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唐朝历史

唐朝历史

公元766年国子监复学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8月0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唐初,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等6学。自安史之乱以来,国子监堂室颓坏,士兵往往借居其中。国子监祭酒萧昕上言,认为学校不可废除,代宗于是下令复补国子学生。大历元年(766)二月一日,朝廷在国子监举行释奠礼,命令宰相和鱼朝恩带领文武百官前往听讲,以百官子弟为国子监学生。鱼朝恩受命在释奠之日讲授经文。他手执《周易》,高坐在上,讲叙“鼑折足,覆公[饣束] ”以讥讽宰相。王缙听后大怒,而元载却怡然自得。鱼朝恩对人说:“怒者是常情,而笑者不可测。”八月,国子监整修完毕,在监内再次举行了释奠之礼。
  
  储光羲作山水田园诗
  储光羲,唐代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开元十四年(726)进士,仕宦不得意,隐居终南山的别业,后出山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安史之乱,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被迫接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死岭南。储光羲以描写田园山水的诗著名。如《牧童词》、《钓鱼湾》等,风格朴实,将细致缜密的观察寓于浑厚的气韵之中,在表现闲适情趣之时,也描绘了一些农村的现实,具有比较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感觉真切。如《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其一:“仲夏日中时,草木看欲焦。田家惜工力,把锄来东皋。顾望浮云阴,往往误伤苗。归来悲困极,兄嫂共相譊。无钱可沽酒,何以解劬劳。夜深星汉明,庭宇虚寥寥。高柳三五株,可以独逍遥。”勾划了农家渴望天雨、仰望飘浮在天空的云朵的急切神情,生动感人。
  
  代宗崇佛
  唐代宗起初喜好道教祠祀,并不甚信佛。及元载、王缙、杜鸿渐为相,皆崇信佛教,而王缙尤甚,不食荤血,与鸿渐造寺无穷。代宗曾问:“佛教所说因果报应,果有其事否?”元载等奏说:“国家运祚久长,如果不植福业,何以致之?如果福业已定,虽有小灾小难,亦不能为害。所以安禄山、史思明叛乱,终被儿子杀死;仆固怀恩反,出门病死;回纥、吐蕃大举入寇,不战而退。此皆非人力所及,怎能说没有因果报应呢!”代宗因此深信佛教,常于禁中饭僧百余人。如遇外族入寇,就请僧人讲《护国仁王经》,退兵后重加赏赐。胡僧不空,官至卿监,爵为国公,出入禁中,势移权贵,京畿良田美利多归僧寺。于五台山造金阁寺,铸铜涂金为瓦,所费巨大。王缙又给中书符牒,令五台僧人散之四方,求利以营建佛寺。元载等每见代宗,都谈说佛教之事,因此中外臣民承流相化,皆废人事而崇佛事。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