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不是药神》看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以稿换稿】【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秘书工作交流群 阅读 次 【小 中 大】【加入会员】
最近,现实主义批判题材影片《我不是药神》产生了巨大社会反响,影片讲述的故事改编自真实的社会事件,展现了慢粒白血病人的生存绝境,以及倒卖“假药”商贩的道德困境,直击社会“痛点”,引发了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广泛舆论关注。
治病救人,最需要治的病是“穷病”。
治“穷病”,正本清源的途径在于医保的跟进和体制的改革。
那么,纪检监察部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职责要怎么去履行呢?“治病”也需要“药神”吗?《我不是药神》中,近四万块一瓶的天价抗癌药,让本就捉襟见肘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只能任由病痛折磨甚至选择自杀结束生命。
程勇自掏腰包送来的廉价仿制药,是病友们在生存阴霾下好不容易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
但是,程勇通过非正当渠道代购仿制药违反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终究不是解除白血病患者求生危机的根治之道。
只有让正版药进医保,加快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步伐,扩大医保范围,确保人人买得起药、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才是真正实现病有所医诉求的治本之策。
同样,纪检监察工作也曾面临这样的困局。
监察体制改革之前,行政监察对象主要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在广大农村基层,有部分行使公权力的农村干部并未被纳入到执纪监督和行政监察的范围之内。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些基层公职人员群众观点淡漠、责任意识不强、担当精神欠缺,没有行之有效的反腐败制度体系从严约束,就容易产生“灯下黑”现象。
县镇两级纪委通过纪检干部和基层(单字替换)委一把手,对这些公职人员进行的教育管理,还停留在“软 ……
【文章共1271字,精选参考范文,仅供学习借鉴】
- 上一篇:《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观后感
- 下一篇:学习《警钟长鸣》心得体会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