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下西洋都干了些什么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9月1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展示武力、设行政机构、宣示皇恩、海外执法、处理误伤中国兵事件——第一次下西洋(1405年7月~1407年9月)
《明史·郑和传》载:“永乐三年夏六月已卯(1405年7月11日)命和及其同侪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船六十二艘,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也。自苏州刘家港泛海至福建,后于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因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首次下西洋,郑和船队除宝船62艘外,实际还有马船、战船、坐船、粮船和水船等共200余艘。船队驶抵婆国(今印尼爪哇岛)时,适遇该国东西两王在争战。西王力盛,在胜战时误杀刚泊岸的郑和属下170余人。西王获悉后恐惧,当即遣使谢罪。郑和遣副使返航秉明于成祖。帝念其误伤,责令其赔偿黄金六万两。郑和船队此次首航使命以古里(今印度西海岸的科利科特)为终点。
在古里国,郑和以正使、太监身份,“诏敕赐其国王以诰命、银印等,升尝各头目品级、冠带等,并立碑建庭。碑文曰‘此去中国十万余程,民物咸若,熙皋同情,永示万世,地平天成。……五年八月,船队在返航途中经过三佛齐国(今旧港,苏门答腊岛东部)时,剿灭了长期盘踞在那里以陈祖义为首的一股海盗集团,杀贼千余人,烧盗船十余艘,俘获七艘,及其伪印两具,生擒贼首陈祖义等,押回刘家港,后斩首于京师。鉴于旧港地理位置的重要,经郑和奏准,设宣慰司于彼地,并授协剿陈祖义的大海商施进卿为宣慰使,赐其冠带,立为大头目,以主其地。且规定:“施本人死后,位不传子,是以其女施二姐为主,一切尝罚黜陟皆从其制。”从此,保证了下西洋航海线畅通无阻。
◆收取误杀中国水兵的赔偿金,调解纠纷,继续宣扬国威——第二次下西洋(1407年10月~1409年7月)
永乐五年秋(1407年10月),郑和船队在刘家港天妃宫举行隆重祈祷仪式后出海,会聚于福建长乐港。再乘东北风下西洋。此次船队直驶爪哇,使命是收取婆国西王误杀中国兵承诺的赔金。时西王国国势衰竭,仅献黄金二万两,无力供献六万两之巨。郑和据实秉明,成祖御旨:“朕于远人,欲其畏罪而已,宁利其金邪?”于是,妥然了结此事。途中,船队又出使暹罗,调解了占城、满剌加、苏门答腊等国与暹罗国之间的长期纷争
,维护了东南亚国家间的和平关系。
此次船队到达柯枝国(今印度半岛西南岸的科钦),郑和受其国王所请,勒石为碑。刊立永乐御制碑文曰:“朕君临天下,抚治华夷,一视同仁,无间彼此。……。
最后,船队又来到古里国,为此次远航终点。返回途中,船队靠泊锡兰山(今斯里兰卡)。该国盛行佛教,郑和至佛寺举行布施仪式,立《布施碑》,碑文曰:“谨以金银织锦、丝宝幡,香炉灯烛,古铜花瓶,各式绢绫等物,布施于佛寺,以充供养,惟世尊鉴之。……。此碑文以汉、波斯、泰米尔三种文字镌刻,至今还珍藏在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内。七年六月夏,郑和船队一路顺风回泊于刘家港,街市百姓夹道相迎。
◆助“满敕加”立国,擒拿不安份的锡兰王——第三次下西洋(1409年10月~1411年7月)
永乐七年秋九月,郑和船队在刘家港补充人员、给养,经过编组后启航,到达福建长乐太平港。十二月,船队出五虎门开洋,直趋满剌加。满剌加位于马来半岛南端,以前受暹罗国控制,郑和此次前来负有助其立国之使命。郑和持诏敕,赐国王以双台银印,冠带袍服,建碑封城,重立满敕加国。国王拜里迷苏剌感恩不尽,决定率妻子陪臣等540余人随郑和船队访问中国。
由于满剌加地处下西洋航路要冲,船队决定以此为中转地,建仓储物,分别集散。随即郑和船队访问了苏州答腊岛上的那孤儿、亚鲁、南巫里等国。后又入印度洋,途经锡兰时,分一支由副使侯显统领到印度东海岸的加异勒、沙里八丹、榜葛拉等国访问。郑和则督大船队继续航行于印度半岛西南海岸,经小葛兰、柯枝,再抵终点古里国。两月后船队返航。经锡兰时,贪婪的锡兰王亚烈若奈尔竟设计谋害舟师。一面诱使郑和到其国中作客,令其子纳颜强索金银宝物,暗中伐木踞险,断绝郑和归路;一面潜发番兵五万,劫掠靠岸宝船。此时,郑和洞悉其奸,成竹在胸。亲率锐卒2000余由间道急攻王城,破之。
生擒亚烈若奈儿及其眷属、头目数百人。番兵偷袭宝船未逞,复围王城,郑和率健卒激战数合,大破之,番兵作鸟兽散。
九年六月初八日,郑和船队历尽艰险,带着众多的外国使者和被俘的锡兰王安抵刘家港。稍事安顿后,郑和等回京复命。成祖宴请各国使者,对锡兰王则“悯其愚而无知,命姑释之,给与衣食。并委礼部议择其国内贤者为王,以承国祀。”
◆访问海湾诸国,介入他国内部事务,将苏干刺押解至京师——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秋十月,郑和船队在刘家港补充士卒、丝瓷等贡品后,再度扬帆入海,南下福建长乐太平港。十二月,船队离五虎门后又下西洋。到达占城后,分一支由刘太监带领访问马来半岛东海岸的彭亨、急兰丹等国。郑和则率大船队访问爪哇、苏门答腊、满剌加等国。后又分一支由张太监负责,远涉印度洋到溜山国(今马尔代夫群岛)访问。郑和船队到达锡兰后,再分一,由少监杨敏带领回访榜葛剌等国。郑和率大船队继续沿印度
西海岸航行,经柯枝到达古里。
因成祖御旨:“以西洋近国已航海贡琛、稽颡阙下,而远者犹未宾服。”故郑和船队此次又横越阿拉伯海,航行25天,驶抵波斯湾,到达忽鲁谟斯(今伊朗格什姆岛)。郑和持玺书沿途访问了祖法尔(今阿曼国左法尔地区)及波斯湾诸国,赐当地国王、妃妾及大臣以锦绮、彩帛、纱罗等物。此次下西洋航程与范围较前三次有重大扩展。回航时又有各国使者随船来访。船队行至苏门答腊时,适遇该国发生内乱。事由先前苏门答腊国遭邻国那孤儿花面王侵扰,战斗中国王中药箭身亡,留下一幼子不能为父报仇。其王妻与众誓盟曰:“有能报吾夫战死之仇,复全其地者,吾愿妻之,共掌国事。”言讫,有本地一健壮渔翁奋志而进言:“我能报之。”遂领兵民当先进击,杀花面王,敌众退服,全雪其仇,王妻不负前盟,即与渔翁婚配,逐称老王。王室、地赋之类,悉听老王裁制。
及至先王之子长成,阴与部众谋弑义父老王渔翁,夺其位,管其国。老王、王妻愤而暴卒。老王嫡子苏干剌领部众逃至邻山自立寨,率众与之争斗,以复父仇。郑和闻此而维护正统,助先王之子发兵袭获苏干剌。此次返航时,船队于南海遭强风暴袭击,险象环生,几仅倾覆。终于十三年七月安全抵达刘家港。苏干剌被押至京师,以大逆不道罪,交刑部“以法诛之”。
◆访问东非今索马里、肯尼亚一带及阿拉伯半岛沿岸各国——第五次下西洋(1417年5月~1419年8月)
此次下西洋前,郑和做了大量的准备,首先为酬谢海神天妃于风暴中庇护船队,在南京龙江关天妃宫立《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在刘家港则重葺天妃行宫,极塑天妃金身神像,使之香火更盛。永乐十五年初夏(1417年5月)郑和船队在刘家港集中编队,在天妃宫虔诚祈祷后出长江口入海,船队在泉州太平港靠泊,筑灵山伊斯兰教圣墓,并立《郑和行香碑》;庄重行香,再求庇佑。郑和备足了远航所需的巨舶,人员物资后,是年秋冬乘着东北季风再下西洋。此次主要为护送19国使臣回国,故船队直驶锡兰。到达后分一支由副使朱良统领经溜山国到达东非的木骨都束(今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不剌哇(今索马里的布腊瓦港)、麻林(今肯尼亚的马林迪)等国。
这是郑和下西洋船队到达东非沿岸最南的地区。郑和则率大船队从锡兰到达阿丹国(今也门的亚丁港)、剌撒国(今红海沿岸的伊萨角)访问,返航时又访问了阿拉伯半岛沿岸的一些小国。此行船队带着丰厚的礼品,随访使者以及长颈鹿、斑马、犀牛、驼鸟等异兽,于十七年七月顺利回泊刘家港。郑和将部分珍贵礼品和奇异兽类在天妃宫展示,感念天妃神助,亦大饱吾市镇居民眼福。
◆护送16国使臣回国、加强中国与东非各国的友谊——第六次下西洋(1421年7月~1423年9月)
永乐十九年夏,郑和船队此次下西洋的主要使命是护送16国使臣回国。在此之前明王朝的都城已由南京迁至北京。船队经过补给准备后驶出刘家港,进驻长乐太平港等候季风,是年十一月,再度扬帆远航。船队行抵满剌加后,分一支由李太监率领访问苏门答腊诸国。再驶达锡兰,又分一支交周太监带领越阿拉伯海访问阿丹等国。郑和则亲率大宝船远涉重洋到达东非海岸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港)、竹步(今索马里的朱巴河口)等国。
郑和为结识当地土国,在宝船上设宴招待他们,并赐以丝、瓷、铁器等物。各土王则在各自都城设回宴。郑和将宴席上使用的器皿、桌椅、屏风、围披等一应分送给他们。土王们举办的宴会仪式仿照中国习俗,热烈而诚挚,加深了中国与东非各国的友谊。船队靠岸后,官兵们在自己的营地打井汲水饮用,同时在营地外亦打井数口,供当地土人饮取。
闻讯而来的土著居民对着清澈、甘甜的井水,激动不已,不断抚额安胸,表达深情厚意。
郑和船队此次返航又带回许多香料、药材、象牙、染料等珍品和奇兽,于二十一年八月安抵刘家港。
◆造访伊斯兰圣地麦加,古里病逝,葬于爪哇三宝垄——第七次下西洋(1430年12月~1433年8月)
此前,永乐二十二年,成祖逝于亲征漠北途中。太子朱高炽继位,即仁宗。命郑和为南京守备。其时,有大臣指谪下西洋系劳民伤财之弊政,于是仁宗诏令下西洋赴诸番国宝船皆停止。然而仅一年,仁宗病故,其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宣宗,年号宣德。宣宗排队当朝反对势力,再次起用郑和,重整旗鼓,着手准备第七次下西洋。
出海前,郑和分别于太仓刘家港和长乐太平港立下两碑,详记前六次下西洋经过。宣德五年(1431年)冬十二月,六十岁的正使太监郑和再次率舟师从南京龙江关出发,会聚刘家港。在历次航海中起过重要作用的马欢、费信、巩珍等都参加了这次航行。他们于天妃行宫行祈祷仪式,渡过春节。六年春正月,船队扬帆入海,驶抵长乐太平港。郑和为船队人员、物资的补充,再作严细准备。于是年冬十二月,出五虎门再度远航。船队沿途遍访东南亚许多回家。次年七月十一日,到达古里,分一支横渡大洋,驶向东非木骨都束等国访问,郑和则率大宝船越阿拉伯海,到达波斯湾的忽鲁谟斯。此时,年迈的郑和派副使洪保带7名随员搭乘阿拉伯商船经阿丹国入红海,由麦地那上岸,跋涉浩瀚大漠,到达天方,朝觐回主安拉。
八年三月,各路人员汇齐后船队由忽鲁漠斯返航。建筑精美、富丽堂皇的宝船“清和”号、“惠康”号、“长宁”号、“清远”号等满载珍兽、特产浩浩荡荡向古里进发。其时,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不幸于古里病逝。船队不顾季节与风向,逆风行驶,运葬于爪哇三宝垄。是年七月,船队终于驶抵刘家港。郑和把毕业精力贡献于航海事业,享年六十二岁。其衣冠冢筑于南京牛首山南麓。
生擒亚烈若奈儿及其眷属、头目数百人。番兵偷袭宝船未逞,复围王城,郑和率健卒激战数合,大破之,番兵作鸟兽散。
九年六月初八日,郑和船队历尽艰险,带着众多的外国使者和被俘的锡兰王安抵刘家港。稍事安顿后,郑和等回京复命。成祖宴请各国使者,对锡兰王则“悯其愚而无知,命姑释之,给与衣食。并委礼部议择其国内贤者为王,以承国祀。”
【来源:作者原创】
- 上一篇:郑和为何未能令中国称霸?
- 下一篇:回眸郑和下西洋:“纵得奇宝回,于国家何益?”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