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越文化

越文化

浙江九千年—跨湖桥文化·余响与再生(五)

以稿换稿】  作者: 佚名   发布: 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收藏

这个夏天的另一热是新闻媒体。由于跨湖桥遗址“8000年”的时间背景,报纸、电(视)台从一开始就给与了充分关注。这种抄作的好处,就是赢的地方政府特别的重视,特别是萧山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浙江第一”的诱惑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无法抗拒。但又有一种朦胧的感觉,这“第一新娘”尚未明媒正取,那么如何弥补这个不足呢?

从考古发掘的角度讲,这次发掘最明显的收获是陶器方面。后来在整理过程中修复的陶器达一百五十余件,但在发掘现场,修复工作已初见成效,显露出比上次发掘更全面、完整的一面。在许多方面对发掘者产生认识上的震撼力。

第一是陶器制作的精致程度。除器形规整匀薄外,主要指彩陶与黑光陶工艺。彩陶保存的鲜艳程度,可能比不上前次发掘,但由于发现的完整或较完整的器物较多,彩陶的分布位置及组合形态看得更分明了。彩的形态分为厚彩与薄彩两种,都施于均匀细腻的陶衣上。薄彩一般见于圈足盘(豆)的内壁,有红、黄、黑诸色,从口沿向内垂挂的环带纹、半月纹最为普遍;一些双腹盘从口沿到底心分层设组,各有题材,十分讲究,这类器物应当不再是实用器皿,具备了充任礼器、祭器的基本特征。最有特色的是厚彩, 施于器物的外部,如罐的肩颈、圈足盘(豆)的圈足等位置。圈足部的彩纹一般为以圆形镂孔为中心的放射线;肩颈部位多以组合纹饰出现,“太阳”纹引人注目;在手法上,点彩别具个性,往往与条纹、波浪纹相配合;一件扁腹罐的器耳上还出现一个“田”字符号。厚彩材质似为加有某种粘合剂的泥料,脱落后遗留乳白色痕迹,大都清晰可辩。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