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唐朝历史

唐朝历史

唐代陶瓷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8月0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唐代陶瓷在隋代青、白瓷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同时还烧出成熟的黑、黄、花瓷。最引人注目的是创烧出中外闻名的唐三彩和釉下彩。《陶录》上说“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一些制瓷中心逐渐形成名窑,如越窑青瓷(秘色瓷)、邢窑白瓷、长沙铜官窑釉下彩绘等。由于海、陆丝绸之路的进一步畅通,促进了陶瓷大量出口,对世界陶瓷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白瓷
  唐代陶瓷“南青北白”,说明当时白瓷主要产于北方,在今之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地区都有生产,而其中河北临城邢窑最有名,与南方越窑并称。邢窑白瓷生产始于初唐,开元、贞元时普及全国,“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国史补》)。陆羽《茶经》说它“类银”、“类雪”,胎上持白化妆土,然后再上白透明釉,釉色白中闪黄。器内满釉,釉不到足,自然垂流。唐后期改为施全釉,体薄釉润,胎釉皆白,光洁纯净。器形朴素大方,不施纹样,有罐、壶、瓶、碗、盘、枕、烛台、玩具等,底多为平底和宽边玉璧底。
  
  青瓷
  唐代青瓷是唐代陶瓷的主流,窑址遍布南北,其中南方越窑青瓷最有名,最有代表性,主要分布于对外贸易港口明州(宁波)附近,窑场林立,大量生产,大量出口,唐、五代、北宋时盛行。越窑青瓷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青釉莹润,多作茶具,这与当时饮茶之风盛行有关。陆羽《茶经》品评当时各地瓷器茶具时说“越州上”、“类玉”、“类冰”。越窑青瓷除出口外,还供宫廷使用,朝庭设官督造,从此开历代官窑之先河,因此越窑青瓷又叫“秘色瓷”。器形有罐、壶、瓶、杯、碗等。唐代青瓷除越窑系统外,还有瓯窑、婺州窑、岳州窑、洪州窑等,此外在今之福建、广东、四川地区也有青瓷生产。
  
  唐三彩独树一帜
  唐三彩陶器是唐代陶瓷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以丰富多彩的釉色和美妙高超的造型驰名于世。唐代陶瓷艺人对多种金属氧化物的呈色原理有了进一步誝,在原有的铅釉陶中加入铁、铜、钴、锰等不同金属氧化物,烧制出集黄、赭、绿、白、蓝等色中的一色或诸色于一器的彩陶,这就是唐三彩。由于铅釉极易流动,烧制时施釉用量不同,一种色釉也能产生出浓淡、长短自然变化的奇妙效果,用多种色釉互相浸润,更是参差变幻,斑驳离奇。唐三彩正是利用釉色的特点,在交相辉映中显示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制品分为器皿和俑两大类。器皿主要用于生活用具,钖瓶、罐、钵、盘、碗、杯、砚、炉、枕等。俑主要用作装饰,有贵妇、侍俑、文官、武士、乐人等人物形象,也有马、骆驼、驴、牛、狮、虎、鸡、鸭、鸳鸯等飞禽走兽。唐代出土的三彩容器,器形饱满浑厚,线条圆润,器身外部色彩斑驳灿烂。唐三中最有吸引力的当属骆驼和马。三彩马体态健美,强壮有力,或站或奔,姿态无不惟妙惟肖,西安唐墓出土的两种骆驼载乐俑,则是三彩骆驼中的代表作,其中一件驼背驮平台,载有六个手持乐器盘腿而坐的乐俑,一女俑立于中央翩翩起舞,乐俑都着汉服。唐三彩的烧制始于初唐,盛唐时达到顶峰,安史之乱怕,随着国力的衰退逐渐式微。从出土情况来看,目前出土多集中于唐代两都西安和洛阳,扬州也有少量出土,但唐三彩窑址只有河南巩义窑一处。唐三彩对中国乃至东方的陶瓷发展影响很大,中国的辽三彩、宋三彩、明三彩、清三彩以及外的波斯三彩、伊斯兰三彩、新罗三彩、奈良三彩等,都深受其风格影响。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