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业务性工作>> 文稿撰拟

文稿撰拟

手把手教你当新闻“悬念大师”

以稿换稿 】  作者:王卫明 李珊 李志锋   发布:2016年06月30日   阅读: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通过手机媒体传递,不仅对信息传递的质量提出很高要求,对制造悬念、引导读者、收获效果的套路运用更是炉火纯青。如何给新闻进行有效的悬念设置,成为越来越多手机媒体新闻工作者的共同着力点。给新闻设置悬念可以从标题、开头段落、主体部分三个方面进行。

一、在标题部分设置悬念

在人们习惯快速阅读以及碎片化阅读的情况下,好的标题能为报道吸引至少一半的读者,能让读者对报道产生“第一兴趣”。在标题上面设置悬念,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而使受众对此信息“一见钟情”。标题进行悬念设置有不同方法。

1

提问法

通过提出疑问来吸引读者思考以及产生阅读兴趣。如2015年9月21日“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报道《传媒大亨默多克开微博关注了谁?》、前不久的微信公众号文章《13个月被习主席检阅两次,这个方队什么来头》等,这些文章采用设问的方式拟定标题,激发受众疑问,促使受众带着好奇阅读,获取答案。

2

情境代入法

通过一个情景的描述将读者带入情境,激起阅读欲望。如《温州一住宅突发大火,两住户从4楼跳下…》,文章标题牵引着读者进入信息情境当中,并让读者迫切想要了解后文。

3

归纳总结法

将文章内容进行条理清晰的总结归纳并在标题中突出归纳结果。如2015年9月17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不靠谱,强加给中国的五谬论》、某微信公众号的《关于中美关系,习近平的十个判断》《手机总没电?这三招让你的手机续航更长久》等。如同晒干的茶叶,等待开水泡开才知其香茗。归纳总结是思考的结晶,受众点击阅读,才能知晓里面的奥秘。兵法中“三十六计”的总结,历代研习兵法之人必然会深入了解,一一记住。因此,归纳总结法对于标题的悬念设置是一大法宝。

4

突出亮点法

针对报道内容的亮点即吸睛点放在突出的标题位置,让受众一下直接接触最亮点最关心最在意的信息。例如2015年9月17日江西手机报的一篇报道《南昌地铁1号线6站点更名》,此时更名是信息的亮点,因为受众会想要了解和自己出行密切相关的站点名改什么了。2015年9月18日温州都市报微信号的文章《3岁女童手指被螺帽卡住,仅用一条棉线就将螺帽取下》,这篇文章标题显示的亮点就在于小小棉线解除了燃眉之急,引起读者好奇与学习的欲望。

5

巧用修辞法

利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来吸引受众注意。2015年9月21日“凤凰新闻”客户端的报道《习近平访美前夕,中国民众已收3“红包”》,将利国利民的三个政策红利比作“红包”,令受众眼前一亮。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引起受众积极思考,产生兴趣。

6

借用代词法

利用代词来对标题设置悬念引发受众探知兴趣。“这”“他”“他们”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但又不完全点明对象,是手机媒体新闻传播中标题设置悬念时经常使用的代词。

2015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标题中也用了代词,标题为《好消息!今天起,这几家银行网上转账免费了!》。另一篇《军医教授总结的8句抗衰老箴言,这样吃“永远35岁”》,这个标题设置悬念就采用了归纳总结法(8句)、突出亮点法(“抗衰老”“永远35岁”)、借用代词法(这样)。一个个方法直击受众内心,点击阅读便是水到渠成了。

7

欲擒故纵法

希望受众点击阅读但在文本上却让受众别读,反而更加激发读者点击欲望。类似于“好心提醒式”——“前方高能,请绕路走!”受众一看这样的提醒难免内心痒痒,阅读欲望就这么被勾出来了。

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对标题设置悬念是吸引受众深入阅读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然而并非所有媒体都擅长在一系列新闻事实中找到合适内容进行悬念设置。例如某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报道,标题为《军训也出新花样了,各种好玩的军训方式,你知道哪些?》。文章内容展现了学生军训时候的图片,其中一张图片显示学生们踢正步姿势——脚尖上放着自己手机。军训利用这种方法来调整学生的姿势,当然新奇好玩,但是标题并没有突出亮点,阅读量也仅一百上下。这篇报道看似用了设问法,但问题的本身缺乏亮点,难以让人产生点击的欲望。因此,在编辑时可以将标题改为《用脚“踢”手机?他们还真舍得!》。

二、在开头段落设置悬念

文学中提到作文时,往往要求“凤头、猪肚、豹尾”。其中“凤头”就是指文章开头部分需要足够精彩,足够吸引人。通常在报道开头段落展现报道亮点信息、关键信息,从而引起受众读者注意,就是牵引读者受众参与进信息空间,赢得受众的关注、思考,甚至互动交流。开头段落的悬念设置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设问法

这种写法通常针对现实问题的消息,先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再交代有关事实。例如江南都市报2011年的一篇报道《文化遗产日全省各地看“非遗”》的导语:你见过在蛋壳上作画,用头发绣画吗?11日,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22项“赣字号”绝活将同时在南昌洪客隆商场亮相。不仅如此,市民还可将喜爱的手工艺品买回家。问题一出,亮点也出,悬念随之而来,受众的兴趣也带动起来。

2

先声夺人法

将人物的话语作为文章开场(直接引语),把受众注意力由声音转移到发声人物上,具有一定的悬念效果。

3

倒金字塔法

新闻报道的金字塔结构有着在导语设置悬念的意味。将最吸引人的亮点或最关键的结果摆在开头,再引导受众慢慢阅读,找寻自己想要深入了解的信息。如人民日报客户端在纪念“九一八”事变84周年之际推出报道《九一八,追寻抗日义勇军》,开头直接写在外孙女眼中的抗日英雄姜厚本变卖家产安顿家人后没再回家。这样的情节凝练且富有悬念,这样的人到底变卖家产独自离开家后会做什么,这个悬念的设置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三、在主体部分设置悬念

我们通常说,标题是一句话式的新闻,那么正文则是详细内容。主体部分是整个传播内容的细节所在。在各细节处,编辑记者找寻到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悬念设置,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主体悬念设置也是有方可循。

1

倒叙手法的运用

像文学写作中的倒叙手法,打乱顺序讲故事,先讲结果后再抽丝剥茧引出过程。如《70岁老人拾20岁智障女为妻,生娃栓树上》,主体部分多次根据事情的发展与联系来进行悬念设置,读者跟随报道一一了解事情始末,整篇文章围绕“设置悬念”与“解开悬念”行文,布局与解局运用非常巧妙。

2

修辞手法的运用

通过对比等修辞手法渲染烘托背景进行悬念设置,讲好新闻故事。如现代快报对2015年女排世界杯中国队对韩国队的比赛,文章通过描写比赛的紧张局势,为中国队能否夺得胜利故设悬念:“本届女排世界杯,中国队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之前的大奖赛,替补接应杨方旭意外受伤,张常宁被迫从主攻改接应……”既表现比赛的激烈胶着,又扣动读者心弦。

3

叙述片段的运用

通过详略得当的叙述,即突出和省略部分内容制造悬念。如2015年9月17日“齐鲁一点”就调侃性地报道《青岛火车站打出奇葩空白车票》,描写网友买到空白车票的“遭遇”,这本身听着稀奇,但是读者更想了解究竟怎么回事,报道接着在文章后面揭晓答案并且交代遇到类似的情况如何寻求解决途径。将事情的小插曲优先讲述出来,调动读者阅读兴致,接着继续深入了解。

(本文节选自《新闻与写作》2015年第2期《悬念为王:手机媒体新闻传播的决胜策略》,有删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新闻与写作】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