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保护与开发渐入佳境——写在海门蛎岈山保护区 设立十周年之际
【小 中 大】【收藏】 作者: shopping 来源: 本站原创 【加入会员】
写在海门蛎岈山保护区 设立十周年之际
美妙的蛎岈山地处南黄海沿岸,位于海门市东灶港东北约4海里,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因盛产牡蛎而闻名。
年复一年,潮起潮落,有关“蛎岈山”由来的传说似谜一般;这里罕见的生物礁体,同样吸引了科考专家的目光。
10年前,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设立;10年来,为了做好保护和开发,这里的管理者励精图治、呕心沥血,与敢为人先、巧夺天工的建设者共同打造出了一个人间仙境,让人们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会把她在梦中留。
黄海奇景
位于南黄海沿岸的蛎岈山东西长1.43海里,南北宽0.9海里,占地面积6600亩,处在南黄海潮间带,由牡蛎活体和各种海洋生物构成。
海门蛎岈山的神秘之处在于入水为礁出水为山,被当地人称为“沉浮山”,山影犹如碧波丛中托出一盘“海龟听潮”的盆景。
千百年来,当地的渔民一直称牡蛎为蛎岈,蛎岈山的“蛎”就是牡蛎的蛎,“岈”字是形容蛎岈山地形的峻峭,因此而得名“蛎岈山”。
海门市位于长江与黄海的交汇之处,正是长江注入大海时所带来的大量泥沙筑成近海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牡蛎滩——蛎岈山,至今它的成因还是一个谜。
蛎岈山又称蛎岈堆,其整体是由许多牡蛎贝壳经若干年生化反应而形成的贝壳礁体,表面又布满着活体牡蛎。
它似山非山、似岛非岛,由黄泥灶、泓西堆、大马鞍、扁担头、十八跳等大小不等的30余个牡蛎堆坨积而成,整体呈东西走向,东西长1.43海里,南北宽0.9海里,方圆6600多亩。
岛上生物资源特别丰富,别有一番天地,除盛产有“神赐魔食,海中牛奶”之称的牡蛎外,还生长有海葵、海螺、泥螺、梭 …
【文章共2759字,精选参考范文,仅供学习借鉴】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