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县委书记工作会上的精彩发言10篇
【小 中 大】【收藏】 作者: 王敏等 来源: 浙江发布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全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王敏| 滨江区委书记
滨江区启动硬科技攻坚,建立“三色预警”机制,以自主创新破解循环关键堵点,政企合力实现“以我为主、内外兼顾”的战略转变,经济指标逆势而进。
面向经济主战场,合力攻硬核。用“蓝色”标识有望实现国产化替代的领域,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上下游联动、产学研协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开拓“新蓝海”。发挥头部企业领导力,引导产业链协同创新,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将数字技术嵌入生命健康产业,推动生命健康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形成软硬适度的产业结构。把平台、人才和项目的机制创新,作为产学研协同、攻克共性难题的关键举措。
链接产业链创新链,重塑供应链。用“绿色”标识已经可以实现国产化替代的领域,政策服务双向发力为新技术、新产品升级绿色通道。实行超常规之策,兑现产业扶持资金48.4亿元,同比上升92%;出台集成电路、5G等专项政策,前三季度集成电路产业营收增速达19.3%。创新“亲清三访”机制,推广“亲清在线”平台,以线下减窗口、线上增服务,撬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精准对接上下游,逐个打通关键环节。
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勇闯无人区。用“红色”标识短期内难以实现国产化替代的领域。动员各方力量、拓宽储备渠道、提高安全库存,妥善建立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的储备池。紧抓人才回流窗口期,加大力度引才,前三季度引才3万多人,近3年海外设立24个重点研发机构。紧抓自贸试验区机遇,发挥数字贸易、数字支付先发优势,探索数字贸易新模式新规则。
以大项目引领大投资 蓄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林雅莲| 宁波市政协副主席
镇海区委书记
镇海区坚持“项目为王”,有效投资逆势上扬,连续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等5项结构性指标增速均居省市前列。
大项目是产业之本,必须谋深做实。狠抓重点项目谋划,按照“产业项目5000万元、基建项目2000万元”准入条件,超前谋划241个“十四五”重点项目。狠抓国家战略项目推进,成立大项目专班,每周每月定期会商,协调解决各类问题。狠抓产业链延伸,完善基础设施,谋划建设产业拓展区,启动下游企业扩建,招引高端项目,补齐“油头化尾”上重下轻的短板。
大投资是发展之源,必须全心全力。去年以来推进226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产业投资占比超五成。全力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实施梯度奖励政策,给予分档补助,实现规上企业技改全覆盖。加强重点骨干企业引导,连续3年组织总裁研修班,通过专家教学、外出访学、示范引领,企业家开阔眼界、转变观念。探索推行“边建设、边运营、边出成果”模式,培育孵化21个产业化项目。
大保障是落地之要,必须做精做优。着力解决审批“多头跑”,创新“段长制”,变线性推进为智能流转,打破分工壁垒,加速“内循环”。采取部件式审核,完成一部分审核一部分,前期效率翻一倍。着力解决中介服务不到位,创新“掌上中介”机制,业主一站式按需选择可研、测绘、环评等服务,倒逼中介服务提速33%,降费5个点以上。着力解决要素保障有短板,全面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强产业用地保障。
以平台思维打造科技创新最优生态
王振勇| 瓯海区委书记
瓯海区全力实施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创新生态最优区十条硬核举措,先后建成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等15个高能级创新平台,为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注入澎湃动力。
坚持破旧立新建平台。聚焦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培育,致力打造一批“塔尖重器”。以“腾笼换鸟”的思维,坚决腾退旧工业区25万平方米,改建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新园区、1年扩容9倍,入驻创新企业392家。以“瞄准尖峰”的思维,瞄准世界再生医学顶尖技术,举全区之力建设中国基因药谷和国家级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瞄准老年脑健康医学顶尖技术,全职引进顶尖院士、共建共享老年脑健康疾病研究院。
坚持精准赋能用平台。创新平台不是看台,而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舞台”。打造科技成果“孵化器”,创新推进“七步培育法”,构建从创业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全周期培育链条。打造产业赋能“加速器”,聚焦六大传统优势产业,做到每个产业都有“1+N”科创支撑平台。
坚持高效联动优生态。紧紧抓住干部这一关键,以解放思想大讨论开路,建立“十问闭环工作法”,把创新作为干事创业的团队文化。紧紧抓住人才这一核心,充分发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和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双磁场效应,开创“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融合发展新路径。紧紧抓住服务这一基础,坚持“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以政府的“阳光雨露”滋润科创平台茁壮成长。
打造千亿光电产业 助推高质量发展
杨卫东| 南浔区委书记
南浔区全力做好谋产业、抢项目、打基础、优服务四篇文章,共引进光电产业项目总投资达706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3个、五十亿级项目2个。
顺势而为谋产业。光电产业是个超万亿级大产业,已有从日本、韩国向国内集聚的趋势。南浔地处长三角中心腹地,两所大学(名称替换),3万方南浔(上海)科创中心启用,发展光电产业天时地利兼备。
瞄准龙头抢项目。围绕玻璃基板、驱动芯片等产业全链条补链强链,出台“浔九条”等招商重磅利器,以“乡音”“亲情”引导乡贤回家,让(名称替换)的企业充当“红娘”。前三季度,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55个,实现工业投资增长22.5%。
扬优补短打基础。着力营造交通、平台、生态三大优势。只有集聚优势,才能抓住机遇,才能引进人才和项目。牵头谋划虹桥-吴江-南浔-杭州“水乡旅游线”城际轨道;全力拓展三大战略性平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项目数全省第一。着力补齐城市能级不高、公共服务资源不足、产业层次较低三大短板。只有补齐短板,才能激发优势,才能留得住人才,发展好项目。开工建设太阳酒店及水晶晶广场、大象酒店及会展中心、绿地南浔中心三大地标,建成全省首批未来社区,持续打响“水晶晶南浔”品牌。大力开展木业行业整治,被(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环保督察组评为经典案例,全区规上企业超千家。
真诚服务解难题。举全区之力推进光电产业项目建设,总投资290亿元的泰嘉光电项目,主体厂房单体占地146亩、39万方,计划12个月内竣工,预计明年10月第一片8.5代液晶面板将在南浔下线,填补我省该行业的空白。
扎实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 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洪湖鹏| 嘉兴市委常委、嘉善县委书记
嘉善县聚焦规划管理、公共服务、项目管理、要素流动等“八个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合力交出示范区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高分报表。
一体化规划破解“发展协同难”。把全域规划作为头等大事,推动三地规划协同、“多规合一”;把国土空间规划作为重中之重,会同青浦、吴江编制全国第一个跨省域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把专项规划作为重要支撑,明确产业、科创、交通、生态、水利、文旅等发展路径,实现规划一张蓝图、建设一套标准、推进同一节点。
一体化智治破解“跨区治理难”。以一体化精密智控合力打赢“两战”,三地率先实现防控信息共享、企业供需信息互通、健康码互认,形成跨区域精密智控体系。以数字示范区建设为牵引推进大数据共享,统一三地数据技术标准,互相开放所有可以共享的数据,实现15个“一件事”、758个政务事项异地通办。
一体化布局破解“产业对接难”。共同制定产业规划、产业项目准入标准、企业登记统一标准,推动一体化强链补链畅链护链。在产业上突出“协作互补”,建立集成电路产业链“链长制”,精准定位产业分工。在招商上突出“创新循环”,与上海专业基金合作开展一体化招商,今年共签约项目181个,总投资1050亿元。
一体化共享破解“要素流动难”。聚焦跨区域要素集约集成,实施69项一体化制度创新,做到资源互通、资质互认、政策互惠,推动各类要素畅通流动。营商环境在“2020中国综合投资热力百佳县市”中跃升至第3位。
改造提升化工行业 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徐军| 上虞区委书记
上虞区以化工行业改造提升为突破口,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市、走在全省前列。
绿色引领,打好改造提升攻坚战。强化标准管控,形成国内首个精细化工改造提升57条标准,做到一套标准、一个口子、一抓到底。推进一园集聚,整体关停道墟化工小区,化工产业实现杭州湾经开区“一园式”集聚发展,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分别是改造前的1.7倍、1.8倍。
创新制胜,培育万亩千亿大平台。迭代升级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化工行业改造提升2.0版,全员劳动生产率从38万元/人提高到54万元/人。全链发展提高产业链韧性,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开展强链补链精准招商,争创高分子新材料省级“万亩千亿”大平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进“产业研究院+大学研究院+企业研究院”体系建设,导入浙江大学、阿里巴巴、天津大学绍兴研究院等高端资源,建设杭州湾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整体智治,推动全域环境大提升。坚持科学“治”,在全国首创空气异味评价体系,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连续两年保持全市第一。强化智慧“管”,构建以安全环保智慧监管平台为核心的“4+2”综合监管体系,实现全域可视监管、即时预警。推动全域“美”,把全域1400平方公里作为大花园来打造,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园区等“新时代八大美丽行动”。
“五聚五增” 实现外贸出口逆势增长
李雄伟| 金东区委书记
金东区以“五聚五增”工作法为抓手,实现外贸出口逆势增长。从最新统计数据看,全区外贸出口增长123.4%,走在全省前列。
聚焦“白名单”增强信心。坚持危中寻机,困中破局,及时打响防疫物资出口攻坚战,增强了企业信心、社会信心。
聚焦“义新欧”班列增大体量。立足金义综保区、浙中公铁水联运港“区港联动”,发挥“义新欧”班列金华平台、始发站、铁路口岸“三大优势”,全面覆盖“义新欧”沿线站点,出台“货值奖励+物流短驳补助”政策,支持企业拓展沿线国家市场。今年已组柜21852个,同比增长314.9%。
聚焦主体培育增添活力。实施企业开办“一站式”,实现全环节“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网办结”,今年新增外贸企业180家。用好外贸数据“一张图”,动态研判,“五色预警”。做实部门服务“一对一”,集中选派386名驻企服务员,提供自营出口“金妈妈”代办服务。
聚焦跨境电商增拓市场。推进“跨境电商+”行动,借助环球资源网、中国制造网、阿里巴巴国际网站“三网发力”,组织参加38场“云展会”“云推广”“云签约”活动,对近600家企业进行跨境电商业务培训,跨境电商销售额实现翻番。
聚焦市场采购增多总额。借用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探索推行小单货物“组柜拼箱”,今年已完成市场采购出口12.3亿美元。
夺取生态高分报表 争当生态示范窗口
鲁霞光| 开化县委书记
今年以来,开化县牢记嘱托,以“(单字替换)建红、源头绿、科创蓝”“三色交融”为路径,奋力探索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以“多规合一”为牵引,打造生态治理新格局。深入推进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盘活和释放城市空间2.2平方公里。建立运行生态环境管控系统,3秒内可以自动生成项目预审分析报告,预审效率提升85%以上。积极开展省域空间数字化治理平台试点,建立全时空县域空间“数据库”,绘出县域二三维空天地一体化“空间图”,开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箱”。
以“国家公园”为窗口,创造生态发展新优势。上个月,钱江源国家公园通过专家评估。开展跨省域合作,与江西、安徽的毗邻县乡村建立联防联控协同机制。打造全域大花园,以“百里金溪画廊”为主轴,串珠成链打造“钱塘江诗路”,全域推进“未来村庄”建设。聚力双招双引,GEP首次突破700亿元,一批知名文旅、康养企业走进开化。放大溢出效应,“钱江源国家公园+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越来越响,首批品牌授权的龙顶茶均价突破1600元/斤。国家公园已成为绿色发展的驱动力。
以“根缘小镇”为示范,塑造生态产业新质态。把根宫佛国景区做得更大,把根艺名片做得更响,把业态做得更加丰富,带动全县旅游人次和收入增幅全市第一。把创新要素集聚得更多,推动中科院钱江源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哈工大浙江研究院落地,带来一批新兴产业。根缘小镇蝶变为20亿能级产业大平台。以根缘小镇为样本,加快构建小镇群落,推动开化实现绿色崛起、跨越发展。
以空心村治理为突破口建美未来乡村
陈建勋| 黄岩区委书记
黄岩区沙滩村从原本典型的“空心村”蝶变为远近闻名的“人气村”,这一变化背后是黄岩区以去空心化为突破口建美未来乡村的缩影。
校地合作,实施高起点谋划引领。2012年开始就与同济大学建立校地合作关系,聘请该校规划系主任杨贵庆教授担任首席专家,杨教授团队每两周来一次黄岩,量身定做规划方案,渐进式、参与式、互动式推进规划落地。2018年,又共同成立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吸引31个省份学员前来培训。同时,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传播与艺术学院等开展多学科合作,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
因村施策,探索未来乡村实施新路径。对乡村的修复改造首先进行文化挖掘和定桩,并优先激活文化广场、服务中心、民宿、停车场、公共厕所“五个穴位”,让群众快速有获得感。强化数字赋能,打造乡村5G创客中心,引进浙江大学田生科教授绿色发展关键技术中心,形成可复制的农产品种植标准化技术体系。此外,还探索出柔性规划、功能注入、话语构建等方法,贡献具有推广价值的“乡村振兴工作十法”。
深化拓展“三化十二制”,推进村级治理现代化。将夯实治理根基、激发内源动力作为去空心化始终贯穿的主线。以新时代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为引领,为乌岩头村选优配强村班子,建立“乌岩百议堂”,推进百姓事、百姓议、百姓理,有效盘活人、财、物和各种生产要素,吸引外出村民回归和20多家文创工坊入驻,昔日“空心村”枯木逢春,被列为全国美丽乡村“千万工程”七个典型案例之一。
探索乡愁产业富民之道 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李一波| 缙云县委书记
缙云县高举“丽水之干”行动旗帜,把发展乡愁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关键之策,大力推动乡愁资源活化、转化、商品化、市场化。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致力创新破题,激活“一池春水”。总结推广“缙云烧饼模式”,建立“业长制”,设立“爽面办”“民宿办”等机构,推进“一办管一业”。做足“缙”字文章,打造农业“有缙道”、工业“缙争力”、文旅“缙情游”、消费“缙情购”四大品牌。推出低收入农户“幸福清单”和数字扶贫“小康码”,实现各项帮扶举措精准“进村入户”。
聚力生态赋能,加快“两个促进”。一手抓护绿固本,促进乡愁味道更加浓郁。推进生态与乡愁共护、山水与文化相融,创成仙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启动老县城复兴计划,实施拯救老屋行动,唤醒千年古石城的乡愁记忆。另一手抓点绿成金,促进乡愁资源更好转化。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文秘稿子整理,产生了全国首例基于GEP核算的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案例。好生态也吸引了世界顶尖企业德国肖特两度投资缙云。
着力大众创业,开辟“三条路径”。第一条是“舌尖上的乡愁创业路”,把特色美食做成富民产业。缙云茭白助力四川南江县退出了贫困县序列。第二条是“山居上的乡愁创收路”,建立健全民宿发展激励机制,整合各类要素资源,推动民房变民宿。第三条是“云端上的乡愁创新路”,织牢“电商+产业+农户”联结纽带,推动优质农产品搭上电商“数字快车”走向千家万户。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