命的联系,讲了结束有产阶级对教育和文化的垄断,但是没有明确讲教育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第300页

(七)逐步改造农民的世界观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问题的观点时说,在农村来说,基本社有制实现了,社有进一步变成国有了,全国布满了新的城市和工业,全国的交通运输都现代化了,经济情况真正全面改变了,农民的世界观才能够逐步地以至完全地改变过来。第97页

(八)使我们的人民进步起来

1、把我们的国家搞强大起来,使我们的人民进步起来。第434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七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劳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规律),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建成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条件。列宁写道:“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资本主义造成了在农奴制度下所没有过的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可以被彻底战胜,而且一定会被彻底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造成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

毛主席评论说,苏联的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现在还没有超过美国,我们则差得更远。人口虽多,但是劳动生产率远远比不上人家,还要继续紧张地努力若干年,分几个阶段,把我们的国家搞强大起来,使我们的人民进步起来。

2、我们要用辩证唯物论教育全体人民,改变各种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第300页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二十三章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关于社会主义文化教育问题的观点时说,辩证唯物论不是小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我们要用这种世界观教育全体人民,首先是劳动农民,改变各种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3、我们的干部子弟要完全靠自己。第202、742页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大工业——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关于各人民民主国家中落后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问题的观点时说,我很担心我们的干部子弟,他们没有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优越感。要教育他们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三十五章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善于提高工人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问题的观点时说,社会主义社会里,情况不同了。可是我们还要看到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社会里的高薪阶层是有危险性的,也就是他们的知识虽然多些,文化虽然高些,然而同工人、农民比较起来,他们同样是愚蠢些。我们的干部子弟,一般的说来,就不如非干部子弟。他们的架子很大,优越感很强,可是没有生产经验,没有社会经验。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警惕,如果我们及早注意,是可以解决的。

4、要破除迷信。第718,719页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三十五章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的观点时说,我们要破除各种各样的迷信,其中包括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迷信,例如对“马钢宪法”(乌拉尔地区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基地的企业管理办法)之类的迷信。

5、许多问题的解决光靠法律不行。第334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四章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所以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这些矛盾在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有意识、有计划地领导共产主义建议的过程中,逐步获得解决。

毛主席评论说,这几句话说得很空,不能解决问题。像我们这样的国家,人民内部的矛盾,如果不是一两年整一次风,是永远也得不到解决的。许多问题的解决,光靠法律不行。法律是死的条文,是谁也不怕的。大字报一贴,群众一批评,会上一斗争,比什么法律都有效。

6、社会主义时期的思想改造是长期的,但每一次思想改造运动总有个“边”,不能没完没了。第259页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二十三章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关于彻底巩固集体农庄制度的观点时说,社会主义时期的思想改造是长期的。但是就每一次思想改造运动来说,总是有个开始,有个结束,就是说,总有个“边”,不能没完没了。例如我们的这次全党整风,干部中的反右倾斗争,争取在一九五九年年底以前基本上完成。这也是“边”。我们在改造思想方面,进展很快。有些人跟不上运动的发展,这是不可避免的。经过批判,他们中的大多数又可能重新转变为左派。而这次斗争的左派中,也可能将来有些人会变成右派。就整个思想改造的战线来说,我们有不断的量变,也有不断的部分质变。总有一天资本主义的思想影响完全肃清了,这种思想改造的质变也就完成了。那个时候,又会开始新的基础上的量变过程和部分质变过程。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