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伟人俊杰

伟人俊杰

于振波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06年03月1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于振波,1966年1月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汉族。1990年至199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张传玺先生学习秦汉史,并获得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1993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林甘泉先生指导下继续学习秦汉史,1996年获博士学位。
    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秦汉社会史、秦汉简牍。
    -
    照片暂缺
    于振波
    主要研究领域:秦汉社会史、秦汉简牍
    主要研究成果:专著—《秦汉法律与社会》,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孔令宏,男,1969年9月生,云南弥勒人,198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
    已出版专著《中国道教史话》、《儒道关系视野中的朱熹哲学》、《朱熹哲学与道家、道教》,参与撰著五部学术著作(已出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四十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摘登。此外,获得各种省部级奖励十余项。现任国际《道韵》辑刊编委。
    照片暂缺
    孔令宏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哲学、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主要论文:
    1、《思想要与历史吻合——评李约瑟的道家科技哲学观》,《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97年第7期全文转载。
    2、《读生命之书,证生命之道》,《华夏》1996年第3期。被《新华文摘》96年第9期全文转载。
    3、《张伯端对钟吕内丹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道韵》辑刊,第一辑,(台湾)中华大道出版,1997年。
    4、《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共时性存在》,《现代哲学》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97年第11期全文转载。
    5、《用西方理念能揭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质吗?》,《大自然探索》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98年第1期全文转载。
    6、《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与庄子思想》,《求是学刊》1998年第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年第4期摘登。
    7、《道家道教与宋明理学的关系研究述要》,《河北学刊》199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1998年第7期全文转载。
    8、《试论宋代禅宗与庄子思想的关系》,《河北学刊》1999年第2期。
    9、《朱熹思想对道教的影响》,《孔子研究》2000年第5期。
    10、《近百年来中国大陆道教思想史研究述要》(上、下),(台湾)《三清文化》2000年第4--5期。
    11、《儒家思想与商业文化研讨会简介》,《哲学动态》1998年第1期。
    12、《道家、道教思维方式与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学术研究》1998年第3期。被中国文明建设系列丛书编委会评为优秀论文,获得三等奖,入编《奔向2000年》(第一辑)。入编《思维变革探索》,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出版。
    13、《周敦颐〈太极图〉与张伯端的关系》,《中华道学》1998年第1期(99年5月出版)。
    14、《从传统文化对王道政治的源属性谈李约瑟难题》,《大自然探索》1999年第2期。入编《李约瑟研究》第一辑,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15、《从活动作用看历史》,《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年第1期。
    16、《试论用技术社会学方法解答李约瑟难题》,《大自然探索》1998年第3期。
    17、《道教思想史研究的现状及课题》,见《中国思想史论集》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18、《论〈易〉的信息衍生机制》,《船山学刊》1997年第2期。
    19、《理论体系的比较和评价》,《云南学术探索》,1997年第2期。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