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政务性工作>> 综合协调

综合协调

重温“官话革命”:让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充满彩色!

以稿换稿 】  作者:刘章箭   发布:2016年08月09日   阅读:

编者按  近日,江苏《新华日报》推出笔名“辛苏”的几篇文章,受到很多关注和好评,除了观点的深刻犀利外,通篇没有空话、套话、官话,都是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信”的语言,这也是受到热捧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政府要甘于做推进经济发展的‘店小二’”“多一些‘长’出来的地标”,等等。这让小编想起多年前江苏苏北某县一位官员大力推行的以“官话革命”为突破点的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不仅在当地形成了一片“清风”,也在网上掀起了一股旋风,相关做法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转载。现将当年的新闻与相关材料整理与网友分享。

 

《中国青年报》这样说

江苏睢宁行政改革杜绝说官话 "解决不了"成禁忌语

“官话”、“套话”是一些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一堵无形的墙。自成一体的官方话语体系很难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更难让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如此,这套话语体系也让一些参加会议的干部感到“很痛苦”。

工作名称大白话,压缩会议时间,江苏睢宁发起的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是对“官话、套话、大话、废话”的一次大胆挑战。改革以连续下发红头文件的形式进行制度化推动,在国内极为罕见。

目前,这项改革仍在探索当中,但所取得的效果,已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想。

从2008年开始,江苏睢宁发起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拿会议和干部讲话“开刀”。长期以来,睢宁县的会议大多冗长沉闷,效率低下,干部讲话中充斥着“套话、废话”。

“讲套话、废话没有风险”,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说。“但这种做法反映了干部在回避责任,使职能部门工作效率低下,可称之为"正确的废话",睢宁对此的态度就两个字——"打住"!”

前不久,睢宁发布《关于会议讲话强制终止制度的意见》,这是该县发起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开始后,第五次出台相关红头文件。

 

会场里的革命

长期以来,对于睢宁县的干部而言,开会是件很考验“功夫”的事。“一个人就能说一个半小时,讲得大家都到外边去抽烟、聊天。”

“很多人都练出来了,屁股坐得住,但就算这样,也有实在撑不住的时候。”一位干部回忆,在2002年的一次干部动员大会上,当时的县委书记从上午8点一直讲到下午两点多,“他实在太能讲了,光开场白就讲了40分钟。我们实在扛不住,饿极了,中午大家就轮流从后门悄悄跑出去吃拉面。”

睢宁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赵李引用两个来自互联网的资料对此进行批评:一是中国官员讲话频率最高的12个词,分别为“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重要讲话、严肃处理、有效措施、不尽如人意、一定的、基本上、阶段性成果、力度、负增长、工作需要”;二是一位网民所列的官话套话:“开会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效率没有不显著的;人心没有不振奋的……”

“这些官话、套话疏远了我们和人民群众的距离,以至让人民群众感到厌烦,成为网民的笑柄。”赵李说。

“大家很厌烦听那样的讲话,但自己讲的时候,有时也是那样,又让别人烦。”一位干部说,这种现象也不是只有睢宁有,各地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

从一年多以前开始,随着一项改革的提出和实施,在睢宁的各个会场上,传统的“套路”开始发生改变。

在随后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中,会议和干部讲话被强制要求“减肥”,干部讲话超出规定的时间将被强制终止;各级各类文件的字数,也有了明确规定。

强制性措施起到了明显效果。冗长沉闷的会议越来越少,“不说废话,不浪费时间”的会议越来越多。

在县里,年度和半年度经济工作会议是比较重要的例行会议,“以前一开就是一天半,领导最起码每人说三四个小时,有时候用一天时间讨论,最后全是废话;现在比较重要的会,开会时间也不到半天。”参加过多次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位县发改委干部对这种变化感受明显。

2009年9月25日,睢宁组织了一次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动员会,会议本身就体现了改革的要求。包括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在内的全县所有职能部门和各乡镇负责人几乎都到齐了,前后十多位领导和干部发言,会议一共才进行了70多分钟。

在这次会议上,每位干部发言不得超过6分钟,每个上台的人开始发言后,会场大屏幕就开始倒计时。其中,王集镇党委书记陈良的发言因超时被强行终止。

“原来开会,手机乱响,有时都得拍桌子。现在的会,干部都很认真,不是纪律要求高了,而是会上"干货"多了,怕漏掉。”王天琦说,现在开会只有两点要求:一是“捞干的”;二是对于“只推磨不出糊子”,就是没有实质内容的讲话,要求立刻停止,不再浪费大家的时间。

2009年7月18日,睢宁县举行“突破睢宁”战略和县委权力公开运行制度探索报告会,王天琦有一段开场白:今天上午这场报告会,只需要大家认真听、认真领会就可以了,不是安排任务,不需要大家像平时开工作会一样一、二、三、四记下来。如果大家坐累了,可以仰在椅背上闭目养神听,只要不打呼噜就行。

“整场报告会没有一个睡觉的,也没有手机响,大家听得都很认真。”县委和县政府督察室主任彭燕说,“内容虽不是安排任务,但都是跟工作密切相关的。”

王天琦说,改革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简单说就是三个方面:话怎么说、会怎么开和事怎么办。“话怎么说”,就是指要讲有用的,说爱听的。讲有用的,就是让人在最短时间内知道你的意图重点、目标方法、路径措施;说爱听的,就是一些会议,比如庆祝活动,领导到会主要体现礼仪,这时要说对大家心情有好处的话,增加干部的魅力。

“会怎么开”,就是指除了要时间短、发言废话少外,还要“开放、互动”,根据会议的不同性质,有的对党内开放,有的对社会开放。

在9月25日的这次动员会上,县委领导现场拟了6个不同的问题,分别写在6张纸条上,然后请嘉宾任意抽取6位参会干部的名字,上台随机抽取问题进行回答。

此时,会场上气氛显得很活跃。一位参会干部说,有点担心自己被抽上,遇到棘手的问题,或许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尴尬,但也觉得“这样挺有意思,对提高水平有帮助”。

目前,在睢宁,县委常委会、全委会已实现全程电视和网络直播,并且每次会议都专门设一个小时的时间,让干部和群众现场互动,任何人可以现场提问。这在国内非常罕见。

“党内质询,党外提问,这对干部能力是一种考验。搞好了,干部魅力就上去了;搞不好,这个干部的威信会一落千丈,就下去了。干部敢这样做,是需要底气的,不但语言表达要好,还需要廉洁自律,操守比较好。”王天琦说。

 

63句禁忌语言

与“话怎么说”、“会怎么开”相比,“事怎么办”则反映了行政行为的改变。对此,睢宁县县长王军用12个字进行概括:按规矩、凭良心、讲诚信、高效率。

王军说,要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多干暖民心的事,多办利民生的事,多办惠及长远的事。

在睢城镇城东村,有一座架设在小延河上的桥。2003年下半年,这座桥倒塌了。由于村里经济状况不好,一直没有修,经常有车栽到桥下。村里一连打了几次报告,也没有解决。

2008年年底的一次会上,城东村村民魏为正现场向领导提出这个问题,几天后,就有相关部门派人到现场考察。今年3月,正式开始动工;8月,这座桥就修好了。

“这个桥比以前的还大,还好。”魏为正说,最近一两年来,明显感觉县里的官跟群众说大道理、大政策的少了,都说具体的事情,而且说到做到,不说大话。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睢宁群众上访之风很盛,县政府大门被堵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次睢宁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使信访工作“直接受益”。“事怎么办”在信访工作中收到了超出预料的效果。

睢宁县信访局副局长王耀先说,以前,上访群众一般情绪容易激动,一些矛盾被激化,跟干部的说话和处理方式有很大关系。结果,睢宁信访量居高不下,群众甚至围堵政府大门。

王耀先说,近两年,县委、县政府对信访工作提出要求,对信访工作中的干部语言和办理方式制定了标准,接访干部与群众交流时,很少再出现“野蛮”、“冷淡”的情况。

睢宁县信访局内部有一个小册子,是县委、县政府要求制定执行的。在这本小册子上,除了“处理信访事项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文明用语”外,还有一项“禁忌语言”,一共有63句话,是严禁接访干部对群众说的:“不知道,你问我,我问谁”、“你快点,我还有事”、“我的态度就这样,你能怎样”、“你愿意上哪告,就上哪告”、“我解决不了,愿意找谁找谁去”、“谁说的你找谁”、“等你把文件看懂了再来办理”、“就这么处理,告哪也没用”……

“为什么一部分干部不敢担当?比如接待来访,有的干部说的话让来访者半天听不懂,模棱两可,含含糊糊。这就是这些干部说的话不符合人性特点,不符合生活规律,不符合工作需要。”王耀先说。

事实上,王天琦每次接访的情景,也对其他干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21岁的王秀婷是睢宁县姚集镇马营村村民,母亲早年离家出走,父亲带着她们姊妹三个和大伯的一个遗孤一起生活。2008年4月,王秀婷的父亲被查出患了白血病,这个家庭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无奈之下,去年7月,王秀婷到县政府上访,遇到了正在接访的王天琦。

“他坐在那里很和气,一点都没觉得他是那么大的官。”王秀婷说,王天琦管她叫“秀婷”,感觉很亲切,先是询问她家的情况,然后说“你还这么小,让你承受这么多压力,不公平”,并鼓励她“坚持下去”。

后来,县民政局、慈善会分别对王秀婷给予了经济上的帮助。王秀婷父亲的治疗费用也可以在医保框架内报销,大伯的遗孤被定为“五保”,由政府供养。

这次改革的推行,让睢宁在两年多时间里摘掉了“睢人好讼”的历史帽子。

 

大白话的工作名称,另类的招商会

在这场改革的影响下,睢宁与政府工作有关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着变化,出现了许多颇具特色的表述和社会动员方式。

2008年,睢宁开展了一次“城区排水整治工程”。这个工作名称被王天琦“毙掉”了,后来被改为“今年家里不进水”。

“"城区排水整治工程"是原来的名称,老百姓听着别扭不说,关键是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工程,他们对这件事就会不关心,不关心就谈不上对政府工作的支持。改成"今年家里不进水"这个名称,好懂多了,与群众的日常生活也紧密多了。”王天琦说。

同时兼任睢宁县委宣传部长的赵李说,行政语言改革有三大特色:一是好听,二是好记,三是好用。“好听,就是要让群众爱听,讲群众听得懂的话,让我们的语言体现民生(声)。比如现在动不动就说什么"健康工程"、"健康计划",我县进行的一次全县范围的体检就叫"政府出钱我体检"。好记,就是让我们的语言高度浓缩,琅琅上口,像"今天,睢宁再一次出发"就展现了广大干部群众寻求突破的强大决心。好用,就是让我们的语言有执行力,比如"我们的城市像花园"。这些语言看似主题语,实则是工作部署和效果评估。”

睢宁经济长期落后,招商引资是一项重要工作。最近一年多来,睢宁在外地的招商会“不走正道”,令人耳目一新。

今年6月,睢宁在台州的一次招商引资会,名叫“共创事业行动会”。县纪委书记唐健参与组织了那次活动,他说被邀请的客人一拿到请帖,就有了一份好感。

在这个“共创事业行动会”上,第一个讲话的是睢宁人朱雪琴,3个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之一。她的出现让大家眼前一亮,因为一般先讲话的都是县长、部门负责人或书记。

朱雪琴讲了不到5分钟,讲自己的经历,讲家乡如何好。“这传递出什么信息呢?”唐健说,“说明这个地方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这对招商引资太重要了。”

接下来是看一个小学生的录像片,叫“有个大项目才有完整的家”,催人泪下。大意是,爸爸外出打工,他是留守儿童,他希望建成一批大项目,爸爸就不用外出打工了。

唐健说:“先让他们心动,再让他们感动,然后才是县长出场。”

接下来,主办方又放了一段严管干部的资料片。大家一看当地政风这么好,软环境这么好,都很有信心。

最后出场的是王天琦,只说了5分钟,题目很简单,“用心,用力”,意思也很简单,“用心为你着想,用力为你服务”。

睢宁的“花样百出”,也带来了直接的效果。2008年年底,睢宁真正结束了没有工业产业的历史。全国民营前100强的一家家电企业,从签订合同到建成投产只用了97天,投资达4亿元,今年二期工程又追加了4亿元。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国很多地区经济都受到影响,睢宁却逆势增长,财政收入增幅每个月都保持在40%以上,在江苏省排入前5名。

 

用制度破除八股

一年多来,睢宁已出台《关于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5份红头文件,明确这项改革旨在提倡领导破除八股,讲耳目一新的话;去除官气,讲贴老百姓心窝的话;抛弃“正确的废话”,讲实际有用的话。

《意见》规定各级领导要“自由发挥”,在调研、检查、考察会议上,原则上只作口头讲话;要讲短话,设定讲话时限:大型综合性会议主题报告不超过1小时,专题会议主要领导讲话不超过40分钟,大会发言不超过5分钟,并对超时讲话实行强行终止。

现在,睢宁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会议室里,都增设了电子计时器,以提醒发言者注意时间。

此外,各级各类文件也被强制要求“减肥”。在《关于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的通知》中,对文件、简报、信息的字数进行了明确限定。县委、县政府印发的普发性文件不超过4000字;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普发性文件不超过3000字;部门印发的文字材料不超过2000字。县委、县政府上报信息一般不超过1500字,部门上报信息不超过1000字。

此次改革中,网络受到了前所为有的重视。

王天琦任县委书记后不久,他发现在网上许多人对县里的各方面工作提出批评,有人甚至“骂娘”,但得不到回复。

有一位昵称为“阿甘1218”的网友,不断批评睢宁县的领导,一些领导被“骂急了”,商议“是否对此人进行调查”。

当时,王天琦认为应该进行沟通。于是县委派人通过网络、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与“阿甘1218”进行沟通,听取对方对政府工作的意见、想法和不满。此后,每次在网上遇到关于睢宁县的热点问题,县委都派人跟这位网友沟通。

结果,在了解了睢宁县委、县政府所做的工作,亲历了许多事情的解决后,“阿甘1218”从“攻击手”变成了“保安员”。他在网上看到对睢宁的一些批评和攻击,如果是不合理的,“阿甘1218”会首先站出来跟别人理论。

“阿甘1218”也一直在关注睢宁的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他认为,大话、假话、套话、空话让人疲惫,“睢宁现在搞的,很有意义”。他建议:除了时间、字数要求外,可大力培养氛围,如干部开会、讲话的内容紧紧围绕“怎么解决问题”这样的核心,即使有人想说废话也不行。

一次开会,有一名干部现场向王天琦提问,说现在网络太热闹了,对官员的批评很多,大家都说是因为县委书记重视,网络才这么热闹的,结果弄得很多官员不敢做事,对此应该怎么解决?

王天琦回答说:“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网络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这一点已经不可改变。现在最需要加强的,是掌握、引导网络的能力。”

王天琦认为,执政党要有信心、有能力引领潮流,在网络上与群众沟通,行政语言风格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要用网络语言跟网民交流。打官腔、说套话,会引起大家对政府和干部的反感。”

今年春节后,睢宁出台《关于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单位确定一名领导班子主要成员担任网络发言人,并采用实名制注册登录。对于网络上涉及该单位的帖子,网络发言人要在48小时内回复。

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如果讲话僵化,执政党就会失去活力

此次睢宁发起的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总推手是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他曾因铁腕严管干部而被称为“睢宁的仇和”。日前,王天琦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您最开始有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的想法是在什么时候,是否针对某种现象?

王天琦:确定这个名称和大的课题,是在做书记以后。但是,感觉要对各级官员说话和行为的方式进行改革,起源就早了,那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我给一位县领导做秘书,负责文稿撰写,其中有一个工作要求,就是讲话稿写好后,领导在台上讲话时,我们要到台下去,和其他干部一起听,听取干部们的意见,然后再完善讲话稿。

有一次,我给领导写了一个讲话稿。会后,我就去问几位干部,觉得领导这次讲话讲得怎么样,有一个干部说,哎呀,你以为我们真听呀,根本就没往脑子里去,每次开会我们都知道你们讲什么。这个细节,当时让我很受刺激。

那时,官员就已经形成了“讲话模式”:第一段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第二段是明确目标,落实措施;第三段是加强领导。无非是这些内容,所以就有了后来漯河指导开封这样的事情。

不过那个时候,没有力量去改变,但作为一粒改革的种子,已经在我心里萌芽。将来我要做领导的话,一定不能这么讲话。

记者:干部这种讲话模式,反映出什么问题?

王天琦:看上去是个讲话,实际上反映的是执政党的活力问题。如果我们都刻意地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就像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我们的政党就会失去活力。政党没有活力,政党僵化了,执政能力怎么强化,执政能力如何体现?

现在,有一些网站,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公文范本,只要把模块复制下来,把自己的内容填进去,就是一个讲话。这类网站实际上是对官员僵化的“讲话模式”的一种讽刺。

与时俱进的提法非常好,但有些人为什么不愿意改?原因很简单,一是老做法没有风险,二是老做法回避了责任。慢慢地,干部就有了暮气。

记者:睢宁这两年严管干部影响很大,还成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试点县。行政语言改革,是否能对权力公开起到推动作用?

王天琦: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这是大趋势。但是,老百姓认可不认可?如果你公开出来的东西,大家都看不懂、听不懂,要么老百姓更加不信任你,要么就不参与,疏远你。

所以,要做到权力公开透明,就要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让老百姓信服,信服就是信了才能服,老百姓才能跟党走。

对官员真正可靠的监督是社会监督,而要强化社会监督,必须以一种让群众能接受的方式,让群众有兴趣参与到工作中来,参与到党组织的决策中来。所以,权力公开透明,必须同行政语言、行为体系结合在一起。

记者:行政语言改革是否考虑了不同的时代特征?

王天琦:这就得涉及执政党的动员方式了,从组织动员向社会动员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组织体系非常严密,无论做什么事情,通过我们的组织体系去动员就可以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组织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很多任务通过组织动员已经没有效果了。

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的改革,就是化有形为无形,有形就是组织体系,无形就是社会动员能力,能够把我们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灵活、自然的方式,渗透到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中去。

 

让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充满彩色

——睢宁县如何摆脱“文山会海”的情况介绍

目前,一些领导把开会当成包医百病的法宝,把讲话当成领导特有的待遇。一个电话、一个传真可以解决的事情,偏要让各单位集中起来开会;几句话、几分钟可以说得清楚的事情,偏要夸夸其谈,扯上半天,以致于“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台下听得昏昏欲睡”。“文山会海”的泛滥成灾,既耗费了各级官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损害了我们党的形象,成为当前行政运行中的一大顽疾。为此,我们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牢牢把握“管用有效”的原则,以“行政语言与行政行为改革”为有效抓手,大力度改进文风、会风,让行政语言与行政行为充满色彩,实现党的长期执政、永续执政。

一、改革行政语言——讲有用的、说爱听的

传统的文风大多局限于八股,局限于“三段论”,“长、空、假”的现象比较突出,缺乏穿透力、感染力,往往“参加会议昏昏入睡,结束会议不知其味”,老百姓不想听、不愿听、听不懂,也不信。为此,我们从改进文风入手,推进行政语言改革,改变领导讲话方式,坚持“讲有用的,说爱听的”。今年5月19日,《人民日报》以“江苏睢宁县力推行政语言改革 一切从‘不说官话’开始”为题,刊发睢宁做法,介绍睢宁行政语言改革经验,之后被多家主流媒体转载。

出台《关于会议讲话强制终止制度的意见》,实行限时发言。不许干部讲官话、空话、套话,规定所有领导的讲话,不能穿衣戴帽,必须言之有物。对会议讲话规定时间限定,超过时间的将被会议主持人强制终止。原则上大型综合性会议主报告不得超过1小时;专题会议,主要领导讲话不得超过40分钟,分管领导不得超过20分钟;大会发言不得超过5分钟,如需延长讲话(发言)时间,应在会议开始前和会务组联系,由会务组按照实际情况报经领导批准后予以适当延长。

出台《关于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的通知》,严格限制文件字数。对文件、简报、信息的字数进行明确限定。县委、县政府印发的普发性文件不超过4000字;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普发性文件不超过3000字;部门印发的文字材料不超过2000字。县委、县政府上报信息一般不超过1500字,部门上报信息不超过1000字。

出台《关于开展最佳主题语年度评选的意见》、《关于开展会议讲话和会议形态年度评选活动的意见》,引导干部讲有用的、说爱听的。对全县各级党政组织、领导讲话主题语,各类会议主题语,拉练工作主题语进行年度公开评选,简洁明快、主题明确、创意新颖、易记易传,并且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震撼力、号召力、亲和力的“最佳讲话主题语”、“最佳会议主题语”、“最佳拉练工作主题语”分别予以奖励,对“年度最差讲话稿”、“年度最差会议效果”予以预警。2009年,在最终入选的5篇较差讲话稿中,有2篇是副县长的讲话稿。

例一:2007年底的人代会上,县政府主要领导全票当选,充分显示了强大的民意力量。当选讲话以《此心民意为冷暖》为题,由出门参加会议时感受到气温说到气象、说到“蝴蝶效应”、说到风、雨、雷、电,说到民意的力量,引起与会人大代表的热议。在同期召开的政协会议上,县委讲话以《伴生、相生、共生》为题,要求大家互相敬重,平等伴生;各尽其责,协作相生;团结包容,和谐共生。

例二:2008年4月召开的“突破睢宁”誓师大会上,县委动员讲话的标题为《今天,睢宁再一次出发》,号召全县干部群众带上思想的罗盘,再一次出发;背负招商的行囊,再一次出发;展开振作的两翼,再一次出发;追求人生的精彩,再一次出发;带着人民的期盼,再一次出发。在这次会议上,我们提出“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勤于工作、善于落实”、“团结就好,干事就好,成功就好”、“工作上去,干部上去;工作下来,干部下来”、“让久居的人感恩,让远行的人牵挂,让外来的人成就人生精彩”。

例三:在2009年初召开的政协会议开幕式上,县委针对干部作风转变进入疲劳期,干部埋怨群众,群众责怪干部,发表题为《巴掌的哲学》的讲话,从巴掌抽打和故障的两个功能谈起,要求干部善待批评、群众学会祝福。

例四:在2009年初召开的人代会上,县委针对2008年采取的一系列严管干部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睢宁对外形象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县委发表《坚持》主题讲话,要求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坚持目标思路不动摇,坚持“两风”转变不懈怠,坚持沉心静气不张扬,坚持团结协作不内耗,坚持火线用人不含糊。

例五:在2009年5月召开的民风建设动员会上,针对睢宁民风中的突出问题,县委发表《成为一个令人尊重的人》主题讲话,把民风中的不良现象比作稻田里的杂草、病虫,生动阐述了不良民风的严重危害,号召全县干部群众要做一个令人尊重的人。

例六:在2009年9月召开的行政语言与行政行为改革动员会上,县委动员讲话的标题为《群众的支持从哪里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告诫党员干部“要通过行政语言改革,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有效的社会动员联系群众、团结群众,把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到我们党的决策部署中来;要通过行政行为改革,让干部按规矩办事、凭良心作官,努力赢得群众的信任;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保障群众在决策、行政领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越来越多的人追随和拥护我们党。”

例七: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睢宁—闽商携手共创事业行动会上,县委发表《你成功,我们才成功》的主题讲话,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闽商成功与睢宁成功之间的关系,赢得了广大闽商的认可和肯定。

通过强制终止制度、最差讲话稿评选等制度建设和创新,保证了我们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让我们的领导干部更加密切联系群众,说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话,使得领导干部的讲话更具感召力、亲和力。领导干部讲话短了,观点更鲜明,重点更突出了;领导干部讲话实了,更有针对性,更注重联系实际了;领导讲话新了,提出了更多新的办法、新的手段,思想更加深刻、富有新意了。

二、改革会议模式——一切立足于管用有效

一些地方,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大会套小会,小会连大会,领导干部终日泡在“会海”之中。而且,会风沉闷、形式单一,除了领导讲话就是领导讲话,不胜其烦。为此,我们以会议需要和会议效果为导向,改革会议模式,一切立足于管用有效。

精减会议数量,能不开的会尽量不开。始终坚持“五不开”的原则,商业庆典性质的会议禁止召开,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非重要会议书记、县长不同时开,可一揽子召开的不分别开,可短时间结束的不拉长开。尽可能减轻领导干部的开会负担,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中去。今年5月8日,我们召开一揽子会议,把组织、宣传、统战会议放在一起召开;7月3日,又把机构改革动员会、信访案件会办会、财税工作会、秸秆禁烧工作会打包召开,减少了开会的频次,提高了行政效率。

开放会议流程,推动会议全流程公开。出台《县委常委会提前预告制度》、《关于开放会议的意见》,实行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提前预告、列席旁听、会后公告,对不违背组织原则、适宜公开的议题会前发布预告,会中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列席旁听,会后议决结果向社会发布。并明确每半年召开一次全程直播的县委常委会和全委会,县委常委会报告工作,就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重要规划、重点工程进行公开决策,现场讨论,现场接受群众质询,县委委员现场公开票决。2008年10月11日、2009年9月4日、2010年7月29日,我们分别全媒体直播县委常委会和县委全委会。

创新会议形态,实现官民有效互动。根据会议需要和会议效果来决定会议形态,不同的会议采取不同的方式。在会议现场,设立提问环节,列席人员对关注的决策内容向常委会提出讨论、建言献策,常委会成员现场回答、互动交流。同时对重要会议和重大议题的决策讨论实行全程电视直播,通过设立现场热线电话、网络和短信平台,让社会各界和全县人民共同参与进来,开展决策讨论,反映愿望、表达心声。同时,我们更多的引入“网络、微博”等新技术、新手段,不断丰富会议形态。目前,睢宁的政府微博平台已经建设完成,不日就即将开通。

例一:2008年8月16日晚上,召开了一次以“倾听您的声音”为主题的别开生面的机关作风促进会,地点选择在县城中心的露天广场,把政风热线搬到了会议现场。县四套班子成员和镇、部门千名干部不准乘车,徒步到广场一角集中列队进入会场,五百多名群众代表参加现场会议,没有主席台,群众是会议的主角,邀请江苏省电视台和县电视台主持人主持会议。会议议题随着《软环境案件》、《睢宁干部好榜样——席远顺》、《城区重点民生工程——今年家里不进水》等电视短片的先后切入,170多个热线电话现场先后接入,现场讨论、民众质询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干部和群众“对簿公堂”的热潮。会议因群众现场质询、场外热线语言犀利、字字紧逼而紧张,在场干部如坐针毡,热点部门负责同志甚至话语磕巴、两鬓冒汗。会议因身患老年痴呆症的老太太收养一孤儿,要求有关部门帮助小孩办理孤儿证,而让在场干部震动、汗颜,留下热泪。会议因睢宁干部好榜样席远顺事迹,而感动百姓、教育干部。会议因老百姓现场感言而高潮迭起,现场让我们干部深深感受到民意的逼迫抽打。会后,把现场没有回答的500多个热线电话内容,在报纸上原汁原味的刊发,转交有关单位办理。

例二:2008年10月11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研究软环境硬治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干部问责办法等几个重大议题,扩大到不是县委常委的县镇部门班子成员,邀请了623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现场列席,会场设立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网络平台,由县“两台、三网”(电台、电视台,中国睢宁网、睢宁广电网、今日睢宁网)现场全程直播。会议议题设计增加了现场质询,回答了6位场内场外群众提问,有两位群众这样提问,“我们拥护县委问责干部,但是严管干部能坚持下去吗”、“县委说过‘心顺路才能顺’,现在我的心顺了,为什么路还没顺呢”,常委会对群众质询的问题认真地回答和研究。会后,梳理没有回答的326个热线电话、3200多条手机短信、573条网情信息,明确责任部门后,在《今日睢宁》报和睢宁电视台上公布,三天后又将办理情况再一次公开。这次常委会还对软环境建设专项评议进行了揭晓,现场计票、公布结果,经县委常委会票决,宣布免去“最不受睢宁人民欢迎的单位、站所”主要负责人职务。

例三:2009年6月18日,在浙江台州举行的招商会上,第一个讲话的既不是书记,也不是县长,而是我们从上海邀请的睢宁籍的全国农民工人大代表——朱雪琴。她以睢宁老乡的身份向台州客商推介睢宁。在睢投资企业代表杨文勇总经理现身说法,用星星在睢宁投资的亲身经历,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睢宁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空间,并邀请其他客商一起到睢宁创业。会上,还向签约客商代表赠送“保镖”“保姆”式服务贵宾证书以及《投资宝典》。县经济110办公室主任张甫生、县重大项目建设办公室主任仲大伟分别上台承诺。与会人员还共同观看了《有了大项目才有完整的家》和《睢宁规矩》专题片。

例四:2009年9月4日,全程直播县委全委会,实现公开议决。会上,就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三重一大”项目编制、《关于加强镇党政主职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大众信用管理试行办法》等议题,内容现场公布,现场讨论,现场接受群众质询,县委委员现场公开票决。

例五:2009年10月29日晚上,为了推动2010睢宁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睢宁县委县政府召开农村产业调整会议,选址不在县城的大会堂,县领导集体来到了王集镇庄楼村大片的蔬菜大棚旁,与附近几个村的老百姓一起共同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产调夜话”。会议打破了传统的形式,县委书记、县长走到田间地头,和老百姓“围炉”夜话,了解他们对农业产业调整的思路、想法和顾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六:今年8月6日,一场特殊的招商会在睢宁县电信局电视电话会议室举行。睢宁县县委书记王天琦同志和十余个职能部门的领导坐在会议桌前,一面大显示屏上显示着浙江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汪力成及集团三位副总的身影。就华立集团在睢宁的投资项目,双方通过视频进行了沟通。一个半小时过去之后,双方最终明确了合作意向,敲定了投资事项。本来需要至少两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招商会,通过视频会议一个半小时就解决了,大大节约了时间和财力。

通过会议模式的改革,会议效率上去了,会议成本下来了。一揽子会议精减了会议数量,压缩了会议频次;田间地头式的会议,通过和群众面对面沟通,把会议开到了群众心里;网络视频电话会议,压缩了会议成本,提高了会议效率,真正做到了少开会、开短会,开务实有用的会。

三、改革行政行为——让党的声音无所不在

文件和会议作为高级的行政手段,本身有其积极的意义。通过文件和会议可以统一思想,部署工作,解决问题。人们之所以反对“文山会海”,是因为这一行政手段被一些领导干部给滥用了,导致了行政效力的严重不足。原本用来解决问题的会议,反而成为耗费领导干部精力的顽症。为此,我们改革行政行为,创新行政手段,让党的声音无所在、无所不在。

建立网络评论员和网络发言人制度,实现党委政府的常态发声。2009年2月12日,我们出台《关于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的通知》,要求各镇、各部门确定一名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网络发言人,实名制注册登录,学会应对网络、运用网络,实现党委政府在虚拟社会的常态发声,引领公众、动员公众,让群众愿监督、敢监督、能监督、会监督。网络发言人的每一次发声,都是一次小型的“传达会议”,通过他们的声音,党委政府的理念、意图得以在网络无限扩散。

出台《办理媒体反映事项暂行规定》,让干部有效反馈。出台《办理媒体反映事项暂行规定》、《关于办理媒体反映事项问责办法》等制度,要求各镇、各部门及时答复、认真办理群众通过媒体向县委县政府及各镇、各部门反映的各类诉求,对48小时之内没有回复或敷衍塞责的,公开问责。自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手机号码公布至今年6月底,群众发送短信25569条、转发各镇各部门16497条,回复率达98%,办结率达90%。通过短信平台,不需要经过传统的会议形式就可以实现工作的即时部署,既提高了行政的效率,又增加了群众的满意度。

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扩大群众知情权。公开县党政主要领导、四套班子成员、副科级以上干部和重点股(科)室负责人手机号;公开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要部署。能公开的全公开,干部群众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就可以清晰地了解党委政府的意图,近期的决策部署,让原本需要会议承载的任务不经意间就得到了实现。

例一:2009年5月31日,在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推进会上,对网络、短信中梳理出的群众反映集中的30件民生实事进行公开交办。对办理媒体反映事项不力的单位负责人公开问责。现在,干部重视媒体、应对媒体、运用媒体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由过去的漠视回避转变为主动回应,利用网络听取民意解决民难,已成为各镇、各部门工作一部分。

改革行政行为,“削文山、填会海”,不但没有弱化党在基层的声音,反而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使得党的声音无所在、无所不在了。很多工作不再需要通过文件、会议的形式进行部署和传达。一个公开栏,一个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可以让全县的干部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党委政府传递出来的信息,成为一个个无声无影的会议,一个个不需要印发的文件。

四、改革组织行为——强化社会动员

弘扬优良文风、纠正不良会风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仅仅靠组织的推动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强化社会动员,让更多的老百姓监督党委政府改进文风和会风,否则,文风、会风难以实现持续好转,效果也不会理想。两年多来,我们积极创新社会动员,把动员范围由传统的组织动员向社会动员转变,把动员方式由行政推动说教式向包装策划感染式转变,收到了很多的成效。去年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工程,在这些民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都取了响亮的、容易被老百姓接受的名字,并为工程配上一句“朗朗上口”的主题语,让老百姓认为是自己的事、要亲自参与的事。

例一:针对城区排水管网损坏,城区居民家中年年汛期经常进水问题,我们进行排水管网整治。对于这次排水管网整治,我们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今年家里不进水”,这个名字提出后,在社会上得到群众广泛关注,在大雨过后,“今年你家里进水了吗”成为市民相互问候的话题。

例二:2008年7月1日,我们为纪念建党87周年,决定利用7、8、9、10四个月时间,为全县人民大体检。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就取名为百万人民“人人体检”工程。名字简单明了,主题明确,在睢宁引起人人讨论体检的热潮。在工程中,我们打出了鲜活的主题语“政府出钱,我体检”,老百姓一看就明白了,原来人人体检工程是由政府买单,老百姓免费体检的一个活动。对活动的内涵,老百姓可以一目了然,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被老百姓熟悉和认知。

例三:在农村社会治安整治中,群众责怪公安严打不力、公安埋怨群众防范意识不强。对此,去年11月7日,我们设定“突破睢宁,整顿官风和改变民风哪个更重要?”、“软环境和硬环境哪个更重要?”、“实现家中不进贼,是依靠公安严打还是要群防群治?”三个离老百姓的生活很近的辩题举办辩论赛,邀请央视著名著名主持人撒贝宁主持,增加人气。设立群众方阵引导群众辩论,各位辩手唇枪舌剑,观点碰撞、思想交锋;现场观众语言生动,诙谐幽默,高潮迭起。引发大家一起思考睢宁发展的症结,针砭流弊,清污除垢,从思想文化领域为突破睢宁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四:2009年国庆期间,我们没有搞传统式的“辉煌六十年”发展成就宣传,而是策划了“在家门口旅游”活动,制作旅游观光券,安排旅游观光车,让全县群众免费乘车游览2009年以来的城建工程,广大群众看后由衷地赞叹,宣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包装、策划的方式,设计一个个鲜活的行政主题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创新社会动员,让党委政府更加贴近群众的语言,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更加贴近群众的需要。虽然不是直接发文和开会,但广大干部群众潜移默化之中就进入了我们的语言体系。

五、改革宣传思维——制造话题,掌控话语权

话语权是目前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出现频率甚高的一个词,是指一种信息传播主体的潜在的现实影响力。话语权,也即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一旦掌握了话语权,就为工作带来了主动性,得到的也都是正面的声音,就可以通过舆论的引导,集中民众的力量参与到文风、会风的改进中来,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行政行为和行政理念的实施与推广,需要“制造话题:掌握话语权”。

去年以来,通过街头广场干群对话会等形式多样地阵地平台,围绕百姓关注和反映的热点话题和县委推进工作需要的议题,我们先后制造了“真拉练,假拉练”、“烟气与风气”等10多个话题,让干群之间和群众之间相互辩论、争论、讨论,使认识越辩越明、观念越辩越新,群众智慧在开放互动中迸发,发展良策在开放互动中形成,民情民意在开放互动中加速朝着干事创业奔小康的目标汇集。

话题一:《真拉练?假拉练?》。7月15日夜12点至凌晨2点,我和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唐健同志专门针对乡镇干部值班问题进行一次拉练,对古邳镇和魏集镇进行突击检查。对值班脱岗情况制作《真拉练?假拉练?》专题片在电视台和软环境硬治理动员大会上公开曝光,责令两个镇党委书记在软环境硬治理动员大会上公开检讨。接下来,我又在《今日睢宁》上刊发署名文章——《难道这仅仅是值班问题吗》,引发群众热议。《真拉练?假拉练?》事件的出现,给全县党员干部思想以强烈的震撼。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神经受到深深的触动。就在那两位镇党委书记上台作完检讨,大幕缓缓闭合,主持人宣布,“大幕拉上,我们向落后的思想告别,向过去的状态告别,再一次出发”时,睢宁的干部在思想上实现了“再一次出发”。

话题二:《烟气和风气》。长期以来,政令不畅是睢宁最大的难题。一些干部表态,当面发狠,背地打盹。对待本职工作,敷衍应对、推诿扯皮、消极懈怠,不为成功想办法,只为困难找理由。为了整治这种漂浮的官风,我们就制造了这个话题。6月14日晚上,我们对“三夏”工作进行突击检查。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晚上9:30在二招集中,事先并没有排出路线,随机进行检查,目的就是想了解真实情况。转了一圈,最后回到二招坐下来开会。这一圈看的结果是:有些镇工作开展的很好,地里的麦草已经运出,有的还没有及时运出,但基本没有看到烧麦茬现象。会议结束之后我又和县委常委、副县长袁强同志、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唐健同志杀个回马枪。刚到开发区,就看到开发区几百米长地块里烈火熊熊、浓烟滚滚,甚至在路上堆放的麦草也烧了起来,火烧得一人多高。马上打电话通知开发区,开发区的同志不到3分钟,就到了现场,反映极为“迅速”。察看现场,地块的四周已经耙成了回”字形状,很显然的故意行为。当时,纪委书记唐健同志用手机把现场的情况真实录像,制作了《烟气和风气》专题片和专刊,在电视台和报纸上公开曝光,并在6月16日的县委常委扩大会上,给予开发区的两名分管负责人予以免职,在全县上下引起轰动,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烟气和风气》事件的出现,让广大干部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大家到底在为谁工作?是为某个人工作,还是为老百姓工作?逼迫着浮躁的干部迅速警醒。

话题三:《有了大项目,就有了温暖的家》。前不久,沙集镇一位小学生曹钰涵写信给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渴望得到父母关爱,发出了“如果睢宁也有大工厂,我也会有温暖的家”的内心感慨。县委感到,这是一件大事,就在县委经济工作会上把曹钰涵同学请到了直播现场宣读这封家信,并现场抛出“有了大项目就有了家”这一话题,在全县干部群众互动公开中强化了工业兴县的认识,掀起了大干项目、干大项目的热潮。

话题四:群众讲真话,政府办实事。在强大的民意裹挟下,干部作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广大干部被逼到工作一线、逼到乡镇基层、逼到群众当中去,工作状态由闻声不动向闻声而动转变,由闻过则怒向闻过则喜转变,由闻贤不理向闻贤则用转变。时刻做到战战兢兢工作、踏踏实实干事、真真切切为民。“干部不好过,群众才好过”成为睢宁干部的思想理念,干部甘做人民群众的“长工”。但是,我们也看到,民风上的不和谐音符也愈加明显。公布领导干部手机号之后,我和县长两个人每天分别接到群众短信200多条。这些问题有的是客观真实的,有的子虚乌有的。这些不实的短信,也反映了民风的不纯。社会风气的好转不仅靠官风,也要靠民风,必须官风、民风齐转变,必须让“群众说真话,政府办实事”成为睢宁社会风气的主流风尚。于是,我们将群众反映事项的具体内容和办理情况在媒体上公布,一方面逼迫干部把老百姓的事当事,使干部不敢有丝毫懈怠。另一方面,也将一些说假话、谋私利的群众推上前台,面对民众的谴责。去年8月7日,在《今日睢宁》上利用头版头条,对冒称来睢客商发送虚假短信的刘某、黄某的行为予以披露,引导大家思考“是为了引起重视还是别有用心?是善意的谎言还是恶意的欺骗?”让广大群众对一条不实短信的标本意义予以思考。9月13日,又在《今日睢宁》上利用两个版面,以“虚假信息‘脏’了睢宁淳朴民风”为主题,对五起虚假短信案集中披露。“群众讲真话,政府办实事”的实行,形成了官风与民风双向拷问的“回形电路”,在双向拷问中潜移默化地纯化民风。

党委政府学会运用媒体抛出话题,引导讨论,掌控了话语权,抢占了道德高地,更利于控制舆论方向,实现党的思想引导,党的执政领导。

通过推行行政语言与行政行为改革,睢宁的行政效率进一步提升,文件和会议不再成为领导干部的负担,会议的针对性、趣味性显著增强。而且实践证明,行政行为和行政语言的改革,决不是对县委决策权力的削弱,而是增强县委决策权威性科学性的有效方式,而是让群众语言进入县委的语言体系,让县委的决策在群众中得到积极的响应和推动。广大党员和群众对县委和常委会更加信赖和拥戴,有话愿向县委说、有苦愿向县委诉、有策愿向县委提、有事愿请县委帮,县委在全社会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可以说已经形成登高振臂、一呼百应的效果。

【来源:文来文往那点事(wlwwnds)】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