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字工作>> 政务性工作>> 范文学习

范文学习

第二次党委书记改革工作述职报告四篇

    】【收藏】  作者: 郑栅洁等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为贯彻落实(一个伟人的名字加最高职务,你可以前后对照进行准确替换)关于一把手抓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我省率先建立(单字替换)委((单字替换)组)书记改革工作述职制度,在省委改革委会议上安排设区市(单字替换)委书记、县(市、区)(单字替换)委书记、省直单位(单字替换)组((单字替换)委)书记等进行改革工作述职,更好地传导改革压力,推动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增强改革意识、担起改革责任、展现改革作为,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确保(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和省委各项改革部署落实到位。

5月12日召开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举行了第二次(单字替换)委((单字替换)组)书记改革工作述职,宁波市、丽水市、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的(单字替换)委((单字替换)组)书记述职。

 

以改革创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

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 郑栅洁

近年来,宁波市委认真贯彻(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决策、省委部署,建立领导领衔制、改革项目制、对表清单制等机制,创设基层探路者市级试点制度,落实明察暗访、公开通报、电视问政、集中约谈等举措,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良好态势。2019年,“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率、满意率均居全省第1位,127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完成67项、新增69项,乡村治理、移动微法院建设等领跑全国。

我们认真贯彻(一个伟人的名字加最高职务,你可以前后对照进行准确替换)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按照(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和省委决策部署,提出一体推进产业提质扩量与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攻关,到2025年建成“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一年多来,编制实施“1+12”规划体系,推出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推动“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2019年,工业总产值超2.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5165亿元,均居全省首位,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获国务院通报激励。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努力降低疫情影响。3月份,35个行业回暖面达94%,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10%、20.1%。

一是畅通经济循环体系,加快推动复工复产。打出畅通供应链、产业链、政策链、用工链、创新链、资金链等“六链”的改革组合拳,用好“一图一码一指数”精密智控机制,解决复工复产难题。建立政策集成、推送和落实机制,出台32项惠企政策,扶持资金达168亿元。建立专班化服务机制,落实驻企联企服务制度,全方位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建立“领跑带群跑”的全链复产机制,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建立稳出口、促内销协同推进机制,3月份、4月份出口分别增长5.2%和8.6%,8500家工贸一体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势头良好。

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提升产业能级。坚持标志性产业链引领带动,谋划建设10条标志性产业链,绿色石化、汽车零部件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新型功能材料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坚持单项冠军企业示范先行,累计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9家,居全国城市首位。市级单项冠军企业中,市场占有率全球第1的有56家,全球前3的有153家。坚持新兴产业提质扩量,积极培育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5G+”、数字经济、智能物流业等五大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坚持产业深度融合,近三年完成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项目5450个,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1%,智能制造指数居全国城市第5。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形成与“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推进动力变革,增强区域创新实力。大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完善政产学研资协同创新机制,2019年财政科技支出、规上工业技术(研究)开发费分别增长58.6%和13.7%,R&D投入强度提高到2.8%。构建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机制,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有60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健全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体系,建立强校强院强所引育共建机制,建成产业技术研究院68家,促成院企合作207项。打造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

四是健全推进机制,全面提高工作质效。健全“一把手”招商和重大招商项目市级统筹机制,2019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9.7%,工业投资增长10.5%,今年开工、续建、竣工的百亿级工业项目群达20个。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政策体系,三年投入133亿元支持制造业发展。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增加值分别居全省第1和第3位。深化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2019年底制造业贷款比重达24.1%。推行营商环境“10+N”行动,营商环境企业家满意度居全国第3。

 

以改革推动“两山”转化加快高质量绿色发展

丽水市委书记  胡海峰

丽水是“两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我作为丽水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坚持把改革作为践行“两山”理念、推动“两山”转化的关键,抓思路谋划、抓部署落实、抓指导督察,推动各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聚焦重大试点,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始终抓住改革的“牛鼻子”,积极谋划推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以“一子落”带动“全局活”。去年,全市共实施国家级改革试点85项、省级改革试点225项。一是高质量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制定实施全国首个市级价值核算技术办法,进一步完善GDP和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机制,推动GDP和GEP实现“两个较快增长”。二是高标准创建百山祖国家公园。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家公园设立标准试验检验实践,先期探索开展集体林地设立地役权改革试点,构建起“保护控制区+辐射带动区+联动发展区”三层级全域协动发展格局。三是高水平建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试验区。围绕农村金融组织、产品、政策等八大体系,实施“三农”领域“融资畅通工程”,全面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水平。

聚焦关键领域,增强“两山”转化动能。坚持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方法、作风运用到各领域改革中,以各领域改革的实践成果积蓄起“两山”转化的强大动能。一是强化纵深推进的力度。在全省率先开展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发布全国首个机关内部办事地方标准,促进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一次不用跑”转变,并进一步向“办得好、办得快”升级。二是加快助企惠企的速度。扎实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疫情期间,创新推出“一车一码一员”机制,助推丽水产能恢复率指数稳居全省前列。三是提升服务民生的温度。深化“全域通办”改革,全市1378个便民事项实现“异地办、就近办、快速办”。推出为侨服务“全球通”,180项涉侨事项做到海外就地办结。

聚焦基层改革,激发“两山”转化活力。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鼓励各县(市、区)先试先行,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改革品牌,推动形成“一域一试点”改革局面。一是实施了一批关注民生改革项目,引导基层创新用好自身资源。龙泉在全省率先启动公益林数字化管理,青田创新实践“飞地抱团”精准扶贫产业合作模式。二是推行了一批基层治理改革举措。鼓励基层发挥首创精神,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有效路径,莲都黄泥墩“阳光票决制”、遂昌应村“民事村了”、龙泉溪头“三化治理”等一批基层治理改革成效明显。三是打造了一批县域综合改革亮点。指导基层加强改革系统谋划和整体协同,实现各项改革的齐头并进。云和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城,青田建设浙江(青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景宁推进全国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试点,为县域综合改革贡献了丽水经验。

 

练就改革创新看家本领  探索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单字替换)组书记、厅长 徐旭

我切实履行一把手抓改革职责,坚持把改革创新当作看家本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经信领域各方面改革,努力以改革实绩展示“重要窗口”的经信担当。

突出数字赋能,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打造发展新引擎,2019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4.5%,对GDP增长贡献率达19.6%。以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夯实增长基本盘,建立健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等五大机制,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迭代升级。2019年,17个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8.8%。以政策“组合拳”增强制造业竞争力,整合集成制造业政策,迭代创新要素政策,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和制造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以“亩均论英雄”推动资源配置高效化,制定深化制造业企业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改革的若干意见。2019年,全省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和亩均增加值分别增长8.9%和16.5%。

突出闭环机制,统筹医疗物资生产和复工复产。构建医疗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在全国率先实施医疗应急物资调拨令制度,推动生产、调拨、调配一体化。探索“抗疫生产十法”,最快速度恢复产能,成功研发替代材料,全面完成保障任务。推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建立动态排摸等机制,形成重点产业链断链断供问题清单,推进首台套及核心技术产品应用,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努力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打造标志性产业链。

突出系统集成,健全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企业码和企业服务综合平台“两手抓”,启动企业码建设,推动企业服务综合平台迭代升级。减负和清欠“两不误”,集成各涉企部门减负政策,今年一季度为企业减负738亿元,销号管理抓清欠,清偿率居全国第一。实践和立法“两促进”,起草《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通过人大立法。

突出担当作为,打造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高效能机关。构建改革工作体系,明确由(单字替换)组书记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和职能处室认领改革项目,每年评选改革创新奖,征集最佳创新案例。健全改革推进机制,开展重点工作百日攻坚和“我为‘重要窗口’加油干”项目晒比活动,大力推进制造业重大项目落地“全周期”服务和涉企政策“全流程”服务。加快建设“数字经信”,建成10个数字化平台,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经济分析和调节机制。建设崇尚改革的干部队伍,把抗疫一线作为锻炼干部的战场,选派64名厅机关干部,赴重点企业担任驻企服务员,同吃同住同劳动。

 

聚焦融资畅通工程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单字替换)组书记、局长 张雁云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积极履行抓改革第一责任,全面对标建设“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数字化变革为动力,大力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谋深求实做细,夯实金融改革创新“基础桩”。健全完善金融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提升全省现代金融治理水平提供有力保障。抓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牵头完善省级金融议事协调机制,组建工作专班、金融服务小分队和金融顾问团队,充实一线金融服务。抓惠企政策体系构建,在全国率先出台融资畅通工程、“凤凰行动”、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政策措施,谋划推进地方金融立法。抓金融发展平台打造,联动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移动支付之省和金融特色小镇建设,引入一批重大项目,打造全国一流的新兴金融中心。

破解堵点难点,打通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阻梗”。创新金融“三服务”方式,推动融资扩面增量、结构优化、降本增效。针对融资成本高,运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推广保险代替保证金,抓好减费让利,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针对抵质押担保难,深化抵质押方式创新,基本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撬动小微和“三农”融资。针对融资链条长,引导信贷全流程限时办结,推进银行下放审批权限、缩短审批时限。针对续贷转贷烦,推动银行提前与企业沟通续贷事宜,推广还款方式创新。同时,发挥地方金融组织“滴灌作用”,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

勇于创新突破,争当全国区域金改试点“排头兵”。承接一批国家级改革试点,成为全国金改试点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小微金融“台州模式”全国推广,温州金改力破“两多两难”,湖州衢州绿色金改“点绿成金”,丽水农村金改支农惠农,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杭州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等在近期成功获批,一批优秀经验做法加快复制推广。

打出硬核实招,下好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先手棋”。用改革的方法精准有序对冲化解一批单体风险,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创新使用纾困基金、债转股等工具,发挥债委会会商等机制作用,有力防控金融风险。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全国首创线上线下结合的“天罗地网”金融风险排查处置机制,为精准监测和有效防控重大风险奠定基础。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