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毛氏祖根在河南原阳
【繁体中文】 作者:秘书 发布:2011年04月23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韶山毛氏的祖根究竟在何处?这一直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产生过多种论断,有一些彼此相差甚远,令人莫辨真伪。最近又有人提出:毛泽东这一支毛氏的祖先籍贯陕西歧山,始祖是周文王。笔者认为,既然是研究毛泽东这一支的祖先,就应该以《韶山毛氏族谱》为依据。而依据《韶山毛氏族谱》,并结合其他历史文献,就会得出结论:毛泽东这支韶山毛氏的祖先籍贯应在今河南省原阳县,始祖应为周文王的儿子姬郑。笔者现以主要传继人为主线,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播迁地为线索将这个论断分述于后。
一、毛伯郑与其封国
据《韶山毛氏族谱•源流记》(1)载:“吾姓系出周姬文王子毛伯郑之后,世为周卿,因国为氏。……自宋工部尚书让,世居三衢……占籍吉之吉水龙城家焉。二十一世传至毛伯温公(以江西始祖毛让为一世)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考据西江宗人执谱相访,实属西河的派。”
《后汉书•古今人表》载:“毛叔郑,文王子”。东汉应邵《风俗通义•姓氏篇》曰:“毛氏系周文乏第八子叔郑封于毛,即周大夫毛伯,其后代以国为氏。”湖南《锦堂毛氏族谱》中,晋咸和元年(公元325年)州陵开国侯毛宝自序曰:“毛氏本姓姬也,乃文王第九子,讳叔郑,封于毛,是为毛伯,而为毛氏之始祖。”“周道衰,毛伯亡其爵邑,至二十二世祖遂为平原郡客,定楚有功,威振诸侯,置守其地,入于荥阳……”
广西《贺州毛氏族谱》中,大唐开元乙亥(公元735年)秘监贺州毛衷序:“我始祖周懿亲国也。按《左氏》载:封国十有六,而毛其一焉,叔郑封为毛伯,而子孙因以为氏。秦并天下,罢侯,置守其地,而子孙遂涣散四方焉。”
唐张九龄《姓源韵谱》云:“毛氏以国名姓氏,源于姬姓,文王第八子封于毛,周大夫毛伯是也,后因氏。望:荥阳、西河。”北宋毛渐《清漾(2)毛氏族谱》谓“武王克商而有天下,封建宗亲,以弟郑封于毛。逮至周衰而国亡,其地入于荥阳,子孙因以为姓焉。毛氏之始,其源于此也。
综合以上记载,韶山毛氏的始祖毛伯郑是西周文王姬昌的儿子,武王姬发的弟弟,西周初年被封于毛,爵位为伯,故史书称其为姬叔郑、姬郑、毛叔郑或毛伯郑,四种称谓同为一人。据史载:姬昌是周太王三子季历的儿子,周太王是后稷的传人,后稷又是帝喾之子,帝喾是黄帝的曾孙,故毛伯郑是地道的黄帝子孙。
毛伯郑的封地在荥阳附近,并与西河有关。笔者认为就在今河南原阳。
原阳县为1951年由阳武、原武两县合并而置。据《阳武县志》载:阳武春秋属卫郑,战国属魏,秦置县属三川郡,三国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析河南郡置荥阳郡,阳武属之,晋、南北朝、隋直至唐初皆属荥阳郡,唐五德四年(公元621年)阳武县移治于汉原武县城(今原阳县县城)。旧阳武县城在今县城东南,治所早湮河中。据《原武县志》载:原武春秋属郑,战国属魏,秦置卷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析阳武置原武县,属河南郡。三国先属荥阳郡,后因毛曾封原武典农升为原武郡。晋初原武郡、县皆废,不久复置荥阳郡,卷属之,北齐废卷县入荥阳县,隋在古卷县置原陵县,唐初原陵县改为原武县,仍属荥阳郡。
荥阳为古郡县名,治所在今郑州市北古荥镇。据《荥阳县志》载:荥阳春秋属郑。战国属韩荥阳邑。秦置县,属三川郡。西汉属河南郡。东汉属河南尹。三国魏正始五年析河南郡置荥阳郡,统领荥阳、卷、阳武、开封等8县,寻罢。晋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复置荥阳郡,阳武仍属之。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66年)“省卷县入荥阳”。以后荥阳郡辖卷、原武、阳武的隶属关系一直延续到隋朝和唐初,达500年之久。
郡的行政区划沿用至公元583年,为隋文帝所废,但直到唐朝前期还时有复改郡的现象,直到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荥阳郡才更名郑州。明清以后,黄河数次改道南徙,原武、阳武与荥阳因碍于黄河之隔,才逐渐脱离了辖属关系。
原阳与荥阳自三国魏正始五年设立荥阳郡至元朝末的千余年间,一直是隶属关系。原阳不是荥阳,但近临荥阳且具有地入荥阳的可能。关于西河地域,《韶山毛氏族谱•源流记》“实属西河的派”的西河,不管作为“堂号”还是“郡望”都与原阳有关。
在古代,因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据家谱资料研究,广义的堂号与姓氏的地望相关,或以其姓氏的发祥祖地,或以声名显赫的郡望所在作为堂号。《韶山毛氏族谱》卷七内封面镌有“民国辛巳四修韶山毛氏族谱,西河堂家藏”,并且每页的下方都有“西河堂”三字。《辞海》和《辞源》对西河的解释是:西河,古地区名,春秋卫地,战国魏地。西河地区夏朝在今河南安阳市东南,春秋至战国在北起安阳、南到原阳的黄河两岸。原阳应为古西河地区的最南端,但仍属西河地区范围。
“望”是由家族人物的地位、权威和声望自然形成的,一旦形成则显赫无比,十分威严,成为当时令人称羡的高门望族。这些高门望族的子孙即便迁徙外地,习惯上仍举原籍或始祖发祥地的郡名作为标志,后世称之为郡望。笔者目前见到的史书中,毛氏郡望有四个,即荥阳、西河、河阳、北地。
一个是荥阳,上文说过,即今河南原阳。一个是西河。《前汉书•地理志》载:西河郡,辖县36个,其中“富昌”、“美稷”、“广衍”等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中阳”、“蔺”、“离石”等在今山西黄河沿岸;“大成”,在今河北中部;“饶”在今河北省中部的饶阳县。关于“博陵”,《辞海》曰:“博陵,郡国名,东汉本初元年(公元146年)置郡,治所在博陵(今河北蠡县南),建安末废。西晋置国,治所在安平(今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安平、深县、饶阳、安国等县地。北魏改为郡,隋废。”当时的大成、饶、博陵就在河间的周围,而西汉毛苌拜河间献王博士,子庆为司徒,孙馥为荆州刺史,曾孙榄为汉阳太守,代代为官,可谓望族。故笔者认为:毛氏的西河郡望应是因毛苌望族居西河郡内而得名,大致位置在今河北省河间西南。
一个是河阳,即今河南孟县。据考,该地从未设过郡,一直属河内郡管辖。三国魏明帝时,河内人毛嘉拜安国侯,妻夏氏,封野王君。野王就是今河南沁阳,孟县与沁阳南北为临,故河阳毛氏郡望很可能是因毛嘉而得,如果是的话,也是毛伯郑的一个支系。
一个是北地。据考,秦代、西汉,北周至隋,其郡治在今甘肃省庆阳、宁县一带;东汉在今宁夏吴忠;东汉末至西魏在陕西耀县、富平一带。据考,北魏时毛遐,字鸿远,氐族,北地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世为酋帅,自曾祖毛天爱,至遐四世不绝。毛遐以军功拜骠骑大将军义同三司,弟鸿宾功拜散骑常侍,开国县侯,其“世为豪右,资产巨亿”,北地郡望应是此时该族所得。
从毛氏谱牒记载看,他们都认为自己始祖毛伯郑的封地就在荥阳附近,或荥阳阳武。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中国人用过姓氏逾22000个,一半人口集中在19个姓
- 下一篇:神秘的“姓氏基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