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励志创业>> 精英思维

精英思维

实践科学发展观 做好煤炭产业大文章

以稿换稿】  作者:秘书   发布:2006年04月09日   阅读:

 
    我们是伴随着国家“八五”、“九五”重点工程准格尔煤田、万家寨水利枢纽等大项目的大开发、大建设,发展和建设起来的资源型、能源型工业旗。以2003年为例,全年原煤产量3806万吨,煤炭企业工业增加值达到19.1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0.11%,占到GDP的33.6%,煤炭企业完成税收3.29亿元,占到财政总收入的46.8%;煤转化企业(发电、炼焦)工业增加值达到6.45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0.3%,占到GDP的11.3%,煤转化企业完成税收1.31亿元,占到财政总收入的18.6%。可以看出,煤炭行业及其延伸产业占到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0.41%,占到GDP的44.9%,占到财政总收入的65.4%,煤炭产业已经成为准旗经济发展的牢固支柱和财源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也看出,来自原煤生产企业所做的贡献大,煤转化企业占的份额小。
    目前,准旗的煤炭企业已由关井压产前的570多座降到208座,经过技改扩能,煤炭产量虽有大幅度提升,但单井产量普遍不高,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以下的有131座,9—15万吨的有55座,15—30万吨的有18座,30万吨以上的有4座(包括准能露天矿)。由于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准旗煤炭工业普遍处于“一小二少”和“三多四低”的怪圈状态中。即:矿井规模普遍小、企业收益和矿工收入少,安全隐患多,矿点分布多,管理难题多,产业集中度低,机械化采煤程度低,资源回收率低,劳动生产率低。如何尽快走出这个怪圈,在目前煤炭产业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大好形势下,抢抓机遇,持续快速发展,这既是聚焦煤炭产业的热点,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各种经济尤其是资源型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煤炭作为准旗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对旗域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但是作为资源型经济,产业如果持续靠卖资源换取短期增长发展下去,在今后不长的时间内经济就会出现严重滑坡的危机。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对准旗来讲,就是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合理保护煤炭资源,科学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实现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好煤炭产业大文章,最终体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煤炭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全旗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现阶段,应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开采
    一是要改革采煤方法,依靠现代化综采机械设备,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要效益,改变过去数量速度型为质量效益型。目前,伊泰集团、伊东集团和满世集团现正着手引进综采放顶和残留煤柱回收等综采技术,届时煤矿生产能力将得到成倍的提高,回采率将由现在的平均不足20%(东部区回采率8%—13%,西部区最高33%),提高到65%到75%。相随因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收益和职工的收入也都相应会有大幅度地提高。同时,安全生产状况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二是要实施扶优扶强、扶大并小的战略,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整合煤炭资源和煤炭企业。组建一批年产100万吨以上的煤炭大企业集团和年产60万吨以上的中型煤炭企业,将年产9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改组改造为年产30万吨以上的中型煤矿企业,适应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的需求。三是新开矿井必须上综采技术,走一条科学化引导、现代化开采、规模化发展、法制化管理的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科学转化
    变煤炭这个支柱产业为母体产业,走“能源—环保—材料”的新型产业发展路子,千方百计提高煤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一是大力发展“大煤电、大煤化、大载能”产业。目前煤炭在准旗境内转化不到20%,主要集中在发电、焦化、高载能等几个产业。今年预计全旗煤炭产量达到4500万吨,按20%就地转化只有900万吨,有3600万吨需外运输出,再加上超载,实际外运的量要大得多。因此,我们要设法延长煤炭产业链,使煤炭加工转化率逐步达到40%以上。二是聘请知名专家教授帮助我们研究煤炭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特别是针对准旗东部长焰煤所含的特殊矿物质,开发利用电厂粉煤灰直接生产硅铝等新产品,变废为宝。三是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整合西部区焦化厂,将现在所有的企业全部集中到宏锦煤转化基地,统一回收煤气作为二次能源进行再利用;对现在已建成的沙圪堵开发区、常胜和榆树湾高载能产品生产基地内的所有企业,全部上环保设备,排放达标;逐步取缔土窑烧制白灰,改用先进的立式环保生产技术生产。四是设立全旗煤炭加工转化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将旗内所有煤炭企业联合起来,依托科研院所的技术,企业入股运作,共担风险,共享成果。总之,我们要在大力发展“四大”产业的基础上,将准旗的整体产业发展提升到“能源—环保—材料”这个平台上,围绕这条产业链来优化产业结构。
    三、科学管理
    现在因煤矿征地拆迁、水、粉尘污染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越来越多,核心的问题是农民与工业化的距离越来越远,由于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出现了心理上的不平衡。因此,改变煤炭企业原始粗放经营为文明生产,达到“企业得利、财政增收、农民长期受益”的目标,已经迫在眉睫。一是要创新机制,提高矿区农民参与煤矿建设的组织化程度。对于符合企业用工条件、遵守劳动纪律的当地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企业应优先安排就业。以村或社为单位,由当地乡镇政府组织农民参与煤矿入股,参与利润分配,全民受益;或者是组织农民入股购买生产机械,按劳务收入参与分红,这样可大大降低农民因购车所带来的隐性损失,农民既可得利,又支持企业生产,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农民与企业的距离,可使大批农民长期附着在企业这个载体上,得到实惠。二是加大对农民劳动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水平。从今年开始准旗政府要拿钱培训18—35岁男性驾驶员6000名。同时,政府要针对不同企业的用工需求,分类进行定向培训,为企业适时输送符合条件的技工,加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力度,使农民逐步变为产业工人。三是要强化管理,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社会主义某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现在看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作用,即政策推动,优化环境和加大投入。对于旗某地来说,主要是前两个因素。我们现在拟引进的十几个电源点建设项目,政府均承诺给予匹配煤田,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大的优惠。比如匹配储量1亿吨的煤田,按现价吨煤净利润10元计算,给企业让利就是10亿元。因此,对于那些只签订协议而迟迟不动工建设的项目,要限期将匹配的煤田收回。优化环境方面,今年我们以BOT方式启动了4条路,按某场化运作方式启动了工业用水源地建设、某镇和新区建设,协调电力部门启动了输变电工程建设,基础建设的配套服务与工业发展同步进行。强化管理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管理,今年我们通过协会运作、配额生产、统一价格、一致对外等措施的运行,煤炭价格普遍提高,企业提高了收益,财政增加了收入。同时改革了煤炭行业税费征收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为下一步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是游离于企业的外部管理,应将目前上路的交警、路政、运管、煤管等路上管理,关口前移到井口,这样既能从源头上彻底治理超载的问题,又能杜绝马路腐败现象的产生。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