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山水神韵 风情婺州
【以稿换稿】 作者: 佚名 发布: 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收藏】
全剧以金华传人为主线,通过金华男人和女人的生活、劳动、爱情、婚姻的全方位展示,刻画了金华男人雄健粗犷、刚正仁爱、崇文重教、苦斗拼搏和金华女人聪慧勤劳、柔婉灵巧、勤劳善良的性格与特征。
该剧从2006年5月开始创作,历经9个月,先后8易其稿。剧目创作班子汇集了获中国第六届文华奖导演奖的段建平、中国第十届群星奖音乐设计奖获得者王天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设计专业的资深设计师朱彦等省内外众多具有丰富创作经验的专家,使整台歌舞表演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编导们首先对金华原生形态的民俗及歌舞节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挖掘整理,翻阅了大量相关的文字音像资料,尽可能地去接近艺术原有的形态与面貌,在此基础上再有意识地加以现代文化形态的包装加工,并在舞台灯光道具的运用上采用许多高科技手段,既保持古朴浓郁的婺味,又具有较高的审美品位。而参演的300多名演员中有三分之一是农民,他们的表演原始质朴,犹如一股山野里吹来的清风,使整台剧目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这出耗费百万巨资打造的“印象金华”以质朴的形象语言、夸张的色彩、独特的造型,渗透出古婺大地人们强烈的内心情感,平凡中孕育丰富的民俗风情,从而博得了市民的阵阵掌声。不少市民连连惊叹:金华也有这么高水平的舞台剧,实在是大饱眼福!台词、音乐、舞美、服饰……《仙山婺水·金华人》太精彩了!
巍巍金华山屹立万年,因赤松黄大仙羽化登真而名;滔滔婺江水流淌千载,因哺育骆宾王、艾青、黄宾虹而灵。仙山巍巍,婺水长流,赋予代代金华儿女刚柔兼具的性格,造就金华人务实勤奋、敢为天下先的气魄。仙山脚下,流传多少耕读传家艰辛创业的壮美诗篇;婺江两岸,展现多少绚丽独特的风情画卷……
序幕:仙山金华
是金星和婺女星永恒的传说,编织出了这块土地最初的神话。当那些宇宙间最初的光华飞越亿万光年,终于融汇在一起的时候,天地间便碰撞出这片金色的辉煌,它使历史在流传之前,就升华成一篇精美的传奇。这片土地从此有了金声玉振的名字——金华,而这条流水的声音,也由此变得像那座星辰一样悦耳——婺江。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advertisement code end-->
《仙山金华》从传说中走来:一群仙鹤在仙与佛的虚空里御风,从隐士们断断续续的五弦琴声里掠过,从往事与松涛的呜咽声里飞越。祖宫的钟声从远远的晋朝飘来,飘过太极八卦那庄严的星宿。
民俗《炼火》又称踹火,是一种极具东方原始神秘色彩的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金华市磐安县,通常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三和重阳节表演。演员们赤膊光脚,手持钢叉,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高歌狂舞,表现对祖宗先人和自然神灵的敬畏、祭祀、崇拜。熊熊炭火映出远古祖先们顽强的争斗,犹如凤凰涅槃,淌过岁月,踏过风险,一代代乡民从远古走向今天。
《大仙黄初平》:祖宫的钟声飘过沉静的山峦,仙山婺水铭记着那个从这儿走向神坛的赤子,他的乐善好施、见义勇为、行侠仗义、惠泽百姓……黄大仙为金华道教传奇人物,在金华赤松山得道成仙,其“叱石成羊”的故事脍炙人口,被当地百姓尊为“赤松仙子”。在港澳、东南亚香火尤为隆盛,影响深远。
第一幕:雄风古婺——男人篇
这儿的山峦是男儿耸起的坚实脊梁,这儿的黄土是男儿隆起的强健肌肉。崇文重教的遗风生生不息,耕读传家的门风世世相传。他们奔走,他们斗牛,他们勤劳的双手如犄角高高挑起男儿的威风,与命运展开顽强搏斗。
《小锣书》是一位老人向一群女孩讲述古婺大地上男人的故事:金华男人文也能武也精,刚正勇为,刻苦好学,代代在传承。金华男人肩挑货郎担闯世界,拨浪鼓摇出通天之下最大的中国小商品城。
义乌、浦江民间舞《拨浪鼓 板凳龙》:拨浪鼓和货郎担谱写金华男儿沧桑的岁月,小风炉和钢锉刀见证了金华男儿艰辛的生活。浦江板凳龙俗称长灯,早在西汉武帝年间就已兴起,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龙身更由几百节甚至上千节板凳串联而成,舞动穿行,极为壮观,是金华民间规模最大、气势最雄伟的节庆活动之一。拨浪鼓是义乌小商品城崛起的源泉,也是义乌“鸡毛换糖”历史的真实写照,小小拨浪鼓摇动千古,摇出如今举世闻名的小商品城。
金华民间舞《魁星点斗》:崇文重教的遗风在钟灵毓秀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一代代婺州男儿童年的梦里,总有魁星的浮现。魁星是神话中的奎宿之神,每逢庙会“开光”或婺剧戏班“过场”,婺州乡民常以神龛抬扛佛像至戏台前“接佛看戏”,村民们焚香礼拜,鼓炮齐鸣,祈望儿孙后辈“麒麟生贵子,必中状元郎”。表达了金华人祖祖辈辈尊文重教、望子成龙的深厚人文传统。
金华民俗《金华斗牛》:巍巍仙山挺起八婺男儿刚健的脊梁,激越婺水陪伴他们在岁月的斗牛场上拼搏,敢为天下先。斗牛是农耕时代金华祭神的独特民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流传。每逢春秋佳日,乡氓祈报祭赛之时,乡间辄有斗牛之会,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竞技性,被誉为堪与西班牙斗牛相媲美的“东方一绝”。
第二幕:春水婺江——女人篇
女人在春天的风里,春天在女人的心间。婺女星的晶莹透射出金华女人的聪慧勤劳,婺江水的滋润哺育了金华女儿的柔婉灵巧。婺州举岩茶园里回荡少女银铃般的歌声,萱莲荷花映照姑娘腮边的红云;茶花佛手燃烧成女人眼里的火焰;花灯土布编织成女人浓浓的恋情。这里的春天属于女人,这里的女人胜似春天。
《道情》道出一位老人向一群男孩讲述古婺大地上女人的故事:金华女人心灵手巧勤劳又聪明,纺纱织布采茶养蚕样样能,琴棋书画件件会,巧手还会编花灯……东阳、兰溪民歌《茶山歌》唱出金华女儿是百花盛开的土地上最美的蓓蕾,春天在她们脸上欢笑,春风在她们心中荡漾。武义民间舞《萱莲悠悠》,接天莲叶,铺展无尽碧绿的丰收;映日荷花,捧出张张姑娘的笑脸。表现了夏日采莲姑娘们的劳动场景。东阳手工艺《编花灯》:在这片著名的百工之乡,女儿们正用巧手编织世世代代辉煌的遐想。巧手天工,体现了东阳女儿勤劳善良、聪明伶俐的特质。金华民间舞《花香果甜》: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金华女儿的汗水,使百花与硕果争艳,四季果味飘香。
第三幕:山水情韵——爱情篇
缤纷的爱情在花海中荡漾,绵长的情思随蝴蝶飞扬。
双人舞《太阳·月亮》:演绎太阳和月亮在一起,男儿和女儿在一起;鲜花和蝴蝶在一起,劳动和爱情在一起。金东民俗《迎春花树》:鲜艳美丽的迎春花树装点缤纷的节日,闪烁古婺儿女多少美好的憧憬与梦想。每年农历正月十一,金东区孝顺镇让河街村总要举办迎花节,人们将色彩纷呈的纸花扎在长青树上,并挂上各式各样的果实。一朵朵鲜花缤纷五彩,争奇斗艳,寄寓着人们对美好年景的祝愿和向往。
永康民间舞《十八蝴蝶》:缤纷的爱情在花海中荡漾,昂扬的情思随蝴蝶飞扬……十八蝴蝶是永康当地居民朝拜方岩“胡公大帝”时必演的舞蹈,由18位美貌少女背负五彩缤纷的蝶翅,与两位花神共舞。花神翩跹,彩蝶翻飞,组合成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图案与画面,尽情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情思。
第四幕:风情婺州——婚庆篇
青青山峦披挂起满天艳丽的虹霓,悠悠婺水深情依偎在仙山的怀抱,长长先锋吹出节日里浓浓的喜庆,大红花轿抬来一代代儿女的幸福与爱情。金华山和婺江水的融合造就了浙中大地的神奇,孕育了代代金华人杰。
武义民间舞《花轿花灯》、永康民俗《手狮》:地域风情是这片土地描绘的最美画卷,多情儿女是这片土地书写的最美篇章。花灯花轿于明朝中叶开始盛行武义县桐琴、泉溪一带,模仿农村男女结婚时的花轿制作而成,每逢元宵灯会或庙会时演出。花轿形如彩轿,轿身前后配上两个“假人”轿夫。表演时,花轿在花灯的衬托下,花团锦簇,好似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展示节日浓浓的喜庆之情。
《金华道情》:春夏秋冬为仙山添色,日月星辰为婺水增辉。富饶美丽的土地用金色的丰收,回报一代代儿女辛劳的耕耘。《梾马 调花钹 高跷 红头狮子》:梾马载着丰年,高跷舞出明天,金华儿女以独特的想象,塑造这块土地上盛大的节日。
尾声:迎花烛(金华民俗)
仙山巍巍,见证八婺大地千古变迁的沧桑;婺水滔滔,流淌代代传人不懈的追求与梦想,那巨大的花烛永远照耀着儿女们美好的前程。迎花烛为金华民间风俗,由4个年轻力壮、相貌堂堂的男子肩扛直径粗大、高达9尺的花烛游行,前有唢呐、锣鼓等打击乐开道,后有10多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手执香炉缓缓而行。状元郎头戴状元帽,骑着高头大马,仪仗队前呼后拥,表现当地农民对状元郎的敬佩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铿锵的音乐声伴随着演员们徐徐谢幕,记者的心头蓬勃着深深的感动: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曲土地的礼赞!正如金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杨鸽声饱含深情的话语:“金华火腿、东阳木雕、婺州窑瓷……是古婺先民智慧的见证;炼火、斗牛……是古婺人民欢庆丰年、祈求幸福、追求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的表现。这一切都如影随形陪伴着一代代金华人度过那平常和艰难的岁月,流淌进他们的血脉,慰藉着他们的心灵,化为浓浓的情结、深深的记忆。打造一台以金华山水人文精神为主线,以金华民间歌舞艺术为表现载体,集中反映婺文化精髓的剧目,介绍金华,宣传、彰显金华人不可磨灭的印记和美好的未来,是萦绕我脑际几年的设想。经过大半年的筹备、各方人士的鼎力相助,现在终于如愿以偿。”
相信这台具有浓郁浙中地域民俗风情的剧目,能引发出人们心灵的共鸣。这台剧目如同打开一缸陈年的金华府酒,馥郁甘甜,令人久久回味!
【来源:网络整理】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