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汉朝历史

汉朝历史

汉画中的天文星象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6月12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南阳汉画像砖日月合璧图。

汉代是我国天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汉代人对星象的观测和认识取得了重大成就,已掌握了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认识到了形成日食、月食和太阳黑子等现象的原因。作为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的故乡,河南南阳的汉画像石有许多天文图象。

天文星象是南阳汉画最具特色的一个部分。我国其它地方出土的汉代天文画像石虽然也有但较少,而南阳却有近百石之多。这些图像,有的是汉代天象观测的真实记录,有的是结合想象力丰富的神话传说来象征汉代人对“天”的哲学理解的艺术品。这些融科学、现实、想象为一体的汉画天文图像,为我们研究汉代天文学提供了形象而直观的文物资料,填补了《汉书》不能全面记载天文科技的遗憾,具有很高的天文学价值。如其中的日月合璧图、三足乌图、彗星图等,分别表现出汉代在日食、太阳黑子、彗星等方面的观测和研究成果。四宫和二十八宿中的大部分星宿在南阳汉画中也已经有了刻画和表现。为了充分表现天体的星宿分布图像,南阳汉画中有相当一部分把这些内容刻画在汉墓的墓顶上(见本报2004年12月14日刊登的《出土最完整的天象图》)。另外应提及的是南阳市东关晋墓顶天象图,此墓时代虽为晋代,但所用墓石及石上的画图是汉代,是晋人用前人的墓石料而为之,墓中出土的5块画像石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日月合璧》天象图,该图由4部分组成(如图示):第一部分为苍龙星座,图中刻一苍龙,周围有众多星宿;第二部分为毕宿,有8颗星宿相连呈椭圆形,内刻玉兔;第三部分为阳乌,画中刻一巨大的阳乌,背负日轮而行;第四部分为日月合璧,图中刻一金乌,背负日轮,日轮内刻一象征月亮的蟾蜍、表示日月重叠发生了日食。我国关于日食的最早记录见于甲骨文。日月交会,汉代称为日月合璧,是祥瑞的象征。汉代史籍对日月食有多次记录,而且比较详细。如《汉书·五行志》对公元89年5月29日的一次日食是这样记载的:“征和四年八月辛酉晦,日月食之,不尽如钩,在亢二度,哺时食从西北,日下哺时复。”《西汉会要》载:“凡汉著纪十二世、百一十二年,日食五十三”起。汉代人不仅对日月食作了记录,而且对它们的成因也有所认识。张衡《灵宪》曰:“月光生于日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之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月食。”对月食的成因作了正确的解释。

日月合璧天文图的出土,亦称日月同辉、日月相望,整个画面没有边框,象征着宇庙无边无际之大。画中表现的是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在天空的景象,这些图像与文献的天文记录结合起来,可以称为图文并茂的汉代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