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字工作>> 实务性工作>> 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

机关文稿写作课的讲法

    】【收藏】  作者: 何新国  来源: 何新国讲公文写作新浪博客(授权转载)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最近几年,偶尔接受有关单位的邀请,主讲机关文稿写作课程。我虽然读的是中文系,研究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可谓地地道道的科班出身,加上身处机关学习实践近二十年,但越是如此反而越发觉得讲好这门课真的很艰难。为新同志讲,经验再好也不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为老同志讲,体会再多也不过是一家之言。而且“文章总是自己的好”这一传统思想可谓根深蒂固,要在两个小时之内动人心弦谈何容易。所以,每次受邀我总是既高兴又惶恐,高兴的是可以与广大学员交流看法,惶恐的是讲不好课而白白地浪费别人宝贵的时间。没有别的办法,只好下功夫备课,进行充分的准备。机关文稿比公文的范围要宽广一些,前人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非常好的经验,已经有一些非常成功的典范。图书馆里有很多这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上面有大量这方面的文章,因特网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信息更是不计其数。大学里要讲一个学期,现在只能讲半天时间充其量也就两个多小时。可见,方法问题至关重要。每次备课都要考虑方法问题,这里对此作一小结,公诸同好,亦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讲实践。讲机关文稿写作,基本上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理论到实践,也就是先讲某一文种或者文体的基本概念、写作方法,然后举例说明;一种是从实践到理论,也就是先讲具体的案例,包括时代背景、写作过程等等,然后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目前,大学课堂、有关专著等可以说采取的都是前一种方法。我是机关文字工作实践者,走的是另一条道路,采取的是后一种方法,即从实践入手,重在讲案例,通过案例说明问题。从过去近二十场演讲情况看,这种讲法可听性强,现场效果是好的。从案例入手,案例从何而来呢?这里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讲古人的例子,可以讲外国政要的例子,也可以讲我国当代高层的例子,不同的选择产生不同的效果。古人虽然有很好的例子,但由于年代久远、语言艰深,要讲得既清楚又生动则是一件费时费力而且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外国政要的例子虽然有好的一面,但与我们广大学员在空间上距离很远,而且由于政 治环境、国家习俗、从政风格等不同,又经过语言翻译,文章原来的奥妙精彩之处恐怕不容易捕捉体会得到。我国当代高层领导文稿,无论在时间或空间上都与我们相贴近,但是我没有参与起草,如果作为讲课案例,则只能是进行研究分析,不可能讲出独到的认识和体会,而这是前一种讲法,为我所不取也。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我讲课采用的案例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工作实践。对于自己亲手经历过的文稿,不仅情况熟悉,而且有深厚的感情,演讲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二、讲思路。在省级机关从事文字工作,直接为省领导服务,这在我国(单字替换)政机关序列里面层次不算最高但也不算很低。浙江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省份,历来省领导都具有向上发展的空间。今天服务的省领导,明天也许就是(单字替换)和国家领导人。领导人的事业发展了,间接地丰富了机关文字工作者的写作生涯。特别是省委书记兼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这种体制安排,让省人大机关的同志也有机会为省委书记服务。为领导服务,不管是起草文稿,还是处理具体事务,都要注意向领导学习,通过服务工作学习领导的思路经验方法,最终目的是要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领导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赖以取胜的是高明的思路,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以此类推,我们起草文稿为领导服务,必须在思路方面下足功夫,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文稿都应该以思路取胜,文稿的写作思路直接关系到实际工作的思路,理不清思路的人肯定写不好文章也干不好工作。理清思路的方法在于思考。过去我经常是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进行思考,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写作,由于思路清晰,所以写作快捷,最后无需修改。我把文稿思考过程都记录在笔记本上,在完成文稿起草任务之后,及时把思考过程整理出来(不涉及领导的人和事),就成为一篇纯粹关于机关文稿写作的小文章,这是自己的心得体会,作为工作成果的附产品,具有知识产权可以署名发表。按照这种方法坚持下去,眼前可以作为讲课的原始材料,日后可以结集著书出版。在为别人提供参考的同时,也为自己留下一点东西,不至于在机关搞了一辈子文字工作,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吧。机关文稿种类繁多,演讲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析思路,这种做法完全符合老祖宗孔子倡导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和精神。

三、讲规律。讲机关文稿写作课程,听讲的都是机关工作人员,从年龄结构上看他们都是成年人,这对于讲课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过去在中学执教,对于中学生重在传授知识,即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是也,可以说几千年来的老师们都是这么干的。现在为成年人讲课,很多公务员都具有比较高的学历,重点不能再放在传授知识,而应该是研究文稿起草的方法,也就是要授人以渔而非仅仅授人以鱼。方法是对于事物内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写文章的方法,就是写文章的内在规律,包括确定中心思想、提炼思想观点、谋划篇章结构、布局安排内容、补充修改完善等诸多方面内容。这里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不能将写作方法神化。有的同志为领导写材料,写什么、如何写、为什么,不轻易让别人知道,有时故意给别人以高深莫测的感觉。其实,机关文稿写作无论内容还是方法都是很具体的事情,都是可以说得清楚的,有人秘而不宣、故弄玄虚甚至将它神化,无非要显示这项工作非他莫属。更多的实践已经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机关文稿起草其实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即使是为高层领导起草文稿也没有什么神秘可言,其中的方法与规律都是很具体的东西,别人的经验只能提供启发、参考和借鉴,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认真思考、探索、总结,得出属于个人有用的东西。对于机关文字工作者,掌握方法规律之日就是取得成功之时。第二,写作方法有普遍与特殊之分。机关文稿包括公文属于文章体系里面的特殊类别,其写作方法除了具有文章一般性要求之外还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有的同志语文基础很好,在学校里发表不少文章,但到机关工作一时还难以适应,可能与不熟悉机关文稿包括公文写作的特殊要求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为新同志讲授机关文稿写作课程时,则要侧重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努力呈现其中的写作规律,亦即具体文稿写作的特殊性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到文章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性要求,彻底破解机关文稿写作的神秘感。新同志如果已经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只要抓紧熟悉机关文稿包括公文写作的特殊性要求,进而积极实践,就一定会比较快地熟悉这项工作。第三,正确理解“文无定法”。文章是有法则的。文章法则经过历代文人创作实践的丰富和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专门的学问,机关文稿包括公文的写作方法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习写文章,首先都要遵守这些法则,经过大量写作实践,做到熟能生巧,最后自觉地运用达到自如的地步,从此便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自由的境界。同一个题目,不同的人来写,采纳的材料、运用的方法、呈现的面貌可能会大相径庭,历史上这方面的案例非常之多。这可能是“文无定法”的另一种解释。对于新同志,宜选择正道,从守法开始,过早地强调“文无定法”没有什么好处。

四、讲发展。“冯友兰先生有一个提法:‘照着讲’和‘接着讲’。冯先生说,哲学史家是‘照着讲’,例如康德是怎样讲的,朱熹是怎样讲的,你就照着讲,把康德、朱熹介绍给大家。但是哲学家不同。哲学家不能限于‘照着讲’,他要反映新的时代精神,他要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冯先生叫做‘接着讲’。例如,康德讲到哪里,后面的人要接下去讲,朱熹讲到哪里,后面的人要接下去讲。”(叶朗《胸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第255页)上面这段文字摘引自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美学家叶朗先生为纪念朱光潜、宗白华诞辰一百周年而作的《从朱光潜“接着讲”》一文。这段文字给我很多启发。联想到机关文稿写作课程,确实也有一个“照着讲”和“接着讲”的问题。最近十几年来,我国公文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各种文章在报刊杂志上陆续问世,各种专著相继出版发行,如果把这些成果都找来,据此编写成新的讲义,别人怎么讲我也怎么讲,完全把别人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刚进机关的新同志,这就是地地道道的“照着讲”。公文史学家可以这么做,我不是公文史学家,“照着讲”显然没有优势。那么,我的优势在哪里呢?在实践。我是机关文稿包括公文写作的具体实践者,具有近二十年的实践经历,在实践中积累了数量可观的材料。这些材料原始、丰富、生动,比较能够说明具体问题,围绕主题稍作整理就是很好的讲稿。这些来自于自己实际工作的原始材料,凝聚了自己十几年来机关文字工作的理性思考,从特定角度反映了所处时代对于机关文字工作的具体要求,由此可以看出为创新写作思路和方法而作出的种种努力。把这些讲出来,给人以思考启发,比较符合冯友兰先生“接着讲”的提法。由于都是自己经历过的文和事,背景熟悉,思路清晰,方便演讲,易于接受,从过去演讲情况看,效果是好的。

综上所述,“四讲”换言之,就是要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一般与重点、继承与发展等四个方面关系。对于机关文稿写作课程的讲法暂时作如上小结,这是阶段性小结,仍然留有余地,有待于今后继续完善和发展。

(2010年8月3日完稿于桐乡市乌镇西栅景区通安客栈121室)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