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政务性工作>> 参谋咨询

参谋咨询

官员说话之道:念稿子还是动脑子?

以稿换稿 】  作者:佚名   发布:2017年08月07日   阅读:

今日,《人民日报》刊文《讲话岂可“到此一游”》批部分领导开会讲话应付差事,无异于到此一游,直指官员讲话中的种种问题。掩卷而思,话风连着文风、反映作风,没有灵魂的讲话到底反映了怎样的作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曾多次提出改会风、改文风,开会“不念稿子”。王岐山曾引用一段丘吉尔的话来解读脱稿讲话:“如果给我5分钟,我提前一周准备;如果是20分钟,我提前两天;如果是1小时,我随时可以讲。”

 

现状

近年来,中央大力倡导短、实、新文风,各类会议上的讲话也愈加出彩。在一些会场,与会人员甚至表示“不怕过饭点”“一遍听不够”。这缕新风,令人倍感清爽。

然而,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时还是会听到讲话“多余”“没用”之类的议论。

有的会议,人虽到齐了,听者却心不在焉。一些参会者甚至积累了“经验”,专门准备一些材料打印出来,以供听讲话时打发时间。应当看到,受文山会海影响,一些人潜意识里一概认为开会多余、讲话没用,这种态度需要纠正。

但毋庸讳言,现实中仍存在不少走偏、走形的讲话,落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影响了开会的实效,这些“没有灵魂”的讲话,主要有以下三个类型:

 

刷存在

许多会议,“部门”讲了“分管”讲,“分管”讲了“主管”讲。要“表示重视”“露个脸儿”的人多了,即便讲话内容掰得再开,也难免让人觉得冗余。

有的干部咋写就咋念,会前连讲稿都懒得看一遍,只是让工作人员给生僻字注上音,直接摆到座位上。这种纯粹为应付差事、刷存在感的讲话,无异于刻上“某某到此一游”,实际效用可想而知。

文抄公

不论什么场合,一些领导干部都喜欢东拉西扯,云里雾里、天花乱坠,自以为很有高度、很显阅历,实则都是拷贝粘贴而来。这种讲话,既无属于自己的真知灼见,又无推进工作的真招实策。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般道理、面上情况讲得再多,如果不问百姓怎么想、不管庄稼怎么种,又有何针对性可言?如果讲话类似考试题型一般,习惯于套用“万能句式”,那么自然会流失听众。

开中药铺

全篇尽是一二三,似乎方方面面都点到了、要点都没拉下,实质上哪个方面也没讲透,哪一点也没让人记住。一些讲话句子磨得很工整,文字抠得很干净,但充斥着生硬难懂的概念,尽是似通非通的四六句。

结果,水分挤掉了,味道也挤没了。讲话不是写骈文,应尽可能多些实话白话,不能一概文绉绉。否则,话说完了也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问题

那是不是领导“讲话稿”没有存在的必要?

在一些重大的、正式的会议场合,事先准备好讲话稿,并且讲话稿是经过充分讨论和集体研究决定的,这类讲话稿照念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有些干部不论何种会议场合,不论参会者是谁,有会必讲话,讲话比念稿,稿子内容不但长而且空,结果台上讲的口干舌燥,台下睡倒一片。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

还有一类的爱端架子,故作高深、咬文嚼字,一句话能讲清楚的事,也要整出个五六点,三五个排比句,拖沓冗长,废话连篇。

这些行为既坏了文风会风作风,又影响自身形象。

对领导干部来说,在严肃的会议场合讲虚浮表面、空洞无用的话,就是有害。古人说,“笔威于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短短两年多时间,就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620多万册。这本著作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圈粉”无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丰富的治理思想、精妙的治理智慧,能给人以深刻启发。

事实上,一个人如果只求做官、不想做事,只动嘴念稿、不动脑思考,是永远也写不出、讲不出精彩内容的。

哲人有言,“言语是人类所使用的最有效果的药方”。无论何时何地,为用而讲、讲必有用,才能听之者众、闻之者然。

 

解决

那么,领导干部讲话怎样才能做到“平易近人”?让我们来看看总书记是怎么讲话的——

习近平指出,改进文风,在三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很重要。

一是短。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坚持内容决定形式,宜短则短,宜长则长。

二是实。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

三是新。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有新思路、新举措、新语言,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

 

拉近与听者的距离

领导讲话开篇时,可以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有意识地讲些和主题没有太大关系的话,比如谈共同经历、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等,就可以很好地帮助领导找到与听者的交集。

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考察调研时,首站前往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1969年1月,他曾以知青身份在此劳动过。面对前来欢迎他的群众,习近平说,“当年乡亲们教我生活、教我干活,使我受益匪浅。我那时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后来都学会了,擀面条、蒸团子、腌酸菜,样样都行。那个酸菜很久不吃还挺想的。”这一系列话语,说的是习近平与当地乡亲们当年的共同经历,让周围群众听后倍感熟悉和亲切。

还有一例。在坦桑尼亚演讲时,习近平讲了一对中国年轻人如何热爱非洲的故事;在讲到中非关系和中非人民越走越近时,他列举了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一事,以寻常百姓生活的共同点,瞬间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领导讲话一般都要从大处着眼,体现思想的高屋建瓴。但“大”和“高”不是说大话空话,而是要有大的目标、高的立意。

同时要注意:大处着眼,还要从小处着手。领导讲话要寻找小的切入口。否则,当领导在台上讲话时,下面的人坐在那里,心里就会想:“领导讲的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因此,领导在讲大目标、大方向时,要结合实际和具体工作,告诉下属或群众“这个目标和方向,和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关系”、“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路径和方法是什么”。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道,“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他还说,“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总书记的论述,从人皆有之的“梦”入手,让老百姓对抽象的民族使命有了具体的“代入感”。朴实无华的话语,阐明了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宏大命题。

 

把自己“摆”进去

有些领导一开口讲话,就给人“端着”的感觉,令听者觉得有“隔膜”。其实,大可不必如此。领导讲话可以主动放下身段,并善于把自己“摆”进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实感受与下属或群众沟通交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样才能让人信服。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与206名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结合上世纪80年代担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亲身经历,习近平说道,“当县委书记时年轻想办好事,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地干,因而差不多一个月得大病一场”。习近平讲述,后来他感觉到这样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就摆顺心态。“内在有激情,但是还要从容不迫。”习近平回忆说,当时得知一句话,“你手里攥着千头万绪,攥着一千个线头,但是一个针眼一次只能穿过一条线”,这句话让他想明白了,此后一天做到晚上12点,就不做了睡大觉,第二天重新来过。习近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年轻人干事业要有激情,但也要从容不迫。人民网微博发布这条消息后,网友一片点赞。

 

善于用问题开刀

领导讲话要有针对性,就要善于用问题开刀。这就是所谓的“问题导向”。

工作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领导讲话不能“和稀泥”,不能为了求太平而文过饰非,一定要将问题点出来,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针对党员干部的“本领恐慌”问题,习近平就在2013年3月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语重心长地说:“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讲话直指当下党员干部“本领恐慌”的现状和表现形式。

针对当前的反腐败斗争现状,习近平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就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党内如果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政治生态必然会受到污染。因此,必须做到有腐必反、除恶务尽。”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习近平用自然生态的“山清水秀”来形容党的政治生态,要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清除各类“污染源”。讲话不回避矛盾问题,不隔靴抓痒隔山打牛,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和警戒。

此外,以问题开刀,要有理有据地摆事实、讲道理,以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存在的问题;讲问题的时候,还要和大家一起分析、寻找问题症结所在,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才更有说服力,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有互动、有回应

领导参加会议发表讲话前,一般都有其他人员先做发言。领导在认真聆听其他人员发言的同时,最好能与发言者有所互动; 如果是正式发言,当中不便插话,最好也能在最后讲话时有所回应。这样,讲话起到的效果更佳。

比如,2015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往年一样,参加了上海代表团审议。当天正值元宵节,一开始,总书记就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并通过大家向上海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节日问候和良好祝愿。审议开始后,部分代表先后发言,总书记边听边记,不时与大家讨论交流。

在谈到医患纠纷时,贾伟平代表推荐了东方卫视最近热播的纪实真人秀《急诊室故事》。当看到坐在对面的总书记频频点头,贾伟平说道,“总书记,我准备了一个U盘,你可以抽空看下这档节目。”总书记微笑着表示认同,“我刚想问你有没有U盘,抽空一定看看。”在与朱雪芹交流时,总书记又问:“你老家是在哪里?”听到朱雪芹已经在上海奋斗了20多年,总书记点头肯定……最后,总书记还风趣地说,“今天是元宵节,不能拖得太晚!祝大家节日快乐、阖家幸福!”两个半小时审议中,总书记与发言代表亲切讨论、交流观点,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

【来源:人民日报 解放日报】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