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越文化

越文化

文化名人—蔡元培

以稿换稿】  作者: 佚名   发布: 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收藏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他出身于商人家庭,6岁入塾读书,自幼聪慧好学,刻苦勤勉。17岁中秀才,23岁中举,26岁中进士,充翰林院庶吉士。28岁应散官考试,授翰林院编修。

蔡元培在翰林院期间,正值康梁变法革新。1898年变法失败,他认为是“不先培养革新之才”的缘故,于是携眷出京,回绍任绍郡中西学堂监督。先后出任剡山、二戴书院院长,上海澄衷学堂监督,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教习、中国教育会事务长,创办爱国女校及爱国学社,并任总理。创办《俄事警闻》、《警钟日报》等报刊。1904年冬,与陶成章,龚宝铃等在上海组织光复会,被推为会长,次年十月入同盟会,任上海分会主盟人。1906年回绍任学务公所总理,次年五月,赴德国留学,入莱比锡大学攻读实验心理学、美学及哲学、文学等。

辛亥革命后,先后担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华民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构大学院院长、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务。在任教育总长期间,提出废除“忠君、尊孔”的封建主义教育,实行“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世界观、美学”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建立起新型资产阶级教育制度。1907年1月就职北京大学校长,明确提出“使学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的办学宗旨和“兼容兼包”、“科学民主”的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阵地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1927年任大学院院长,提出教育科学化、劳动化、艺术化的主张。1928年后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为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骨干队伍,奠定了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基础。

“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救国,与宋庆龄、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努力营救被拘囚的爱国人士和共产党人。抗战爆发后,因年老多病、移居香港。1939年被推举为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第二届名誉主席。积极赞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1940年3月5日在香港逝世,享年73岁。毛泽东同志曾誉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