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雄之孙策演义:超级帅哥打天下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6月2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孙策生卒
175 – 200年
籍贯
扬州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特长与爱好
1, 打猎 2,照镜子 3,讲笑话 4,读《左传》
主要社会关系
亲属——父亲,孙坚;母亲,吴国太;弟弟:孙权 孙翊 孙匡 ;妻妾:大桥;连襟:周瑜。
部将——周瑜、太史慈、程普、黄盖、韩当、吕蒙、张昭、虞翻等。
朋友——周瑜。
敌人—曹操、袁术、刘繇、华歆、王朗、许贡等。
历史简历
孙策早年丧父,誓报父仇,从袁术处讨得父亲旧部千余人,渡江转斗,所向皆破,最终占据江东六郡,称霸东吴。袁术僭号,孙策以书信谴责兵与之断绝外交。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孙策密谋袭击许都,迎汉帝。孙策性格豁达,说话幽默,人气颇旺,但是因为兼并地方势力,树敌很多。他喜欢单骑出行打猎,终被故吴郡太守许贡门客仇杀,年仅26岁。临终,他请张昭等嘱以后事,确定孙权为继承人,奠定东吴根基。
演义简历
孙坚与刘表开战,孙策当时17岁,随军出战,并且射杀敌将陈生。孙坚被刘表手下乱箭射死,孙策用俘虏黄祖交换父亲尸体。后来,孙策以父所留传国玉玺换得袁术军队,一路征战,荡平东南,威震三江。孙策破刘繇,挟死一将,喝死一将,匹马酣战太史慈,人皆呼之为“小霸王”。孙策行猎,为仇人许贡门客所刺,又因斩杀道士于吉而受其诅咒,伤重而亡。
余则与历史大致相同。
三国英雄印象记之孙策
自我印象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
《三国志》印象
英气杰济,猛锐冠世。
《三国演义》印象
独占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震三江靖,名闻四海扬。
朋友印象
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
——张纮
讨逆将军智略超世,用兵如神。
——虞翻
敌人印象
猘兒难与争锋也。
——曹操
使有子如孙郎,夫复何恨!
——袁术
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郭嘉
策勇冠一世,有隽才大志。谋而有成,所规不细,终为天下大贼,非徒狗盗而已。”
——王朗
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
——许贡
历史印象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纔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
—庾信(南北朝)
现代印象:
孙策十七岁丧父,二十六卒,十余年间建立大业,少年英万,勇锐无前,真一时豪杰之士!
——卢弼
孙策之所以吸引我,就是因为这个角色是文武兼备,他不但有武有文,而且还有很多的感情戏在里面。
——沙溢,电视剧《三国》孙策扮演者
孙策是孙帅哥呀,美姿颜,爱漂亮啊,他要去照镜子,一照镜子,脸上贴的,想想我们古代的那些膏药贴上去是不会好看的,他说我怎么变成这副样子了,结果说了这么一句话:“面如此,尚可复建功立事乎?”就是我的脸都变成这个样子了,我还能建功立业?大吼一声,创口破裂,流血不止,当夜死亡。这叫什么?死要面子。哎呀,所以有时候帅哥也是麻烦啊。
———易中天
三 三国英雄人性诊断书之孙策
孙策以弱冠之年凭一己之力,从无尺寸之地最终雄踞江东,堪称青年自主创业标兵。孙策以其短暂而绚烂的青春,为孙权博得东南一份天下,奠基东吴帝业。
孙策一开始一无所有,在部将面前是晚辈,必须要折节下士才能汇聚人才,因此他待人诚恳大度,胸怀比长江还要宽广。
孙策要创业,必须要培养自己的攻击性,因为对手太弱,他的仗打得太顺,这缔造了他的战神人格,他不允许别人侵犯他的尊严。他的胸怀有时比杯水还要狭隘。
陈瓷鉴定结论:孙策,AB型血性格,胆汁质 陈瓷建议:放低欲望,窥视内心;你会发现自己还有很都不足;放慢步伐,欣赏路边风景,你会发现生活如此精彩。
周瑜说自己帅,孙坚家的人都笑了。
到了孙坚家,就是走进了“帅哥窝”:孙坚是个帅爹(“容貌不凡”),老大孙策是个帅哥(“美姿颜”),老二孙权是个酷男(“形貌奇伟”),老三孙翊是个有型小子(“骁悍果烈”),老四孙匡的相貌史无记载,不过他也没有理由不帅。帅爹其实还有一个庶生的儿子,孙朗,年龄最小。很多人都以为《三国演义》里边的孙夫人真名叫孙仁,其实不然;所谓的孙仁其实就是孙朗,虽然史上也无孙朗的相貌记载,但是根据美女才能做妾的行业标准,加上孙坚本身又帅,就遗传基因看,孙朗应该比四个哥哥还要帅。
东汉末年中国人不举办什么“超男”比赛,就是因为有孙坚父子在,就像有中国队在其他国家就不愿意参加乒乓球比赛一样。
本来,任何人到孙坚家,都应该惊呼:“帅呆了!酷毙了!”可是,人们到了孙坚家,往往是低下头,面色凝重,说出的却是“节哀”两个字。
孙坚其实是帅死的。孙坚是个响当当的英雄,董卓乱政,关东群雄只喊口号不进军,除了曹操,只有孙坚真刀实枪地征讨董卓,斩了董卓的大将华雄(《三国演义》把这个功劳归了关羽),并最终攻占洛阳,把董卓赶到了长安。
帅爹作战总是一马当先,别人都戴盔甲,而他仅仅用一件时髦的红头巾。孙坚曾经在开封东郊被董卓军队追杀,他就脱下红头巾让部将祖茂戴上,自己从另外一条路跑了。祖茂把红头巾摘下来挂在坟地里烧香的柱子上,藏在草丛里。董卓骑兵直奔红头巾而来,才发现他们追的是一根柱子,围着红头巾转了几圈后走了。这一次,红头巾救了帅爹一命。
再后来,孙坚攻打刘表,轻敌冒进,被黄祖包围,在火光中他的红头巾特别显眼,一时间乱箭如飞蝗射向他,悲剧发生了……
一个叫刘琬的人在见到孙家小帅哥之后,悄悄地对人说:“我看孙氏兄弟,虽都才秀明达,可是都不长命,只有老二孙权形貌奇伟,骨格体魄不不同寻常,有大贵之相,他能长寿,你们就看看我的预言灵不灵吧。”
刘琬是当时朝廷派来给孙策封官的,这是一个可怕的人。他的可怕在于他对孙家帅哥的预言一一灵验:孙策26岁被仇人暗杀,孙翊20岁被部将杀害,孙匡20岁出头死于疾病,孙权的寿命却比其他兄弟三个的总和还多:71岁。
有人说,怎么漏了那个小老婆养的孙朗?公元222年,孙朗在一次战斗中违规操作,酿成火灾,把马料烧了个精光,孙权立即将其从家族开除,责令他姓丁。谢天谢地谢孙权,孙朗改姓为丁,居然活得比孙权还长。
37岁的帅爹死了,给17岁的帅哥孙策扔下一堆小帅哥,老二孙权当时才九周岁。17岁,在今天也就是高二学生,孙策却早早地担负起了整个孙家的负担。
孙坚死了之后,孙策应该守丧。按照《礼记》,父死“三年丧制,二十五月而毕”。从191年到193年,孙策一直在曲阿为父守丧。在这两年里,董卓死了,各方豪杰掀起“圈地”大战,地盘争夺战白热化。等到孙策从丧庐中出来,抬头一看,父亲以前纵横驰骋的地方,已经被袁术、刘表、陶谦等“分享”。孙坚虽然神勇,但是先是打董卓,后是为袁术卖命,并未抢占地盘,未形成根据地。而且,孙坚死后,他的部队也被袁术收编。这样一来,孙策从帅爹那里继承的可能只有帅。
没地盘,没军队,没经验,19岁的孙策,除了帅几乎一无所有,帅对女人有杀伤力,但是对霸主们没有杀伤力。
幸亏,孙策还有青春。当时的孙策,和今天的大学毕业生一样——同样的帅,同样的青春,同样的梦想缤纷——同样的一无所有。
孙策的梦想就是为父亲报仇雪耻。那时候,杀父之仇是第一大仇,谁的父亲被人杀了,做儿子的如果不能为他报仇,那就没法混下去了,不管他有多帅。
孙坚如果是斗殴而死,那么孙策找到凶手,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拍拍手,什么仇也能一笔勾销。孙策是死在争霸战争中,杀死孙坚的是刘表部将黄祖手下的士兵,按照责任追究制度,孙策要杀的不是士兵,而是黄祖和刘表。
这个任务,对于一个当时一个19岁的年轻人来说,就好比是今天大学生创业要办上市公司一样不靠谱。
其实,孙策不同于连招聘会门票都要算计的“贫二代”大学生,他最起码还有一个显赫的家世。孙家世代在吴郡做官,根深叶茂,孙策还是有一些“软资产”做为创业启动资本的。
孙策的创业启动资本之一:声誉。
孙坚出外打仗,把老婆孩子留在老家富春。世道已乱,他的弟弟孙静把乡人和宗室五六百人组织起来,成立一个保安大队,保卫家乡安全。年轻的孙策肯定在这个保安大队里担任要职,说不定还是副队长。
天赋高,家世好,武艺高,模样俊,人缘也不错,想不出名也难。十几岁的孙策,很快就“声誉发闻”,被人们称为孙郎。
这一天,富春来了一个和孙郎一样帅的年轻人。这人和孙郎比,虽然少了些勇猛,但是多了些儒雅。
他说他叫周瑜。
他是从家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来专程拜访孙郎的。从富春到舒县,将近一千里路,并且一个江南,一个江北,那时没有网络,没有电视,两地的人能够相互认识是很难的。但是,偏偏这个叫周瑜的帅小子慕孙策大名而来。
周瑜也是“官二代”,高祖父周荣官至尚书令,曾祖父周兴官至尚书郎,叔伯祖父周景官至司空、太尉,父亲周异官至洛阳令。孙策也可能是“官五代”,不过孙策的先人都是在吴郡任职,到孙坚才做到刺史级别。如此比较,孙策这个“官二代”的成色不如周瑜这个“官二代”成色足。能把周瑜引来,我们可以想象孙策当时的知名度该有多高了。
孙郎和周郎见面了,可怜江东少女今夜无眠。
二人性格相投,风采相近,年龄相同,见面后分外亲切,就认定了彼此是朋友。《江表传》用“义同断金”来形容二人的关系,就是说二人关系很铁,联起手来力量能够砍断金属。“断金”是修辞,但后来这二人联手砍掉了江东诸多豪杰却是事实。
这次见面,周郎劝孙郎到舒县居住,孙郎一口就答应了。周郎可真够慷慨,一下子就决定让人家全家去他那里,住房、吃饭、教育、医疗、娱乐,你把人家请了去你得负责吧。15岁的孙郎可真够豪爽,不远千里,去一个刚刚见面的15岁的陌生年轻人家里去,不怕被拐被卖被坑被骗。
孙策去了舒县,周瑜把自家靠路的宅子给孙策一家居住,黄金地段啊!周瑜把孙策叫到舒县来不是让他疗养的,而是为了彼此交流增进感情,所以两个“郎”来往频繁,经常相互串门。每次到对方家里拜访,他们都要到后堂去拜见问候对方的母亲。而且,两家“有无通共”——我家包饺子了给你家端一碗去,你家客厅里没摆设去我家拿。
孙策在周瑜家住了两年,孙坚死后他就回曲阿守丧。在孙策起步创业的时候,周瑜并没有起作用,他是潜力股。
孙策的创业启动资本之二:吕范和孙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孙策与家境显赫的周郎倾心相交,与家境贫寒的吕范也惺惺相惜。吕范是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年轻时候做过县吏,也是一个帅哥(“有容观姿貌”)。吕范向一个姓刘的富家千金求亲,千金的母亲嫌弃他贫穷,刘先生看准了他是潜力股,就坚持做了他的岳父。黄巾军起义后,吕范避乱到寿春(安徽寿县),孙策遇见他后,认为他是人才,看得起他。吕范干脆就跟定了这个小弟弟,就带领100多个家兵归附了孙策。
孙坚虽死,但是他的老部下还活着,强将手下无弱兵,这些部下当时虽大都在袁术军中,但是仍然有个别“漏网之鱼”回到了孙策身边,例如孙河。孙河是孙策的一个本族哥哥,少时便做为孙坚的心腹,跟着孙坚征讨四方,老资格了。他在江都找到了孙策,心甘情愿地又做了孙策的心腹。孙河经验丰富,能弥补孙策的经验不足。
孙策的创业启动资本之三:吴景和孙贲
当时丹阳郡管辖今天的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及浙江北部地区,物产丰饶,军粮充足。更关键的是,丹阳兵以精壮闻名。袁术曾说过丹阳以精兵辈出而闻名。何进、曹操等曾向丹阳募兵,陶谦曾用数千丹阳兵成功收买刘备。后来,吴国的丹阳太守岑莹对晋作战,仅仅率领500余丹阳兵,就突破晋军的坚牢防守。李陵五千死士也是丹阳兵,曾经抗击匈奴八万精骑。诸葛恪掌权时期肆无忌惮,很大原因就是诸葛恪身为丹阳太守手握重兵。
纽约虽然有机会,但中国的一般大学生除非疯了才考虑去纽约创业。本来,丹阳兵家必争之地,不会给十几岁的孙策机会。可是,孙策的舅舅和堂兄得给这个没爹的孩子一点机会。丹阳太守吴景是孙策的亲娘舅,丹阳都尉孙贲是孙策的堂兄。如此一来,丹阳郡就成了孙策可以依托的地方,精壮的丹阳兵,孙策随时可以来征募。
年轻人创业是艰难的,办公司有消防来收费,摆地摊有城管来踢摊。孙策就碰到了一个踢摊的人——徐州牧陶谦。
曲阿守丧完毕,孙策带着家人迁到了江北的江都。江都在那时算是一线城市,年轻的孙策,和今天的年轻人一样,向往一线城市。后来事情的发展证明,孙策在一线城市难以立脚,他最后还是在二线城市丹阳迈出了创业第一步。孙策当时选择江都,还有一个原因:江都曾是孙坚的势力范围。孙坚到处征战,家小在寿春,像他这样有风度有事业有男人气的男人,在那个时代不可能少了女人,江都就是孙坚当时包二奶的一个地方。后来孙权称帝,孙坚被追谥为长沙恒王,他的二奶也随之升格为太妃。
到了江都,孙策派吕范把太妃接到身边,算是替父亲了了一桩心愿。一切安顿好,孙策就筹划为父亲报仇的事。
《礼记o曲礼上》:“杀父之仇,弗与共戴天。”请理解血性男儿孙策的复仇行动。
当时只有19岁的孙策,也许还没找到报仇的路子,可是陶谦“帮”他找到了路子。
陶谦绝对不是《三国演义》里的老好人,而是一个官场老油条。六十多岁的陶谦,看出了孙策虽然年轻,但是不可小觑(“徐州牧陶谦深忌策”),就想把他从江都赶走。当然,虚伪的陶谦不想公然得罪孙策。陶谦自有其卑劣的办法,他看到吕范是孙策的得力助手,就把吕范抓了起来,找的理由是吕范是袁术的间谍,陶谦指使江都县拷打吕范,很可能最后想弄一个类似“躲猫猫”之类的借口,把吕范整死。
孙策从吕范带来的一百多人的队伍里,挑选了本领大的,成立了一个援救队,把吕范抢了出来。
这一下,孙策成了劫狱犯窝藏犯,在江都混不下去了——陶谦的目的达到了。
那段时间,人们见了孙策避之唯恐不及,谁愿意和州牧看不顺眼的人来往呀!只有吕范和孙河跟在他身后,跋涉辛苦,危难不避,孙策也把他俩当做亲戚对待,每天和他们一起到内堂,在太妃前饮宴。
年轻人创业前进行一下专家咨询能够摆脱盲目和冲动。受到陶谦打击的孙策就找到了当地人张纮。张纮可不是一般人,大将军何进、太尉朱俊、司空荀爽三府都曾经征召他,他都摇摇头,他说:哥的身体不允许哥出来工作。说这话的时候,他正在打拳呢。他认为任何人不配聘用他。
当时张纮在江都守母丧,孙策多次去拜访他。孙策说对他提出了自己的创业规划:“方今之时,汉室衰微,天下大乱,英雄俊杰各立兵马各占地盘,没有能扶危济乱者。我父亲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却为黄祖所害。我虽年轻没有经验,但是我也有个小小的心愿(“窃有微志”),欲从袁扬州(袁术)那里要回父亲的军队,然后到丹阳投奔舅舅,整合兵马,东据吴会,报仇雪耻,最终成为朝廷外籓,你以为怎么样呢?”
争霸天下的宏伟蓝图说成“微志”,是低调还是掩饰?谁在年轻时候没轻狂过?张纮不想与这个乳臭刚干的孩子浪费口舌,就说“我本是无能之辈,又在服丧期间,对你的伟大理想无可奉告。”
孙策说“你名闻遐迩,远近的人都信服你。今天我的事情,就取决于你的意见。你为何不排除顾虑,担负起我对你犹如仰望高山一样的期望呢?如果我小小的心愿能够实现(“微志得展”),血仇得报,这就是您的不朽功勋,也是我的迫切愿望。”说着说着,年轻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横流。可是,英雄就是英雄,眼泪并未冲淡孙策的一脸豪气。
张纮看到孙策发自内心的忠勇壮烈,知道这个年轻人绝非轻狂之徒,就决定帮帮这个年轻创业者,就说:“你继承先侯(对孙坚的敬称)的人生轨迹,有骁武之名,如果投奔丹杨,收兵吴会,那么就能统一荆州和扬州,仇敌可报。然后, 你占据长江的险要地势,发奋神威,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等同于齐桓公和晋文公。哪里仅仅是朝廷的外籓呢?”
这番话,相当于张纮版的“隆中对”。 张纮名副其实,教导孙策创业先从眼前迈出第一步,赴丹杨募兵,集合孙坚旧部,先报父仇,统一荆州和扬州,因为报父仇才算是师出有名,第一步的任务是立足江东,然后再迈第二步,凭借长江天险,俟机“诛除群秽”,就是把各方霸主一一灭掉,最后只剩下孙策,那时就……嘿嘿!
张纮版“隆中对”切实可行,便于操作,还能可持续性发展。后来,孙策和孙权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张纮版的“隆中对”范畴之内的。
诸葛亮版“隆中对”立足蜀中,借助蜀道之险;张纮版“隆中对”立足江东,借助长江之险。江东是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古人于地理以东为左,西为右(这是以站在中原的角度往南看,因此东在左手一边,西在右手一边),故江东又称江左,今江西则称江右。江东主要是指以芜湖为轴心的长江上下游南岸地区,即今皖南、苏南、浙江北部以及今江西赣东北一带。《史记o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遗憾的是张纮没料到孙策会半道崩殂,正如诸葛亮出台蜀中“隆中对”时没料到刘备会突然病逝。后来孙权基本也是遵循张纮版的“隆中对”,他占据长江天下,把蜀汉耗亡了,把曹魏熬死了,要是孙皓能有其祖辈和父辈的神武弘毅,也许被灭掉的是西晋。
张纮知道他的“隆中对”威力无穷,更知道孙策能够践行自己的规划,他预料到孙策必定会成为小霸王。人往高处走,张纮就请求加入孙策的创业团队,说等孙策的霸业有点眉目后,就约着一些志同道合的兄弟南渡。
哥拒绝三府征召而主动归附这个一无所有的大孩子,只是因为哥看准了这小子能成事!
孙策一击掌,干脆利索地说:“我正想吸引你加入呢,我们的缘分是永远牢固的,现在我就出发,我就把老母和年幼的弟弟托付给你了,有你在,我没有后顾之忧。”
孙策义无反顾,踏上了创业第一步。
目的地:寿春,目的人:袁术,目的:讨要父亲旧部,同伴:吕范,孙河。
在孙策看来,袁术没有理由不把父亲的部队还给他。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这个小孩都懂的道理,袁术不可能不懂。可是,年轻的孙策不懂得,很多人都丧失了赤子之心。
见到袁术,孙策就流下了眼泪,这倒不是他借此来换取袁术的同情,而是他想起了父亲的死。孙策说:“亡父过去从长沙进入中原讨伐董卓,与您会于南阳,同盟结好;他不幸遇难,功业未竟。亡父在原先他自己的部队里有旧恩,我想凭借这支部队发展,希望您能体察我的诚心。”
孙策一边说,一边流泪。要是哪个女人见了,肯定会心疼不已,孙策做要什么她们也会马上答应的。可惜,袁术不是女人。他当然很佩服眼前这个十九岁的小伙子,就叹息说:“假如我有一个儿子能像孙郎这样,死而无憾!”不过,对孙策的赏识没有让袁术冲动,他不肯把部队还给孙策。
袁术说:“我任命你的舅舅做丹阳太守,你的堂伯父做都尉,丹阳是精兵之地,你可以去那里投靠他们召募军队。”袁术的意思很明确:有本事你自己征兵去,休息从我手中要走一兵一卒。
青年人创业,奢求袁术这样的人伸出援手,简直是浪费青春。
孙策一看袁术不支持自己,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创业受阻,而是家人还托付在江都张纮那里,而那里是陶谦的地盘,陶谦一直想对孙家斩草除根。孙策从寿春回到江都,把家人迁到吴郡的曲阿,那里埋葬着孙坚,有孙坚护佑,孙家人应该安全了。
袁绍到冀州创业,把老家人扔在董卓身边,自己却做了讨董盟主,结果袁家一家五十多口被董卓杀害。后来公孙瓒为袁绍列了使得罪,其中第三条就是“绍为盟主, 当攻董卓, 而不告父兄, 使太傅一家累然同毙,不仁不孝。”和袁绍比,孙策无疑是个顾惜家人的好孩子。
在父亲坟前磕了几个头,孙策踏上了去丹阳的路。
在丹阳,孙策获得了丹阳太守舅舅吴景的支持,募集了数百丹阳兵,算是练摊吧。可是,练摊会遇到地痞流氓勒索抢劫。孙策带着新募来的数百人,在泾县(今安徽泾县)遭遇山贼祖郎的袭击,祖郎举起明晃晃的刀,向孙策砍去,结果砍到了孙策马鞍上。要是孙策骑术再差一点点,那孙策也许在这时就死了。辛辛苦苦募来的数百人,挟着刚领到的军饷,四下逃散。
可恶的祖郎,年轻人创业容易吗?有本事你去抢袁术抢陶谦抢刘表啊!
祖郎这一次让孙策又回到一无所有的境地。孙策这次唯一的收获,就是认识了祖郎,为以后降服他做好了铺垫。
走的时候豪情万丈,归来却两手空空。孙策又站在了袁术面前。袁术很喜欢孙策的这种状态,就对他说:“跟着我干吧,有我吃的,你就饿不着。”这一下好了,孙策不但没把父亲的部队要回来,反而把自己也搭进去了,成了袁术的打工仔。
孙策怎么会心甘情愿地拜倒在袁术手下?因为袁术开出了优厚的聘用待遇:你若在我手下,我就让你做九江太守。”如果袁术是个说话算话的人,那孙策就应该是当时最年轻的太守了。
袁术送来了馅饼,孙策没有理由不答应。年轻人创业,举步维艰,仰天长叹时总会渴望天上能掉馅饼,结果掉下来的是鸟屎。年轻的孙策,怎知人世险恶,就糊里糊涂地在袁术那里办了手续,领了办公室的钥匙,名字列在了袁术的考勤本上。
在孙策打算就任九江太守时,一个让他吃惊而愤怒的消息传来:丹阳人陈纪去九江做太守了。
做人怎么能这样呢?19岁的孙策第一次知道了到世上还是真地有小人。
正当孙策准备拂袖而去时,袁术笑嘻嘻地拦住了他:年轻人沉住气嘛,你看看我把谁给你带来了。汉朝廷太傅马日磾持安抚关东,今天到了寿春。马日磾以朝廷礼仪征召孙策,并表奏朝廷任命孙策为怀义校尉。就这样,孙策在袁术那里暂时栖身。
乌巢岂是凤栖地?让人们大跌眼镜的是,孙策不但在袁术的乌巢里栖身,而且还帮助乌鸦去打另一只乌鸦,天啊,这是孙郎做的事情吗?
袁术攻打徐州,向庐江太守陆康借军粮三万斛。陆康是吝啬鬼,不借;袁术是小气鬼,大怒。袁绍找到孙策,先道歉,他说自己先前瞎了眼,错用了陈纪做九江太守,他让孙策去打庐江,并说攻下庐江后如果不让孙策做庐江太守那他就不是人。
孙策很顺利地攻占了庐江,等着去庐江就任太守。可是,袁术再次食言,让自己的部下刘勋做了庐江太守,再次戏耍了年轻的孙策。
可是,即使这样,孙策还是该签到时签到,该开会时开会,安安稳稳地在袁术手下做着合格员工。
朱治看不下去了,直接找到孙策,对他说袁术有政治野心无政治才能,难以成事,劝孙策离开他。孙策见了朱治得毕恭毕敬的,因为朱治曾在孙坚部下担任督军校尉。孙坚死了之后,朱治就辅佐孙策,忠心耿耿。可是,让朱治生气的是,孙策居然不听他的,仍然到袁术那里上班去了。朱治想不通英雄孙坚怎么会生了这么一个窝囊儿子,就卷起铺盖卷回老家丹阳郡了。
孙策的这一段经历,成了他身上抹不去的一个污点。在袁术称帝之后,孙策虽然与其划清了界限,但这段经历还是成了敌人声讨孙策的口实。扬州刺史刘繇就说过孙策是袁术的走狗,理由是孙策为袁术攻打庐江。
让袁术叹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的孙郎,为何老老实实地受袁术驱使?
我们在后来孙策与太史慈的谈话里找到了答案。孙策对太史慈说他“志在立事”,不得不委屈自己跟了袁术。他要立的“事”当然是兴兵为父报仇,他委屈自己的目的是为了从袁术手里要回原本属于父亲的数千人的军队。他说为袁术攻打庐江,是“时势所逼”。
年轻人创业心切,喜欢走捷径,这时就难免犯错误。无论如何辩解,孙策为袁术效劳的这段历史毕竟是不光彩的,他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后来就寻找一切机会表明自己的清白。
在寿春的这段日子,19岁的孙策灰头土脸的,就连他的士兵也看不起他。一次,他的一个骑兵犯了罪,这小子竟然跑到袁术的军营里寻求政治庇护,藏到了马厩里。
现在这事闹复杂了,刑 事案 件上升为政治案件。所有人都在看着这个19岁的年轻人,看他敢不敢闯进袁术的军营。
这一刻,孙策的英雄气概沛然于胸,大手一挥,带着人冲进袁术军营,把那小子揪出来,一刀下去,人头落地——看你以后还敢随处乱跑!
身上溅着几点鲜血,孙策大摇大摆地来到袁术办公室。
孙策为自己带人擅闯军营向袁术道歉。袁术心里有气——孙策应该向袁术打报告,请求袁术引渡那个骑兵,现在孙策不声不响地在袁术的军营里杀人,胆子也太大了。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你家的老鼠跑到邻居家,你不可能直接闯进人家的卧室把老鼠打得鲜血四溅吧。可是,袁术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做天子了,怎能计较这些小事,就顺水推舟地说:“兵人好叛,我们都痛恨,你为何还要来道歉呢!”
从此,士兵们谁也不敢欺负孙策是个孩子了。
不抛弃,不放弃,是创业的两大信条。孙策蛰伏在袁术手下,一直没抛弃自己的理想,也没放弃自己的追求。
所以,当机会到来时,孙策抓住了。
刘繇被朝廷任命为扬州刺史,高高兴兴地去治所寿春上班,却发现自己很可能是站着进去躺着出来。袁术相中了寿春这个地方,打算以此为首都实现做皇帝的梦想,怎能容纳朝廷派来的刺史?刘繇成了一个没有办公地点的地方长官,只得去扬州所属的丹阳郡里暂时栖身。当时丹阳郡的太守是孙策的舅舅吴景,都尉是孙策的堂兄孙贲。按照朝廷任命,刘繇是他们的顶头上司,可是,当时汉室权力失控,吴景和孙贲却是左将军袁术任命的。吴景和孙贲不可能既听袁术的还听刘繇的,他们就把自己法理上的上司刘繇送到曲阿,告诉他本本分分地呆在曲阿没亏吃,这也很可能是出自于袁术的授意。
淮南安放不下袁术的欲望,为了让自己在称帝时更过瘾,他派兵跨过长江,抢占扬州诸县。刘繇也不是个善茬,他19岁时,歹徒绑架了他的叔父刘韪,他单枪匹马把刘韪抢了回来。刘繇派樊能、于糜屯兵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派张英屯兵当利口,同时派重兵守卫隔江的采石矶,挡住了袁术东进的步伐。我们有必要说一下采石矶,因为孙策就是从采石矶东渡开始争霸第一步的。
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隅,又因其形状如蜗牛,又有“金牛出渚”的传说,故又名牛渚矶。牛渚矶为南京西南屏障,史有“南北喉襟”“宁芜要塞”之称,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来江南有事,正所谓“古来江南有事,从采石渡者十之九”(《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九江南一 )。
同时,刘繇把袁术系统的吴景和孙贲从丹阳驱逐,吴景和孙贲逃到了历阳(今安徽和县)。历阳被夹在横江和当利口之间,东可击当利口,西可攻横江。袁术急忙给吴景和孙贲升官,要他们进攻这两个地方,吴景和孙贲打了一年,战争毫无进展。
于是孙策的机会来了。
孙策对袁术说:“我家在江东有旧恩,我请求前去帮助舅舅讨伐横江,横江打下来了,就可以从采石矶东渡,那样我就回到了本土,我就可以募得三万兵,就可以帮助你匡济汉室。”当然,这一些都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孙策真正的用意是带着父亲的旧部远走高飞。
袁术皱皱眉,他两次欺骗孙策,知道孙策忌恨自己,不想放走孙策。可是,他想到采石矶攻不下来,东进就无法进行,他还希望要孙策为他打天下。他眼前一亮,想起采石矶东有刘繇占据曲阿,东南有王朗占据会稽,这两个人不会放过孙策的。一个20不到的孩子,即使侥幸打下采石矶来,也会被刘繇和王朗灭掉的,呵呵,那时我就可以坐收渔利——袁术越想心里越美,就大度地一拍孙策的肩膀:小伙子,我就把你父亲的旧部交给你了,希望你能干出点名堂来。
我们不能指望袁术这样的人能够像人行走世间。他说把孙坚的旧部还给孙策,孙坚的旧部有数千人,袁术却只还给了孙策一千多人和几十匹马。
不过,这些就足够了,因为这一千多人里有后来成为东吴栋梁的程普、黄盖、韩当等人。
这一千多人里,还有一个叫徐琨的人,他的父亲徐真是孙策的姑父,他的母亲也就是孙策的姑姑,以家属身份随军。孙家,儿子是须眉英雄,女儿是巾帼豪杰,徐真的母亲也不例外。说点题外话:孙权即位后看上了徐琨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表侄女,将其纳为妃,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乱伦事件了。
《三国演义》上说孙策用玉玺从袁术手里换来兵权:兵三千,马五百匹,这是不符合史实的。《三国志》裴注引经据典,说明孙坚未曾捡到玉玺,《三国志》为孙权和袁术立传,也都未曾提到玉玺之事,既如此,孙策以玉玺换兵之说自是虚妄之言。不过,《三国志 武帝纪》裴注引《先贤行状》,说徐璆在袁术死后找到玉玺,把玉玺 还给汉朝,竟然引得曹操要把丞相位子让给他。看来,我们也不能轻易否定玉玺之事。但是,即使孙坚真地拥有过玉玺,一贯善打小算盘的袁术会为了一块石头而交出军权来吗?谁都知道,实际上的玉玺是刀枪,没有军权,玉玺就是一块石头,有了军权,就有了玉玺。所《后汉书 袁术传》记载,袁术听说孙坚家里有玉玺,就在孙坚死后把孙策的母亲吴氏(《三国演义》里的吴国太)拘押起来,夺来了玉玺。这样算是孙坚并非以玉玺换兵权的旁证。
应该说,孙策靠自己把握机会的能力获得了兵权。我们有理由猜想,吴景和孙贲攻不进采石矶去,就是为了给孙策一个向袁术讨兵的机会,说不准这一切都是孙策策划的。
两年来,孙策朝思暮想要回父亲的部队,现在他的愿望实现了,他却不急着出发。
因为他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做。
【来源:作者原创】
- 上一篇:三国简介及三国历史概述
- 下一篇:三国赤壁之战是孙刘抗拒统一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