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越文化

越文化

绍兴文化—石文化的杰作:羊山大佛与柯山大佛

以稿换稿】  作者: 佚名   发布: 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收藏

绍兴是水乡,也是石乡,采石历史悠久。历代匠人在此开山采石以为修桥铺路、造房建墓、筑亭竖碑之材,同时还匠心独运,因地制宜,巧妙设想,把采石后的残山剩水雕琢打扮成独特的景观,如东湖、吼山、柯岩等,成为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的“孤目”。更有佛之心萌动者,一时技痒,面对奇岩巨石,雕凿不止,假以时日,化为神奇。于是一佛出世,举世倾动。绍兴羊山石佛、柯山石佛,就是这样的石文化杰作,与新昌大佛、杭州宝石山石佛并称为浙江四大石佛。

羊山大佛在绍兴城北15公里外的齐贤镇下方桥羊山石佛寺内。

据《吴越备史》载,隋开皇年间,越国公杨素镇守越州,为巩固城防,组织人工开采羊山之石以筑罗城 。待到罗城竣工,便在羊山留下了一座孤岩。岩高十余丈,临潭壁立,上有二峰。后人就在其中一峰顶部开凿出一个高十余米、宽十米的石窟,并利用石窟内的天然岩体凿成石佛一尊。相传这尊石佛是石匠们经过七代人的精雕细琢才完工的。像成之日,有雄鹫盘旋其上,人们以为是祥瑞之兆,就依岩建造灵鹫禅院,用来供奉石佛。这就是现在所见的石佛寺。那临潭而立的孤岩因而得“灵鹫峰”之名。

羊山石佛高10米,为全跏趺米勒佛坐像,披通肩袈裟,坐于莲花宝座上。造像体态匀称,脸形丰满,面目慈祥,左手抚膝,右手半举,中指与拇指相掐,作擘画状。此种造像为国内罕见,可见当年石雕艺术之高超。后人有联赞曰:“片石偶留,雕出庄严色相;三生石成,浪传开凿神奇。”佛像前岩壁上有窗台,供大佛临窗远眺湖山秀色。

柯山大佛在绍兴城西15里公里的柯山。据明万历《绍兴府志》记载:柯山“山皆石,其下有水。山有览胜亭,今废。东有佛像,高十余丈。”清康熙《绍兴府志》(俞志)载:“(柯山)山产石,为民所采成岩洞,巧匠琢为佛。唐以来创寺覆之……石佛高五丈余,俱饰以金。”这里所说的“创寺覆之”的寺,就是柯山寺,明万历年间更名普照寺。普照寺依岩而筑,屡建屡废,代有修茸,进已不存在,唯柯山大佛依然。

柯山大佛雕凿于高30余米的一座孤岩上,俗大佛岩,与拔地而起的“云骨”岩东西对峙。大佛像头部有螺形发髻身着袈裟,慈眉善目,两耳垂肩,法相庄严, 为跏趺弥勒佛坐像。造像左手扶膝,右手屈举作讲经法姿态。清悔堂老人《越中杂识》谓,柯山大佛“指如小床,人卧其中,绰然有余”,可见大佛之大。可惜经过“文革”浩劫,大佛左手已失,右手拇指、中指亦遭毁。

柯山大佛的雕琢构思有其独到之处。这座弥勒佛造像与佛龛、华盖、佛殿的柱础石级以及殿前香炉,解救皆就地为之,由同一块巨岩凿就,这在国内极为罕见。柯山大佛的佛身与佛龛不相连,系全立体的圆雕佛像,与国内诸多石佛采用浮雕或半圆雕迥然不同。尤其奇妙的是大佛原来两耳相同,中间可容人往来,堪称绍兴一绝。拒说大佛岩上原先凿有石级通往佛顶,石级现已不存。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