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字工作>> 实务性工作>> 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

老主任开诚布公谈职场敏感问题:破解年轻公务员的四大疑虑

    】【收藏】  作者: 像玉的石头  来源: 办公室的秘密(微信bgsdmm)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一位老主任的经验之谈,非过来人难以体会。比如工作是否要追求速度这条,新手一般片面追求速度,领导前一天布置的稿子,恨不得当天就熬夜写出来。这冲劲当然值得褒奖,但不把前因后果搞清楚、不把意图搞清楚就动笔,返工的可能性就大了。不如多花些时间在琢磨、找材料、甚至等等领导自己思考的细化上。

 

年轻公务员有两大特性:一是年轻,二是经验少。一个是资本,一个是短板。按理说,无论何种原因,都应该俯下身子、低下头、一声不吭的学习、工作、往前看。

但如果真的这样做了,结局又怎样?工作讲究方法,办事讲求效率,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作为年轻人,总会有以下四种疑问,到底如何解决?现以一己之见,以飨读者。

疑问一:工作什么时候能干完?

记得我刚踏入体制内的时候,家人反复叮嘱“在机关工作,要少说多做”。开始我觉得这句话并没有错,作为年轻人,刚参加工作初入社会,就是一个学习的阶段。我也十分珍惜工作的机会,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争得工作上的一点点进步。

于是,我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埋头苦干,总想在8个小时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总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全美、极致,总想把各种问题提前料理妥当,让领导少操点心。

但是,现实中的结果总会与理想有一定差距:工作永远都干不完,对于年轻人来说,总会有工作在等着你。而且,如果你只干不说,人家会以为你老实、好欺负,会吩咐你更多的活。

一己之见:

如果遇到这种事情,其实真没必要那么“卖命”。工作无止境、无尽头,与其那么高强度的工作,自己赶自己,倒不如把节奏放慢,把标准提高,不求工作完成的有多快,但求工作做细、做实,不出差错。

疑问二:遇上“假领导”怎么办?

进入体制内十年了,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十年里,虽谈不上阅人无数,但至少我见过“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领导,也见过“哪哪都看你不顺眼”的领导,而且还真的体验过。

说实话,遇到这样的领导,有时候真想辞职离开体制内的生活,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大家同在一个单位,能够相遇、一起工作那是缘分,有必要非得针锋相对、事事相逼吗?相信很多公务员都遇到过这种领导,甚至有的领导跟下属争荣誉、好揽工。有时真觉得自己遇上了“假领导”。

一己之见:

对于年轻人来说,尊敬领导本无可厚非,但要看你的领导值不值得尊敬。就像交友,如果是君子,那值得交。如果是小人,对不起,我要躲着你。

年轻人在工作中坚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本没有错,但也没必要低声细语、唯唯诺诺,而要做到不卑不亢,要有“浪再大,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下”的傲气和不羁。

疑问三:领导让我写材料怎么办?

有人把写材料当成一个苦差事,甚至社会上都把专职写材料的人称之为“材料狗”。如今这样一个浮躁大于沉稳的社会,很多年轻人都据材料之门外,一想到写材料就头疼。有的同志认为领导让他写材料,是觉得他工作做得不好,是边缘化他。

其实,笔者就是靠着写材料一步步走过来的,我倒觉得写材料是个让领导赏识、获得领导认可的“捷径”。记得我当年上班是10月份,上班一个多月,单位的年终工作总结就让我写,说实话,那会对工作都不甚了解,对材料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但正是这样一步步走来,与领导接触的越来越多,自己的逻辑思维、总结提炼能力,以及把握全局的能力都在逐渐提高。当然,写材料确实比较苦,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写,只有日积月累,才会实现质的提高。

写材料不比办公室工作,我曾经一位领导对我说:“说实话,干办公室工作跑跑颠颠,我的司机都比你们这些大学生干得要好”。

一己之见:

领导让写材料,一定要欣然接受。这说明领导看我们是块料儿。在这个拼爹的时代,对于我们这样的“三无”产品,如果能通过材料拉近与领导的距离,提高自己的政 治地位,何尝不是一种通往成功的方式?

相信每个地方都有很多靠写材料提拔交流的干部,当然,也有闷头写到底的,关键是要做到“跳出材料写材料”。这其中的奥妙还得自己在实践中认真把握。

疑问四:后悔进入体制内怎么办?

其实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区别还是蛮大的,对于很多年轻同志来说,进入体制内之前,根本没有做足相应的准备,甚至对体制内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一概不知。直到真正进入体制内才发现,原来与自己的初心不大吻合。

比如,自己的专业不大对口;不习惯朝九晚五、论资排辈的工作方式,甚至工作第一天就知道退休时什么样,觉得没有激情;不想天天看领导脸色办事;当前工作实现不了自己的大理想等等。

特别是一段时间内如果接连受到领导批评,更加坚定了要离开体制内的想法,其实笔者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后来想想还是自己信念不坚定、左右摇摆。

一己之见:

既来之,则安之。如果能在体制内混的如鱼得水,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当然,我的观点也不是就固定限制住大家一定要留在体制内,特别是十八大后许多高官都选择离开体制内自主择业,关键是要保持随时能够离开的勇气和能力。无论体制内与外,只要用心、尽力,都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某单位办公室主任)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