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汉朝历史

汉朝历史

大汉雄风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6月1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汉帝国的伟大成就取决于秦帝国的短暂统一、统治哲学儒家和道家的治国之道以及汉朝前期皇帝的普遍的有作为。

汉帝国建立后,汉高帝刘邦是怎么恢复社会生产力同时巩固自己的政权的呢?首先就是与民休息或者是休养生息,汉朝的制度基本是继承了秦朝的旧制。萧何做相国时候,为人简朴,严格按照律令行事,人民在这样的制度下生活,倒也安全安乐。刘邦招募大量的读书人做官,分与田宅,在当时生活很贫苦的时候,读书人,官僚也觉得安逸,对老百姓的欺压也减少了,这也是有利于生产的恢复。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刘邦还采取了压抑商贾的做法,这在那个时候是有利的。

这里要提出来说明的是他的两个大政策。

第1个就是消灭异姓王,汉高帝垓下战胜,主要依靠韩信、彭越、英布三个猛将的会师。当时汉帝国有9大异姓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韩国贵族)、长沙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闽越王无诸(越王勾践后裔)、南粤王赵佗。汉高帝采用各种方式,数年间把障碍各个消灭。汉高帝杀功臣,客观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因为人民迫切需要休息。还有其他的起兵时的功臣,如曹参、周勃等人,没有一个是猛将,也没有一个敢于显出大野心。他们大都被分为侯,可是侯国民事由朝廷派官吏管理,侯不得干与。侯是大地主不是领主,在中央实力足够强大的时候,他们是中央==的有力支持者。

第2个是对外政策,对外主要是针对强大的匈奴,汉朝刚刚从战乱中恢复过来,人民急需要休养生息,对内还有很多稳定刘氏政权的大事,一开始是异姓王,接着又是七国之乱。可以说是“攘外必先安内”。相反,匈奴在他们的新首领冒顿单于的带领下,曰益强盛。侵入汉朝边地,最近处离汉都长安仅七百里。和亲是一种权宜之计。这一点在汉武帝已经完全证明。

汉朝初期,政治上主要是黄老学派主政,政策比较缓和,老百姓的负担比较轻,社会生产力恢复很快,汉景帝末年,官库里面的穿钱的绳子已经霉烂掉了,可见社会的富庶。经过七国叛乱,在叛乱平定以后,汉帝国中央集权已经达到了全盛,汉朝在一个年轻有为的皇帝汉武帝的带领下开始了对外扩张,汉朝进入了中期的盛世。

汉武帝对外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主要的战争是对匈奴,比较杰出的将领是卫青,霍去病,还有李广。战争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卫青率领大军收复河南(就是河套地区南边),汉武帝迁徙十万口进入那里,建立朔方郡,匈奴龙廷被迫迁往瀚海以北。第二个阶段,霍去病将军两次出击,一次逾焉支山,一次逾祁连山,斩获匈奴4万余,汉帝国建立河西4郡,酒泉,武威,张掖,敦煌,这次战争,一是切断了匈奴和西羌的联系,二是开辟了通往西域的走廊。第三个阶段,卫青和霍去病兵分两路,各将骑兵5万,步兵数十万,捕捉匈奴主力,卫青与匈奴单于交战,单于大败,霍去病与匈奴东部兵大战,斩获7万余,自此匈奴远遁,再不敢在漠南立王廷。汉帝国与匈奴的大战以汉朝的完胜而告结束。

汉武帝对西面的扩张主要以外交为主,通西域是汉武帝时期西面扩张的主要手段。汉武帝时期,西域大约有36个小国家,一开始都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汉武帝为了夹击匈奴,派张骞为使节,出使大月氏,与路颠簸数年回到汉朝,带回了西域的宝贵信息。第二次,汉武帝仍派张骞为首,带领300多人的大探险队,出使西域,汉帝国与西方的一些大国,比如安息,身毒,大秦,建立的联系,汉文化开始向外传播。

此外,汉朝还向南,东南,西南扩展,南边的少数民族的抵抗较弱,征服战争进展是顺利的,南至南海,西至益州,北到武都,汉武帝建立17个初郡。汉武帝还在东北方向向朝鲜扩张,建立了4个郡,汉朝与曰本开始接触。

汉武帝大兴武功,对中国历史是有极大功绩的,但是他耗尽民力,“海内虚耗,人口减半”,他的晚年曾经悔过,这样才避免了大规模的民变。他死后,汉昭帝和汉宣帝实行无为政治,人民又有了休养生息的时间,汉朝达到了极盛的顶点。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