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单位上报材料的写作技巧
【以稿换稿 】 作者:学公 发布:2017年04月30日 阅读: 次
因工作需要,我多次到一些基层单位讲过写作课,帮助他们培训基层写作骨干。基层单位的同志經常问我,现在时间很有限,工作量又大,真的要写点东西很难,尤其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更难,怎么办?我也是从基层出来的,我的写作經验也是在艰苦生活中磨练出来的,甚至是被人家训斥出来的,可以说也是从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以亲身感受,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要学会巧记修改。就是指要随时记录与写作有关的资料,等你需要时就会派上用场。如果不记稍纵即逝,等你需要时就会感到缺兵少将,无从调遣。在写材料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缺少素材。写材料不能做“无米之炊”,必须随时积存写作素材。在积存中学会巧记,记录管用且能够用得上的资料。邓小平同志说过,学马列要学管用的。我们积存资料也要记录管用的,保证不浪费资源。你从事写作就要专辑有关写作方面的资料,积累得越丰富越能起作用。我有一个习惯,就是遇到与写作有关的事情就随时记录下来,分类积存在电脑上,一旦有了灵感,就从电脑里调出来进行编排加工,加工完了再朗读一遍,如果没有绕嘴赘舌的地方,感觉顺畅就可以了。之后再作细节上的修改,感觉像篇文章就可以定稿了。
第二,要先写个雏形出来。最初写的文章只不过是一个雏形。是經过反复斟酌修改加工的过程才使文章成功。从古到今没有哪一位作家一次写成功的,都是在不断修改的基础上写成的,看看《毛主席诗词手稿》就知道了,毛主席写诗也是經过反复修改的。我写文章有个习惯,就是先把文章写个雏形出来,不管规整不规整,也不管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先写出个大概存在电脑上,等兴趣来了,时间充裕时,就顺手调出来续写修正,也就是对最初的雏形文稿进行“打磨、电镀、上光”。由表及里地动一番“手术”,修改之后,再对全文进行电镀,或是“镀金”,或是“镀银”,或是“镀铜”,或是“镀锌”……使文章从里到外都光彩照人。
为什么一些名著让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不仅是因为人家写得文章的内容好,而且是因为人家写得文章的外表镀了一层“金”,所以才金光闪耀,光彩夺目。究竟如何“镀金”?需要根据文章题材内容设计。哪种镀层好就镀什么,镀好了就会闪光发亮,让人喜欢。
第三,要学会对文字的调遣。一定要学会在电脑上撰文,这样写作非常方便,运用剪贴、复制、粘贴等功能撰文比较快捷。我们完全可以对有些合适自己的文章行“拿来主义”,通过复制、剪贴、粘贴等快捷方式,归到自己的文章里面,經过细致加工成为新作。一是可以借用别人的观点,二是可以借用他人的结构,三是可以借用人家的写作模式,这样进行写作省工省力,快捷速成。举例说明。很早以前,领导要我写一篇落实《基层建设纲要》的經验材料,我接受了这个任务,当时心里没底,不知从何处着笔。但是,我一看《基层建设纲要》的内容,灵感立马就来了,现成的文章结构展现在我眼前,所以我立马就明白该如何写了。根据我平时掌握的资料很快就写出来了。那个《基层建设纲要》中的结构就是我所要的材料结构,其主要内容中的分段标题就是我要写的經验材料的分段标题,于是,我就借用《基层建设纲要》中的结构,编排我要写的落实《基层建设纲要》經验材料,《基层建设纲要》上写的“要……怎么的……”我就写:“我们怎么贯彻的。”全文一共写了6个方面的經验,交给领导审阅,领导一看很对路子,与上级的要求也十分吻合,就通过了。我第一次采用这种方法写經验材料,结果一写就取得了成功。
第四,重要的事情要先写。写总结材料也有窍门。有些方法是在不自觉中得到的。我刚到机关当干事,领导就安排我写单位的全年工作总结,我那时不了解情况,怎么写心里没数。领导说,你先看看以前的材料,看看历年的工作总结,看看人家是怎样写的,再看看所属单位报上来的总结材料,然后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和完成任务的情况写。尽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我硬着头皮写了。看了大半天的材料,脑子里有了点数,我就铺开稿纸开始写,半天加一个晚上,16开的纸写了86页,真是:改了写,写了改,总算交差了,可是领导不满意,就帮我进行调整修改,我根据领导改的重新抄写了一遍。当我在抄写时,有一位老干事站在我面前说,白说你们这些“誊文公”,就知道抄写别人改的,也不动动脑筋,非要跟人家学写一个模式,我看不好。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给我以眼前一亮的感觉。我说写总结可不就一个模式,无非是情况、經验、问题和下一步打算。情况部分如果做得好,可以归纳出几条經验给人以启示,问题如果特别突出可总结几点教训给人以提醒,以利于今后的工作。下一步打算就是部署工作呗。说到这里,我有些疑惑不解地问他,莫非你有什么高招?于是,我就直言相求,恳求人家帮助。他说我写总结当然不一样,肯定不是一个模式,也不是一个路子。他说,我写总结是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前面写,也就是像写新闻一样放在头条,就像当年的《人民日报》一侧,經常放着“最高指示”那样重要。他说的确有道理,让我为之一震。他说,哪项工作最重要,做的最好就把它放前头写。这样写大家就知道你单位抓的是大事,完成的是重要工作。把最重要的工作做好了就等于抓住了要害,就说明我们抓工作牵住了牛鼻子——抓住了主要矛盾。这样写出来的就有分量,能够吸引人。后来,我根据这位老干事的提醒,重新布局,写出了有分量的工作总结,领导看了很满意。这就是从布局上创新,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头写,必定会有好的结果。这样与众不同的写法,会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必定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写起来也有动力。能鼓励先进,激励后进,促进工作。
第五,要学会颠倒写法。写作一定要有所创新,方能吸引人。不要老是一个模式,要从工作内容上创新写作,写出来要与众不同,让人一看非常特别,从来就没见过这种写法,使人看了非常感兴趣。之所以你写得东西人家不愿看,就是因为你写得没有味道,没有吸引力。如果你换一种方式写,恐怕就会是另一种结果。
比如说,我那年写了一个军队干休所的工作总结。上级要求我们总结一下为老干部服务的工作經验,说开全区老干部工作經验交流会用。要求全区所辖单位推荐先进典型,写出有典型意义的經验材料上报。我们班子成员就商议写什么,怎样写,从哪个角度写。因为我们是搞服务工作的,按常理应该写如何为老干部服务的工作經验。就是围绕工作人员如何为老干部服务这个主题去写。当然,没有问题。可是,經过我们分析,每次都写这个主题,恐怕有些重复不说,而且显得特别单调,没有什么新意。于是,我就建议换个角度写。因为經验要在不断探索中进行总结,不能墨守成规,要有所创新,有所发现。是不是可考虑从写老干部为干休所建设服务着眼,去深入挖掘材料,不就有新意了吗!开始他们不同意,讨论了半天,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就说,要不你说说为什么要写老干部为干休所建设服务?并追问这样写有事例吗?我当然胸有成竹。我说,有。我就举出了一些活生生的事例加以说明。第一,当我们建设干休所时,老干部主动站出来帮助我们出主意想办法,出了不少好点子。第二,当老干部看到干休所资金紧张时,就主动拉起了地排车去收废品,为干休所的建设增加收入,尽管赚得钱不多,但是这种为干休所建设出力献策的行为和精神非常感人,值得去写。第三,当工作人员病了的时候,出身军医的老干部深更半夜亲自登门治疗,还帮助护送到医院救治。你说这是不是老干部为干休所建设服务?第四,老干部中的绝大多数身經百战、出生入死,有着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他们主动担任辅导员,为工作人员讲革命传统课,上艰苦奋斗课,等等,这是不是老干部在为我们干休所建设服务。说得大家鸦雀无声。毫无疑问,就是!这些充分体现出我们工作人员与老干部心连心、心贴心,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为了共同的愿望,为了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多么生动的事例摆在我们眼前,还能说没有实例吗!我这样一说,他们就佩服了,说我说的有道理。后来,我们继续搜集和挖掘素材,搜集了一些更为典型的事例,充实到材料中。文章写好了,又请老干部给予把关,征求他们的意见。老干部看了都说写得好。说多少年来,这是第一次写他们老干部。
通过这样一种“颠倒”写法,写出了老干部的精神风貌,也写出了建设干休所的风采。通过这样一个侧面,衬托出工作人员如何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而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干休所在发挥老干部的作用方面很有远见。这个材料是在深入发掘中写出来的,很有创意。报上去,就被上级选中了。上级机关一看,全区300多个干休所都是写工作人员如何为老干部服务的,唯独我们写的是老干部为干休所建设服务正好颠倒了个。这样“与众不同”,就显得一花独秀,格外艳丽。后来上级就派人考察我们的工作,帮助我们共同总结这方面的經验,这个材料就写成功了。为此,我们干休所当年被评为全区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受到隆重表彰。
【来源:我们是公务员】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