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政务性工作>> 综合协调

综合协调

跟“两会”新闻发言人学“讲故事”技巧

以稿换稿 】  作者:政文   发布:2016年06月30日   阅读:

正所谓,“讲好故事,事半功倍”。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要求,“讲述好中国故事”,并且,他本身就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了良好示范。近几年全国两会上,不管是吕新华、傅莹还是王国庆,也都有“以故事带动问题”的鲜明风格。在此,带大家学学两会新闻发言人的“讲故事”技巧。

技巧一:直面问题,一针刺破

记者提问:怎样让每个人都能讲好中国故事呢?

王国庆回答:我想起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在当今美国的汉学研究领域里面是赫赫有名的,但是很少人知道东亚系的前身其实是由一名华人劳工建议并且捐款建立的,这是美国大学里面的第一个中文系,当然他的捐款肯定不够了。据记载这是110多年前的事儿,这名华工的英文名字是“Dean Lung”(丁龙)。为什么他要提议呢?他说为了让美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就是为了这一点他把差不多一生的积蓄——12000美元都捐给了哥伦比亚大学,要求在该校设立汉学教育,这个故事令我很感动。时至今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特别是发展、变化中的中国,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点评

道理说上千遍,不如一个故事。王国庆运用一个中国人以实际行动向国外展示中国形象的故事,来回答“讲好中国故事”的提问。试想,还有什么比一针刺破更为直接?这里尽显了发言人的深厚知识储备,也说明要想让人懂你,转换话语体系、转换表述方式尤为重要。

技巧二:典型举例,以点带面

记者提问:对于贫困地区尤其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全国政协能够发挥哪些作用?

王国庆回答:不知道各位是否听说过“包虫病”?这是一种在我国部分高寒、干旱、少雨农牧区比较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因为患病感染率、致死率都比较高,所以被称为“虫癌”。这种病也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有一些家庭因为有人患了这种病而致贫、返贫。去年全国政协就包虫病防治组织委员到青海、四川、新疆、宁夏四个省区进行调研。委员们深入到牧区,和牧民同吃同饮,到家里、到医院看望病人,当地的干部群众都十分感动。只有通过这种深入的调研,所以他们才能摸到实实在在的情况。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调研回来以后提出的意见建议,国家卫计委、科技部已将包虫病防治列入国家重大计划,并启动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这说明,人民政协在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大有可为。

点评

做了什么,能做什么,如果不熟悉本职工作,肯定回答不上来。王国庆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轻松地例举出政协委员们的行动及其成效,能针对一个专题问题,讲述出典型的案例故事。这其中,既能看出政协委员们的参政议政积极性,也能让更多人对政协工作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作用,保有更大的信心。一个故事,以点带面,这何尝不是双赢?

技巧三:引证权威,再现场景

记者提问:在新一届政协当中,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方面有哪些新的思路和举措?

吕新华回答:人民政协的首要职能就是政治协商,所以我们有几个会议大家是知道的,那就是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等协商的形式。除了这个以外,我们有四个平台,在这里我说一个小的故事,本次大会主席团会议主持人俞正声先生有一次找我谈话,他说,你对我们政协四个协商平台应该是知道的吧?我当时说了三个,有一个怎么都想不起来,这四个平台是什么呢?是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我们努力把政治协商纳入了决策的程序,五年来开展了各类协商活动有420多次。

点评

有些中央领导的声音,我们未必知道,一经披露也会记忆深刻。吕新华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点,引证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的一次谈话,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权威性,而且让听众更深切感受到中央领导对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视。同时,把谈话的工作场景用平实的语言讲出来,如同场景再现,说者回味悠长,听者印象深刻。谁还能说这种故事没有说服力呢?

技巧四:以已代人,现身说法

记者提问:您认为新环保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全国人大会有什么措施保障环保法的实施?

傅莹回答:大家可能都注意到,近几天天气都比较好,今天早晨我拉开窗帘,看到蓝天白云,真是心里头充满了感动。但是我记得年轻的时候,在X劳动,每天都是蓝天白云,但是那时候好像就不怎么注意到,那时候好像每天惦记的就是怎么能吃饱饭。现在生活是改善了,我们国家可以说是以超快的速度进入工业化,同时我们也几乎是以超快的速度造成了我们环境的透支。现在环境问题已经成了社会上最关注的一件大事了,人民群众关心,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可以说这一段时间是出重手在治理环境问题。我们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四次审议,出台了新环保法,这个环保法被称之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是“有牙齿”的环保法,对污染是“零容忍”,而且惩治措施也是非常严格的。

点评

傅莹就是这样柔中带刚。同在一片蓝天下,谁人不受雾霾苦?当她用“早晨我拉开窗帘”“心里头充满了感动”“我记得年轻的时候”等表述时,犹如一阵清风徐来,新闻发言人与记者之间不再隔着讲台,也不再隔着职务之别,俨然邻家朋友的闲聊,轻松之中把问题与举措一一呈现。既肯定了几十年的发展成就,也不回避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既表明了“空气面前人人平等”,也强调了治理污染务必从严的决心。这种“以己代人,现身说法”的讲故事能力,听者也会“心里头感动”。

技巧五:设身处地,“问者”自悟

记者提问:政治体制改革的内涵是什么?全国人大作为一个重要的国家机构,在使用一些透明、问责等做法制度化方面,可以做哪些具体的事情,才能更好地治理中国这样一个复杂的、迅速变化的国家?

傅莹回答:你一定注意到在中国上上下下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对进一步扩大开放有着广泛的共识,有这样一个政治共识。我走过很多国家,也比较注意观察其他国家的情况,像中国这样三十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推进改革,确实是很少见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的法宝,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成绩。

你肯定还记得刚来中国的时候,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我们还是短缺经济,还用粮票,吃饭曾经困扰了我们这个国家多少代人。但是现在我们超越了这个层面。这次召开大会,你可以看一下网上大家关心的问题、代表提出的问题,是一个更高层面的追求、需求。比如希望有更加公平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希望老人、病人有更好的照顾,希望有更好的生态环境,希望有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另外很重要的是希望政府更加高效、更加廉洁。

点评

面对一名熟悉的记者朋友,面对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如何把握好尺度,如何不绕开问题,考验着发言人的智慧。傅莹就能用自己的经历带你看看中外对比,“不要总拿中国说事”;能让“问者”自己去体会在中国的变化,“总不能过分自我怀疑”。显然,一名优秀的新闻发言人应当有这样的能力,即:再敏感的问题,无非都需要说清楚一个朴素的道理,回答的人积极面对,也让提问者细细体会,换位思考并不难。

【来源:人民日报政文】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