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问题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稿换稿 】 作者:陈樟文 发布:2016年09月16日 阅读: 次
什么叫“问题”?毛主席曾鲜明地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要把问题解决好,就要增强问题意识,敢于直面问题,勇于研究对策,善于化解矛盾,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既体现为直接面对工作中的困难、现实中的矛盾和群众中的不满,也体现为完成任务时看到差距、取得成绩时想到不足、受到赞扬时保持清醒。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问题意识。
1.强化问题意识,是一种胆量与勇气。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问题总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然而在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受“家丑不可外扬”“报喜不报忧”“多栽花少栽刺”等思想影响,不愿自觉揭示问题;有的人习惯于“原来都是这样干的”“人家都是这样做的”“书本上都是这样写的”,不愿深入探讨问题;有的人自我感觉良好,满脑子“莺歌燕舞”“形势大好”,排斥问题,掩饰矛盾。出现这些现象,源自他们没有足够的胆量和勇气去面对问题。相反,问题意识强的人,必定敢于向陋习挑战,向传统挑战,向自我挑战,必能做到识短不怕丑、揭短不怕痛、治短不犹豫。
2.强化问题意识,是一种清醒与自觉。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而留的,问题是给有头脑、有警觉的人提出的。问题意识说到底是一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发现问题不是自我否定和自我抹黑,而是自我警醒和自我鞭策。强化问题意识,有助于保持政治觉悟清醒和方向清晰,有助于从隐患中研判方向、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从机遇中预估风险,有助于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个别问题变成普遍问题、简单问题变成复杂问题。
3.强化问题意识,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任其职,就要尽其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有的人之所以问题意识弱,之所以喜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敢于担责的精神。实际上,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问题。敢于担当的人,会把不断寻找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工作的原动力。
4.强化问题意识,是一种能力与素质。恩格斯曾这样赞扬黑格尔:“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伟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成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没有解决这个任务,这没有多大关系,他的划时代的功绩是提出了这个任务。”恩格斯的思维方法启示我们,能提出问题,特别是“第一次”提出问题,不论他解决与否,都是了不起的,甚至是“划时代的功绩”,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水平的表现。问题意识直接反映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强,其能力水平必然高。
深入查找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以优良的作风、科学的方法、细致的工作去查找存在的问题,认识问题的本质,剖析问题的根源。
1.态度要端正。态度端正与否,对查找问题至关重要。查找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其过程、方法、结果都会不同。如果出于公心,就会以自我解剖的精神和敢于揭短亮丑的勇气,认真、负责地摆问题,对事不对人,这样,问题就会查得深入、全面。如果出于私心,就会出现走过场、报喜藏忧、弄虚作假等现象,最终害人害己。因此,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一定要端正态度,具有对单位、对他人、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精神。
2.问题要找准。所谓找准问题,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善于抓根本、抓关键,处理好问题的真与假、主与次、重与轻、急与缓、难与易等诸方面的关系。如何找准问题?一要正确界定。研究清楚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二要联系实际。既要联系理论实际,又要联系工作实际。三要集中民智。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入手,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批评,防止用微观问题代替宏观问题,用表面问题代替深层问题,用别人问题代替自身问题。四要讲究方法。把个人查、群众提、领导点、同志帮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解剖自己不怕严,听取意见不怕刺,亮出问题不怕丑,触及灵魂不怕痛的态度,切实找准问题,抓出实效。
3.原因要研透。问题找准后还要分析原因。分析原因可采用5W1H分析法。5W1H分析法是对选定的项目从原因(Why)、对象(What)、地点(Where)、时间(When)、人员(Who)、方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以会议低效问题为例试作分析:(1)What,会议低效有什么特征,是时间太长,还是议而不决,还是陪会人员太多?(2)Why,会议为什么会低效,为什么会议要开这么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3)Where,会议为什么要放在这里开,换个地方行不行?(4)When,会议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开,能不能改在其他时间?(5)Who,会议由谁主持,有哪些人参加,是否可以由其他人主持、参加?(6)How,会议为什么用这种方式来开,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有效解决问题
问题的价值在于解决。发现问题是前提,研究问题是关键,解决问题是目标。
1.勤于作调查,主动找办法。毛主席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有两条:一是了解情况,二是制定政策。前者就是调查研究,后者就是解决问题。前者是前提、基础,后者是目的、归宿。如果不作调查研究,便无从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看材料、听汇报、作指示,就永远听不到真话,永远掌握不了实情,也永远发现不了问题,更谈不上制定办法、解决问题了。只有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以扎实的作风抓调研、以精准的调研谋决策、以科学的决策保落实,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因此,一定要把调查研究的过程作为提高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的过程,带着问题下去,带着解决问题的诚意下去,真正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制定办法、在一线解决问题。
2.方法多一个,困难少一堆。方法总比困难多。方法越多,困难就会越少。在IBM公司,所有管理人员的桌上都摆着一块金属板,上面写着“Think” (想)。这是IBM的创始人华特森的创举。有一天,华特森一大早就组织召开销售会议,分析市场面临的困难,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与会人员纷纷提出了一些办法,但会议一直进行到下午还没有获得最有效的办法,气氛非常沉闷。这时,华特森站起来,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Think”,然后对大家说:“我们缺少的是对每一个问题充分地去思考,要记住,我们都是靠思考赚得薪水的。”从此,“Think”成为IBM公司所有管理人员的座右铭。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办法是想出来的。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养成多思多想的习惯,带着思考去工作,在思考中找方法,采取不同思维方式提出多种备选方案,寻求最佳办法。
3.问题会变化,方法要更新。随着形势的变迁,问题也会发生变化。过去是主要问题,现在可能成为次要问题;过去是外部问题,现在可能成为内部问题;过去是简单问题,现在可能成为复杂问题;过去是个性问题,现在可能成为共性问题。因此,在解决问题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问题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随机应变。特别是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一些复杂问题,不能光靠老经验、老办法、老套路,而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善于见微知著、动态思考,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分析和把握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努力用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来源:秘书杂志(微信mishuzazhi)】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