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越文化

越文化

民间艺术—乐清细纹刻纸

以稿换稿】  作者: 佚名   发布: 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收藏

乐清早期的剪纸艺术是依附于民间刺绣工艺的发展而形成的。最初,它只起了粉本的作用,譬如,帽花、鞋花、肚兜花等,局限性比较大,工具也较粗糙,形式单一。当这种剪纸一旦被民间传统娱乐——“龙船灯”所采用后,就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其内容不再限于花花草、鱼虫鸟兽,而戏曲人物、神话故事与山水风景也逐渐兼容并蓄了。其形式也随内容而有所发展,开始出现了较为细腻的细纹装饰。这是一个飞跃的变化。

“龙船灯”,是乐清人民一种独特的传统手工艺,每逢新春佳节,乐清县中雁荡山麓村村都扎起“龙船灯”。其体积有3—4米见方,分为日龙、夜龙与活动首饰龙三种。前有龙头,后有龙尾。整个龙体造型,象征着自由和力量。在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驱凶纳福,人口平安。正由于寄托着这个美好的愿望,人们就不惜工本聘请扎纸艺人来扎制“龙船灯”。“龙船灯”上除装有一台台绸制的古装戏曲人物外在灯四周从里到外还贴着4~7层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细纹刻纸。这些刻纸,本地称之为“龙船花”。

“龙船花”极为精致而富于装饰味。夜晚,首饰龙腹内点着灯,映照得四周七层刻纸花样,玲珑剔透,瑰丽多姿,令人神往。由于装饰“龙船灯”的特殊需要,民间剪纸的内容和形式也相应有所突破,工具也由原来的剪刀发展为锋利的特制刻刀。以“刻”代“剪”,艺人们更加得心应手,创作自如;同时也使刻纸作品的刀法更加挺拔有力,线条更加明快利落,表现力更加丰富。凡此种种,使这一刻纸艺术品构成精细的独特风格。

乐清细纹刻纸经过历代艺人的继承、创新和充实,才形成了今天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细纹的特点,顾名思义是“细”,工整纤秀,细如发丝。艺人们能在一方寸鲁班尺的纸面上刻出40根细纹线条。老艺人陈朝芬精上求精,细上加细,能够刻出52根。创造了“细”的最高纪录。刻制纹样时,依凭竹刀划了经纬格子线,艺人们在小方框内随心所欲地刻剪出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

乐清细纹刻纸的另一个特点是浓厚的装饰风味。艺人们常用的图案纹样有正字形、人字格形、八角金钱形、锁一形、葵花形、冰梅形、菊花形、龟背形、鱼鳞形与双鱼鳞形、喜字形与双喜形、寿字形,还有“田交田”、“空肚十”、“勾之云”等60多种。他们运用这些图案熟练而千变万化,富于疏密、粗细、曲直、宽窄、刚柔等变化与对比,使纹样轮廓清晰、形式优美,宾主分明,形象突出。

刻纸的主要工具是刀和油盘。油盘是在刻纸时垫衬在纸的下面,以便于缕空和剔去不需要的部分。油盘由一只大约30公分长、40公分宽的木盘和盛放牛油、松花粉拌和的油泥所组成。油泥的硬度以不粘刀为度,表面用鹅卵石磨平磨光。刻纸所使用的刀是一种特制的刀,厚约0.35毫米,宽5毫米的尖头斜刀。

解放后,“乐清细纹刻纸”已跳出了过去只是装饰点缀的附属的地位,在内容和技法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成为完整地独立存在的艺术欣赏品,受到了国内外人民的欢迎。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