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唐朝历史

唐朝历史

公元774年密宗高僧不空圆寂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8月0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不空,天竺(今印度)人,是中国佛经四大译师之一兼密宗创始人。天宝八载(749)不空自印度返至大唐,天宝十载到长安,住大兴善寺。安史之乱期间,不空多次秘密派人向肃宗表示忠诚,后得到肃宗的厚待。代宗(李豫)即位后,不空献上自己翻译的《密严》、《仁王》二经,代宗亲自为之写序,厚加赏赐。771年,不空献上所译77部、120多卷密宗经典,代宗命人收入大藏,自此密宗经典开始流行天下。不空又奏请建造文特阁,李豫自任阁主。774年四月,代宗加封不空为“肃国公”。六月,不空病逝。死后谥“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
  
  张志和作《渔歌子》
  张志和,唐代词人,原名龟龄,字子同,自号玄真子,婺州(今浙江金华)人,生卒年月不详。他自幼聪明好学,年纪不大就明经及第。唐肃宗即位后,因向肃宗献策,被授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赐名‘志和“。后因事遭贬,不再复出,到处漂泊,四海为家。著有《玄真子》12卷和《述大易》15卷,均已散佚。他的词仅存《渔歌子》5首。《渔歌子》即《渔父》,是一组题咏渔父词的名作。这组歌词共5首,并非一时一地之作。其中最为人传诵的第一首词“西塞山前白鹭飞”不论在季节、地点上都与其他几首有差异,内容和艺术上也都高于其他名篇,堪称《渔歌子》词的压卷之作。《渔歌子》问世后,许多诗人争相唱和、仿作,甚至东传日本,为嵯峨天皇和宫廷贵族所唱和。宋代苏轼也曾将词意化用入《尝溪沙》和《鹧鸪天》中。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